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0|回覆: 0

[儒家學說] 【文心雕龍】卷23奏啟詩解1奏者進也理切辭辨明允篤誠治繁總要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28 16:5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龍】卷23奏啟詩解1奏者進也理切辭明允篤誠治繁總要
題文詩:
昔唐虞臣,敷奏以言;秦漢之輔,上書稱奏.
政事,典儀,急變,劾愆謬,
總謂之奏.奏者進也.言敷於下,情進於上.
秦始立奏,法家少文.觀王綰之,奏勛德也,
辭質義近;李斯之奏,驪山者也,事略意誣:
政無膏潤,形於篇章.自漢奏事,或稱上疏,
儒雅繼踵,殊采可觀.若賈誼之,論積貯疏,
晁錯兵事,匡衡定郊,王吉勸禮,溫舒緩獄,
谷永諫仙,理既切至,辭亦通辨,識大體矣.
後漢群賢,嘉言罔伏,楊秉耿介,於災異也,
陳蕃憤懣,於尺一也,骨鯁得焉.張衡指摘,
於史職也,蔡邕銓列,於朝儀也,博雅明焉.
魏代名臣,文理迭興.高堂天文,黃觀教學,
王朗節省,甄毅考課,亦盡,而知治矣.
晉氏多難,災屯流移.劉頌殷勸,於時務,
溫嶠懇惻,於費役,體國忠規.奏之為筆,
明允篤誠,為本辨析,疏通為首.強志成務,
博見窮理,酌古御今,治繁總要,此其體也.
【原文】全文1
奏啟第二十三  昔唐虞之臣,敷奏以言;秦漢之輔,上書稱奏。陳政事,獻典儀,上急變,劾愆謬,總謂之奏。奏者,進也。言敷於下,情進於上也。  秦始立奏,而法家少文。觀王綰之奏勛德,辭質而義近;李斯之奏驪山,事略而意誣:政無膏潤,形於篇章矣。自漢以來,奏事或稱"上疏",儒雅繼踵,殊采可觀。若夫賈誼之務農,晁錯之兵事,匡衡之定郊,王吉之勸禮,溫舒之緩獄,谷永之諫仙,理既切至,辭亦通辨,可謂識大體矣。後漢群賢,嘉言罔伏,楊秉耿介於災異,陳蕃憤懣於尺一,骨鯁得焉。張衡指摘於史職,蔡邕銓列於朝儀,博雅明焉。魏代名臣,文理迭興。若高堂天文,黃觀教學,王朗節省,甄毅考課,亦盡節而知治矣。晉氏多難,災屯流移。劉頌殷勸於時務,溫嶠懇惻於費役,並體國之忠規矣。  夫奏之為筆,固以明允篤誠為本,辨析疏通為首。強志足以成務,博見足以窮理,酌古御今,治繁總要,此其體也。
【原文】1
昔唐、虞之臣,敷奏以言;秦、漢之輔1,上書稱奏。陳政事,獻典儀2,上急變3,劾愆謬4,總謂之奏。奏者,進也;言敷於下,情進於上也。秦始立奏5,而法家少文。觀王綰之【奏勛德】6,辭質而義近;李斯之【奏驪山】7,事略而意徑8:政無膏潤9,形於篇章矣。自漢以來,奏事或稱上疏10,儒雅繼踵11,殊采可觀。若夫賈誼之【務農】12,晁錯之【兵事】13,匡衡之【定郊】14,王吉之【觀禮】15,溫舒之【緩獄】16,谷永之【諫仙】17,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後漢群賢,嘉言罔伏18。楊秉耿介於災異19,陳蕃憤懣於尺一20:骨鯁得焉21。張衡指摘於史職22,蔡邕銓列於朝儀23:博雅明焉。魏代名臣,文理迭興24。若高堂【天文】25,王觀【教學】26,王朗【節省】27,甄毅【考課】28,亦盡節而知治矣29。晉氏多難,災屯流移30。劉頌殷勤於時務31,溫嶠懇惻於費役32:並體國之忠規矣33。
夫奏之為筆34,固以明允篤誠為本35,辨析疏通為首。強志足以成務,博見足以窮理;酌古御今36,治繁總要37:此其體也38。
 【譯文】
 從前唐堯虞舜的臣下,向帝王陳述問題是用口頭語言;秦漢時的官吏,給帝王的上書叫做『奏』。陳述政事、提出典制禮儀、請示緊急重大的事件、彈劾罪惡和檢舉謬誤的陳辭,都稱之為『奏』。所謂『奏』,就是進;就是陳述問題,下情上達。秦初開始用奏,但法家缺乏文采。如王綰等人的【議帝號】,文辭樸質而意義淺近;李斯的【上書言治驪山陵】,陳事粗略而用意過直:其政治上缺少恩德,已明顯地反映在當時的奏章中了。
從漢代以後,奏事有時也叫上疏。博學的文人相繼寫作,特出的文采相當可觀。如西漢賈誼的【論積貯疏】、晁錯的【言兵事疏】、匡衡的【奏徙南北郊】、王吉的【上宣帝疏言得失】、路溫舒的【尚德緩刑書】、谷永的【說成帝距絕祭祀方術】等,道理既講的切實得當,文辭也通達流暢。這就可說懂得奏章的要領了。東漢群賢,好的奏章也不斷出現。楊秉在【因風災上疏諫微行】中,直率地指出風災由帝王而生;陳蕃在【諫封賞內寵疏】,對當時腐敗的吏治表示十分憤恨:這都寫得很有骨氣。又如張衡在【條上司馬遷、班固所敘不合事】、【請禁絕圖讖疏】等疏奏中,對不合史實的史書、宣揚迷信的圖讖提出批評;蔡邕在【上封事陳政要七事】中,從維護朝廷綱紀上來逐一陳述:他們都寫得淵博典雅。到了魏代,名臣的奏疏不斷興盛,如高堂隆的【星孛於大辰上疏】、黃觀的【教學疏】、王朗的【奏宜節省】、甄毅的【奏請令尚書郎奏事處當】等,也是竭盡臣節而懂得治道的了。在晉代多災多難的時期,劉頌的【除淮南相在郡上疏】,認真熱情地陳述當時的政務;溫嶠以【上太子疏諫起西池樓觀】,誠懇地要求不要耗費勞役:這都是體察國事的忠誠規勸。『奏』這種文體,應以公正忠誠為本,以明析通暢為首。要有堅強的意志來完成政務,廣博的見識以窮達事理;參考古人來駕馭今事,抓住要害以處理繁雜:這就是『奏』的基本要領。 
〔注釋〕
  1 輔:助,指官吏。
  2 典儀:禮儀制度。
 3 急變:緊急重大的事變。【漢書·車千秋傳】:『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冤。』顏師古註:『所告非常,故云急變也。』
 4 劾(hé河):彈劾,揭發罪狀。愆(qiān千):過失。
  5 秦始立奏:【章表】:『秦初定製,改書曰奏。』
  6 王綰(wǎn晚):秦始皇時的丞相。【奏勛德】:指王綰等人的【議帝號】。秦初,王綰曾與馮劫、李斯等共議帝號,稱頌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功,『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7 李斯:秦始皇的丞相。【奏驪山】:指李斯的【上書言治驪山陵】(見【全秦文】卷一)。驪(lí離)山:秦始皇陵墓所在地,在今陝西省臨潼縣。
  8 徑:直。
  9 膏潤:恩澤。法家實行嚴刑峻法,所以說『政無膏潤』。
  10 疏:條列言事。
  11 儒雅:博學的儒生。踵(zhǒng腫):腳後跟。
 12 賈誼:西漢初年作家。【務農】:指賈誼的【論積貯疏】,見【漢書·食貨志上】。
13 晁錯:西漢初年文人。【兵事】:指晁錯的【上書言兵事】,也稱【言兵事疏】,見【漢書·晁錯傳】。
14 匡衡:字稚圭,西漢元帝時丞相。【定郊】:指匡衡的【奏徙南北郊】,見【漢書·郊祀志下】。
  15 王吉:字子陽,西漢宣帝時為諫大夫。【觀禮】:【太平御覽】卷五九四作【勸禮】,指王吉的【上宣帝疏言得失】,見【漢書·王吉傳】。
  16 溫舒:姓路,字長君,西漢宣帝時為臨淮太守。【緩獄】:指路溫舒的【尚德緩刑書】,見【漢書·路溫舒傳】。
  17 谷永:字子云,西漢成帝時官至大司農。【諫仙】:指谷永的【說成帝距絕祭祀方術】,見【漢書·郊祀志下】。
  18 罔:無。伏:藏匿。
  19 楊秉:字叔節,東漢桓帝時官至太尉。耿介:光明正大,這裏指言事正直。災異:【後漢書·楊震(附秉)傳】載,漢桓帝微行至梁胤(yìn印)家,『是日大風拔樹,晝昏』。楊秉因此上疏以諫。其中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認為這場風災是桓帝私入梁家造成的。他的諫疏載本傳,【全後漢文】卷五十一題為【因風災上疏諫微行】。
  20 陳蕃:字仲舉,東漢桓帝時為太尉。尺一:漢制以長一尺一寸的簡板寫詔書,這裏就指詔書。東漢桓帝時,吏治腐敗,賄賂公行,陳蕃上【諫封賞內寵疏】指出:『令天下之論,皆謂獄由怨起,爵以賄成。夫不有臭穢,則蒼蠅不飛。陛下宜采求得失,擇從忠善,尺一選舉,委尚書三公,使褒責誅賞,各有所歸,豈不幸甚!』(【後漢書。陳蕃傳】)
 21 骨鯁(gěng耿):骨氣,和【檄移】篇的『陳琳之【檄豫州】,壯有骨鯁』中的『骨鯁』二字意同。
  22 張衡:字平子,東漢著名科學家、文學家。指摘於史職:【太平御覽】卷五九四作『指摘史讖』。張衡指摘史書的疏奏如【表求合正三史】、【條上司馬遷、班固所敘不合事】,指摘讖書的如【請禁絕圖讖疏】等(見【全後漢文】卷五十四)。讖(chèn襯):驗,指預言凶吉徵驗的迷信著作。
  23 蔡邕:字伯喈(jiē階),東漢末年文學家。銓(quán全)列朝儀:指蔡邕的【上封事陳政要七事】,見【後漢書·蔡邕傳】。銓:同『詮』,詮次,編次。列:陳,陳述。朝儀:朝廷綱紀。蔡邕所陳七事,多講『求賢之道』、『賢良方正敦樸之選』等。
  24 文理迭興:【詔策】篇曾說:『建安之末,文理代興。』『迭興』與『代興』意同。文理:這裏指寫奏文的道理。
  25 高堂:複姓,名隆,字昇平,三國魏明帝時官至光祿勛。【天文】:指高堂隆的【星孛(bèi倍)於大辰上疏】(見【三國志·魏書·高堂隆傳】),認為魏明帝『崇飾居室,士民失業。……民不堪命,皆有怨怒』。皇天『是以發教戒之象』來警告帝王。
  26 王觀:【太平御覽】卷五百九十四作『黃觀』。黃觀:三國魏人。【教學】:指黃觀有關教學的疏奏,今不傳。
  27 王朗:字景興,三國時魏國文人,明帝時為司空。【節省】:指王朗的【奏宜節省】,見【三國志·魏書·王朗傳】注引【魏名臣奏】。
  28 甄【zhēn真)毅:三國魏人,曾任駙馬都尉。【考課】:可能指甄毅的【奏請令尚書郎奏事處當】(見【太平御覽】卷二百十五引【魏名臣奏】)。考課:指對在職官吏的考核。上面所說奏文,正是關於考核尚書郎處理案件『割斷才技』的建議。
  29 節:指為臣之節。
  30 災屯(zhūn諄)流移:【太平御覽】卷五九四作『世交屯夷』,譯文據【御覽】。屯:艱難。夷:創傷。
  31 劉頌:字子雅,西晉惠帝時為吏部尚書。他任淮南相時,曾寫過一篇六千多字長的【除淮南相在郡上疏】(見【晉書·劉頌傳】),詳論當時政務。
  32 溫嶠(q1áo橋):字太真,東晉初文人,成帝時為驃騎將軍。費役:【晉書·溫嶠傳】載:太子起西池樓觀,頗為勞費,溫嶠【上太子疏諫起西池樓觀】說:『朝廷草創,巨寇未滅,宜應儉以率下,務農重兵。』
  33 體:指體察。規:勸誡。
  34 筆:『文筆』的筆,指不重音韻文飾的散文,參見【總術】篇所論。
  35 允:誠信。篤:忠厚。
  36 酌:斟酌,參考。御:駕馭,控制。
  37 洽繁總要:【總術】篇說:『乘一總萬,舉要治繁。』
  38 體:這裏指主體,大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