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卷35詩麗辭解2言對精巧事對允當理圓事密迭用奇偶 題文詩: 王粲登樓,賦雲鍾儀,幽而楚奏,莊舄者也, 顯而越吟.反對之類.張載七哀,雲漢祖也, 想念枌榆,而光武也,亦思白水.正對之類. 偶辭胸臆,言對為易;征人資學,事對為難; 幽顯同志,反對為優;並貴共心,正對為劣. 言對事對,各有反正,指類而求,萬條昭然. 張華詩稱:游雁翼翔,歸鴻接翮.劉琨詩言: 孔悲獲麟,西狩泣丘.若斯重出,對句駢枝. 言對為美,貴在精巧;事對所先,務在允當. 兩言相配,優劣不均,驥在左驂,駑為右服. 事或孤立,莫與相偶,夔之一足,趻踔而行. 氣無奇類,文乏異采,碌碌麗辭,昏睡耳目. 麗辭必使,理圓事密,聯璧其章.迭用奇偶, 節以雜佩,乃其貴耳.類此而思,理斯見也. 體植必兩,辭動有配.左提右挈,精味兼載. 炳爍聯華,鏡靜含態.玉潤雙流,如彼珩珮. 【原文】全文2 仲宣【登樓】云∶"鍾儀幽而楚奏,莊舄顯而越吟。"此反對之類也。孟陽【七哀】云∶"漢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對之類也。凡偶辭胸臆,言對所以為易也;征人資學,事對所以為難也;幽顯同志,反對所以為優也;並貴共心,正對所以為劣也。又以事對,各有反正,指類而求,萬條自昭然矣。 張華詩稱∶"游雁比翼翔,歸鴻知接翮。"劉琨詩言:"宣尼悲獲麟,西狩泣孔丘。"若斯重出,即對句之駢枝也。 是以言對為美,貴在精巧;事對所先,務在允當。若兩言相配,而優劣不均,是驥在左驂,駑為右服也。若夫事或孤立,莫與相偶,是夔之一足,趻踔而行也。若氣無奇類,文乏異采,碌碌麗辭,則昏睡耳目。必使理圓事密,聯璧其章。迭用奇偶,節以雜佩,乃其貴耳。類此而思,理斯見也。 贊曰∶體植必兩,辭動有配。左提右挈,精味兼載。 炳爍聯華,鏡靜含態。玉潤雙流,如彼珩珮。 【原文分段釋解】 仲宣【登樓】云15:『鍾儀幽而楚奏16,莊舄顯而越吟17。』此反對之類也。孟陽【七哀】云18:『漢祖想枌榆19,光武思白水20。』此正對之類也。凡偶辭胸臆21,言對所以為易也;征人之學22,事對所以為難也;幽顯同志,反對所以為優也;並貴共心23,正對所以為劣也。又以事對24,各有反正,指類而求,萬條自昭然矣。
【譯文】 王粲【登樓賦】中所說:『鍾儀被囚禁在晉國,仍然彈奏楚聲;莊易做高官於楚國,病中仍發出越吟。』這就屬於反對一類。張載在【七哀】詩中所說:『漢高祖懷念家鄉枌榆,光武帝思念家鄉白水。』這就屬於正對一類。這幾種對偶中,司馬相如的對句只由內心組辭而成,所以言對比較易作;宋玉是徵引前人故實成對,所以事對比較難作;王粲是用被囚和官顯兩種相反的人來說明『人情同於懷土』,所以反對是較好的;張載的出句和對句都是說帝王懷鄉,所以正對是較差的。無論言對事對,都各有反正兩種,照此推究,各種對偶的類型就很清楚了。
【注釋】
15 仲宣:王粲的字。【登樓】:【登樓賦】,載【文選】卷十一。
16 鍾儀:春秋時楚國人。幽:囚禁。楚奏:奏楚國的音樂。【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與之琴,操南音。』南音即楚聲。
17 莊舄(xì戲):戰國時越人,仕於楚。顯:指莊舄官位顯要。越吟:莊舄病中呻吟發越聲。【史記·張儀列傳】:『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細人也。今仕楚執珪,富貴矣,亦思越不?」中謝對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則越聲,不思越則楚聲。」使人往聽之,猶尚越聲也。』
18 孟陽:張載的字。他是西晉文學家。【七哀】:【文選】卷二十三有張載【七哀詩】二首,但無下面所舉二句。可能他還有一首【七哀詩】,今不存。
19 漢祖:漢高祖劉邦。枌榆:地名,在今江蘇省豐縣東北,是漢高祖的家鄉。劉邦初起兵時,曾禱於枌榆社。
20 光武:東漢光武帝劉秀。白水:源出今湖北省棗陽縣東。這裏指劉秀的家鄉。劉秀是南陽蔡陽人,蔡陽縣治在今棗陽西南。
21 胸臆:內心,指偶辭由內心思考而成。
22 征:徵引。學:前人的學識,這裏指故實。許文雨【文論講疏·麗辭】注引馬敘倫【修辭九論】:『事對之義,藉昔事以彰今情,始作者不期而遇,繼體者征人之學,腹之儉富,無與辭原。惟用之宜,誠助情采。若陳之茂【寧德皇后哀疏】曰:'十年罹難,終弗返於蒼梧;萬國銜冤,徙盡簪於白柰。……斯雖援征故實,不異吐露胸懷。』
23 並貫共心:楊明照【文心雕龍校注】:『意即高祖、光武俱為帝王,故云並貴;想枌榆、思白水,同是念鄉,故云共心。』
24 又以事對:紀昀評,當作『又言對事對』。譯文據此。 【原文】
張華詩稱1:『游雁比翼翔,歸鴻知接翮2。』劉琨詩言3:『宣尼悲獲麟4,西狩泣孔邱5。』若斯重出,即對句之駢枝也6。是以言對為美,貴在精巧;事對所先,務在允當。若兩事相配,而優劣不均,是驥在左驂7,駑為右服也8。若夫事或孤立,莫與相偶,是夔之一足9,趻踔而行也10。若氣無奇類,文乏異采11,碌碌麗辭12,則昏睡耳目。必使理圓事密,聯璧其章;迭用奇偶13,節以雜佩14,乃其貴耳。類此而思,理自見也。
【譯文】 張華的【雜詩】中說:『遠遊的雁並翅飛翔,歸來的鴻連翼而飛。』劉琨的【重贈盧諶】詩中說:『孔子聽說獲麟而悲傷,孔丘因魯國打獵獲麟而哭泣。』這種重複,就是對偶中多餘的枝指了。因此,美好的言對,以精巧為貴;高明的事對,必求其恰當。如以兩事相對,而優劣不相稱,就如駕車,左邊是良馬而右邊是劣馬。若所寫事物是孤立的,沒有什麼和它相對,就像只有一足的夔跳着走路了。即使有了對偶,但沒有奇異的同類,缺乏特殊的文采,寫得平平常常,就必將使人讀之昏昏欲睡。所以,必須做到事理圓合,對偶精密,有如雙雙璧玉的章采;並交錯運用偶句和散句,就像用各種不同的佩玉加以調節,這就是完美的儷辭了。按照這種要求來思考,運用對偶的道理自然就清楚了。
【注釋】
1 張華:字茂先,西晉文學家。
2 接翮(hé和):和上句『比翼』意同。翮:鳥翅。以上兩句見【玉台新詠】卷二【雜詩】。
3 劉琨:字越石,西晉詩人。
4 宣尼:指孔子。漢平帝時追尊孔子為褒成宣尼公。悲獲麟:【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5 西狩:魯國西邊打獵。孔邱:即孔丘。以上兩句見【文選】卷二十五【重贈盧諶】詩。
6 駢枝(piánqí片陽岐):多餘的,不必要的。駢:腳拇指與第二指相連。枝:手指的六指。
7 驥(jì記):良馬。驂(cān餐):駕車在兩側的馬。
8 駑(nú奴):劣馬。服:駕車居中夾轅的馬。
9 夔(kuí葵):傳為一種獨腳獸。【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裏。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10 趻踔(chěnchuō陳上戳):跳着走。【莊子·秋水】:『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無如矣。」』成玄英疏:『我以一足,跳躑快樂而行天下,簡易無如我者。』
11 氣無奇類,文乏異采:此二句意為無奇異的氣類,少奇特的文采。氣類:同類,借指對偶。【周易·乾卦·文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則各從其類也。』孔穎達疏:『各從其類者,言天地之間,共相感應,各從其氣類。』
12 碌碌(lù錄):平庸。
13 迭:交替。
14 節:調節。雜佩:各種不同的玉佩(古人身上佩帶的玉器)。【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毛傳:『雜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
【原文】
贊曰:體植必兩1,辭動有配2。左提右摯3,精味兼載4。炳爍聯華5,鏡靜含態6。玉潤雙流7,如彼珩珮8。
【譯文】
總之,事物本身自然成雙,文辭也往往俱有對偶。創作中能上下左右兼顧,偶辭的精巧及其所含意味就能同時得到表現。這種對偶像光彩的並蒂鮮花,具有明淨的千姿百態。對偶句和單句都加潤飾,就如那兼有各色玉器的雜佩。
【注釋】
1 體植必兩:此句即篇首所說『造化賦形,支體必雙』之意。植:生長。
2 動:輒,每。配:匹配,即對偶。
3 挈(qiè妾):提,舉。此句指兼顧相對的兩句,以避免『優劣不均』。
4 精:指對偶的精巧。味:指表達的意味。
5 炳爍(shuò朔):光彩貌。
6 鏡靜:明淨。靜:通淨。【詩經·大雅·既醉】:『籩豆靜嘉。』
7 玉潤:猶美飾。雙流:指奇偶兩種寫法。
8 珩(héng衡),佩玉的一種(參本篇第三段注14)。珮:即佩。『珩佩』連用,指『雜佩』。『玉潤雙流,如彼珩佩』,就是上述『迭用奇偶,節以雜佩』之意的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