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83|回覆: 0

[醫藥臨床] 藥引經方用得對,藥效就能直達病變腑臟,各個腑臟該用哪些藥引經方? ...

[複製連結]
悅讀中醫 發表於 2020-7-21 17: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導讀

臨床組方用藥時,經常會用到藥引經方,這些藥方會對機體某部位起到主要或特殊的作用,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療效果。治療消化體統疾病時,有很多藥引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今天我們來看看消化管各部位引經及定位藥引有哪些。

瀉黃散爲引經方可治唇舌之疾

瀉黃散爲引經方可治唇舌之疾

瀉黃散爲引經方可治唇舌之疾

01、唇舌

脾主,足少陰腎經夾舌本,故舌亦屬腎。以瀉黃散爲藥引經方,細辛爲引經藥。瀉黃散主小兒脾熱弄舌,清脾經伏熱,有防風、藿香升散,力偏於上部口腔。以瀉黃散爲引經方並爲主方治療唇炎、舌炎、潰瘍辨證屬熱者,症重者常合清胃散;夾有濕者可以甘草瀉心湯爲主方化濕熱,以本方爲引;屬寒不可用,以細辛引經,辛香入五竅,宣通陽氣,可引理中湯直入口唇,因理中湯歸脾經,同時爲臟腑經絡引經方,有引經方、引經藥共同定位之意。此爲運用引經方一大特點,常用臟腑經絡引經方、部位引經方、引經藥等數方藥共同定位,定位更準確、細緻,臨床運用,得心應手。再如,細辛如和腎氣丸合方,共同定位亦主舌炎、舌潰瘍,但腎氣丸入腎經,證屬腎經虛火上躥,方意引火歸原,不可不仔細辨證。

清胃散爲引經方可治口腔黏膜、牙齦之疾


清胃散爲引經方可治口腔黏膜、牙齦之疾

清胃散爲引經方可治口腔黏膜、牙齦之疾

02、口腔黏膜、牙齦

胃主,以清胃散爲藥引經方。方出自【脾胃論】,清胃涼血,主胃中積熱,方中取升麻入胃經,升散鬱熱是其特點。以之爲引經方,較單用升麻更得力,治療牙齦出血、口腔黏膜潰瘍、扁平苔蘚等辨證屬熱者。此方主胃經氣血兩燔,若胃經氣血不足,牙齦萎縮,則要以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等合升麻爲引經藥,引入牙齦。

03、牙齒

腎主骨,牙爲骨之餘;又上牙屬胃經,下牙屬大腸經,故歸陽明、腎所主,藥引經方取清胃散清宣胃經積熱,引經藥取骨碎補補腎治療牙痛,多見牙痛綿綿、牙齒鬆動,辨證合六味地黃丸或腎氣丸等腎經方藥。


04、齶、咽峽、扁桃體、咽部

此處爲肺、胃與外界交通的門戶,歸肺、胃所主,腎經從肺而上循喉嚨,咽部亦屬腎。藥引經方取麥門冬湯、上焦宣痹湯,引經藥取桔梗、生甘草、半夏、馬勃、木蝴蝶、玄參。若咽部腫痛偏於濕郁,咽部氣機不利,以上焦宣痹湯宣化濕氣。麥門冬湯主肺胃陰虛,虛火上炎,灼傷咽部。桔梗、生甘草主咽痛,寒熱均可引用。半夏主痰濕,咽部病證屬寒多用,若屬熱,必以主方清熱養陰爲主。馬勃清熱解毒,爲咽部實熱引經藥。木蝴蝶行氣利咽,咽部熱證、氣滯可用。玄參入腎,能消咽喉之腫,退無根浮游之火,屬寒證不可用。總之,咽部爲外界與人體的交通之處,寒熱虛實見證多端,引經方藥略多,當仔細辨證。

05、食管

1.食管第一狹窄

體表標誌位於第六頸椎體下緣,歸胃主,藥引經方取半夏厚朴湯,引經藥取蘇梗、枇杷葉。因爲此處爲口腔吞咽食物、液體、氣體所經第一處狹窄,故痰氣易於此處交阻爲患,半夏厚朴湯理氣化痰降逆,偏於解此處氣液凝結。蘇梗偏於行氣滯,枇杷葉偏於降氣。引經方爲半夏厚朴湯,說明該處中醫病理爲痰氣交阻之實證。以此方爲食管第一狹窄處病變主方並引經方。

半夏厚朴湯

半夏厚朴湯

半夏厚朴湯

2.食管第二狹窄

體表標誌位於第四、五胸椎平面,胃主,引經方取顛倒木金散、啟膈散。顛倒木金散主氣血凝滯;啟膈散主噎膈證,潤燥降氣,開郁化痰,針對陰液不足,痰氣鬱結而設。此處引經方也說明該處中醫病理爲氣、血、痰瘀滯,日久經絡不得濡養,實證夾虛,故多方不愈。

3.食管第三狹窄

體表標誌位於心窩處,歸胃所主。藥引經方取旋覆代赭湯、丁香柿蒂湯。旋覆代赭湯主胃氣虛,痰氣不降,上犯食管第三狹窄;丁香柿蒂湯主胃氣虛寒,胃失和降,以寒爲主可爲引經方。此處中醫病理存在氣虛、痰飲、氣逆。

半夏厚朴湯、啟膈散、旋覆代赭湯是最常用的治療食管病變的聯合方,具有行氣降氣,化痰散結的作用,可以說與食管的功能息息相關,無論是食管括約肌痙攣、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還是Barrett食管,均以此三方聯合,協同其他的主方共同起效,辨證無論屬於寒熱虛實均可用,適當加減並以主方調整偏頗,適用於食管的一切病證。

06、賁門、胃底

歸胃所主,藥引經方取小陷胸湯,主痰熱互結。橘皮竹茹湯,主胃虛有熱,氣逆不降。賁門失弛緩症,多有水液停留胃部症狀,順氣化飲爲先。

07、胃體

爲胃蠕動、研磨食物之處,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屬於腑,根於脾臟,胃蠕動的動力來源於脾氣,故胃體歸脾、胃共同所主。藥引經藥取雞內金、焦三仙、炒萊菔子,均屬於消食導滯藥物,入胃經。此處引經方有所區別:苓桂術甘湯,主水飲內停於胃,有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短氣而咳等症;枳實消痞丸,主脾虛,寒熱互結,氣壅濕聚於胃。以上兩方屬胃,爲胃受納不當而先病,以祛實爲先。六君子湯,主脾氣虛弱,胃動力不足,胃體蠕動無力,爲脾運化不及而後病,補脾氣爲先。脾胃功能二者一體,統一於胃動力。若胃長期超負荷受納水液、食物則脾運化功能必然受累,出現脾氣或脾陽、脾陰受損,進而無力爲胃提供動力,胃蠕動更慢,形成惡性循環。可以說『滯』是始動因素,胃內長期積滯成爲脾傷之本。『因滯而病』,滯爲胃內停滯,虛即脾虛,脾傷而胃動力受損是現代胃腸病的根本,在治療胃動力不足時必以六君子湯合以上五種消食導滯引經藥或引經方同用,引入胃體部,脾胃同治,治療各種胃炎、胃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胃輕癱等,屬於胃體部病變者。

08、幽門

歸胃所主,藥引經方取通幽湯(【蘭室秘藏】),原方主『幽門不通,上攻吸門,噎塞不開,氣不得下,大便艱難,名曰下脘不通』,可知亦主於胃氣不降。

09、十二指腸

歸脾所主,藥引經方取小建中湯、理中湯。此處爲脾散精之處,主津液、營養的吸收,脾陽氣生發於此,故屬脾。小建中湯爲補脾主方,陰陽雙補,臨床以小建中湯主治十二指腸潰瘍報導很多,十分有效可靠。理中湯爲足太陰脾經之主方,主虛寒,十二指腸主於脾而偏於脾陽,故引入此處。此處中醫病理多虛寒。

10、空腸、迴腸

歸脾所主,引經方取參苓白朮散、分水神丹。此處主津液、營養的吸收,脾爲胃行津液之處,脾陰亦得濡養,故偏主於脾陰。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正常,則二便正常。反之,則大便稀薄而小便短少。故腹瀉不可不注意小腸功能失調,以參苓白朮散引入此處,甘淡育陰,並爲主方健脾氣,補脾陰;分水神丹則著重改善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滲利脾濕爲主。同時,常用胡慎柔的養真湯滋養脾陰,方以四君子湯、生脈散加生山藥、蓮肉、白芍、黃芪而成,補而不燥,滋而不膩,能生津化液又不礙脾運(此方非引經方而爲補脾陰的主方)。以上脾氣、脾陽、脾陰分論並非指脾氣存於胃而脾陽、脾陰分歸小腸,脾陽、脾陰同樣存在於胃部發揮作用,三者缺一不可。如脾約證是指胃熱腸燥,脾陰耗傷,使脾不能行津液而發病,日久營血不足。空腸、迴腸屬於脾爲胃行津液之處,脾陰得養也易傷,然脾陰同樣可傷於胃部、十二指腸,形成脾約證,日久導致脾陰虛,養真湯同樣有效。麻子仁丸證爲胃熱傷津,胃腸津液不足而脾無所行導致的暫時脾陰不濡,並非是脾虛偏於脾陰所致,故不爲補脾陰方劑,方歸於胃,緩下熱結之意,也非補益之劑,故不是補脾陰的主方,也不是補脾陰的引經方。六君子湯證、理中湯證、參苓白朮散證同樣都可見到腹瀉,然發生部位、機理均有不同,臨床不可不查。

11、盲腸、結腸

歸胃所主,主津液吸收,此處津液不足則出現便秘。藥引經方取大承氣湯、麻子仁丸、增液湯、濟川煎,引經藥非大黃莫屬。引經方分陽明腑實證,津虧證,腸胃燥熱、津液不足證,精津不足證而用。大承氣湯是峻下熱結的主方,麻子仁丸可作爲緩下燥熱的主方,同引入此處,可知,仲景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爲約』及『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並非指胃而言,乃是統指陽明,部位則在陽明大腸處。

12、直腸、肛門

胃主,藥引經方取木香檳榔丸、補中益氣湯。此處爲胃腸氣機升降之末端,常以補中益氣湯聯合檳榔引經,配合化濕行氣藥物治療因直腸部氣機升發無力導致的直腸黏膜脫垂症,經西醫用藥無效或手術後再發者,屢用屢效,可見一斑。臨床有濕秘(歸納爲便秘的一種,因胃腸濕滯而導致便秘)一證,見數日一便,便而黏滯不爽,便後黏廁等,以木香檳榔丸爲主方治療,認爲『治濕秘不在燥濕,而在行氣導滯』,其理同芍藥湯治療濕熱痢疾中的里急後重。

另外,對消化管壁(除口腔和咽)由內向外的黏膜,黏膜下層,肌層及外膜四層的引經方及藥味如下:兒茶、海螵蛸引入黏膜,失笑散、丹參引入黏膜下層,莪朮、桃仁引入肌層、外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