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9|回覆: 0

[中醫理論] 命不由文·黃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0-23 21:5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命不由文·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文化是人發明創造的,醫學理論是人發明創造的,而人,自然天成,不是文化創造的。命是自然,命由天成,這是無可辯駁的客觀事實,也是盡人皆知的客觀事實,文化認識人,認識生命,要有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態度,不能用認識非生命物質那樣的方法,割裂了生存關係之後,去分析物質結構。
文化不過是人的精神產品。用父子關係比喻,人爲父,文化爲子,無論什麼文化,哪怕再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人,都要尊重,在保持人的自然完整性的前提條件下,在不割裂人的生存關係的基礎上,去認識人,認識生命,才可能獲得真正的生命認識,形成以人爲本的人文精神,醫學才會把人當人看,把人當人醫。
現在對人的認識,對生命的解讀,主要是物理法則的解讀,不自然客觀的解讀。物理法則的文化理論,多種多樣,生命解讀五花八門,基因解讀,化學解讀,物理解讀,數據解讀等等。這些解讀,沒有尊重生命的自然完整性,沒有尊重人的多維聯繫,具有實驗室、顯微鏡、數學邏輯等物理法則的真實,但沒有天地自然、個體實在的生命真實。
基因是主觀理論的基因,化學是主觀理論的化學,物理是主觀理論的物理,數學是主觀理論的數學,計算機、算法等無不是主觀的,和天地間的自然完整性的人,和來往於社會中、情感苦樂的人,和現世生存的有著男女老幼、體質差異的人,客觀性不在同一層級上。
宇宙運行,天地氣交,生命誕生,生命成長,生命演化。今天地球上多種多樣的生命形式,多種多樣的人類種族,都不是實驗室創造的,不是文化發明的。千姿百態的生物形態,是天地氣交氣化雕塑出來的;千差萬別的生存方式,是天地氣交氣化確立的。
中國文化、中醫學不解讀生命,不分析形態,不用物理法則去定義生命、定義人,而是外在地認識生命,認識人。這樣認識獲得的生命知識,是自然客觀的生命知識,有生命自在的真實,有客觀原貌的真實。
中國文化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本身的自然客觀。認識人,把人當人;醫治疾病,把人當人。文化的發明創造和發展,生命爲本,人爲本,爲人服務爲宗旨,維護生存關係之和爲天職。
生命、人等自然,是中國文化之本,是化成文化、形成中醫理論的客觀基礎。中國文化中的生命是天之命,來自於天,生存於地,活在天地氣交之中,所以叫『天命』。
沒有文化,人自然自在,生命自然自然,生存關係自然自在。文化發展起來,主觀理性發達之後,人成爲文化的人,生命就成爲了文化認爲的生命,人就成爲了理論認爲的人。因此,文化有沒有尊重人、尊重自然的基本立場,決定了文化對人的認識,有沒有生命的真實,有沒有活生生的人的真實,還決定了人在文化之中的地位和本質屬性。
數百年來,西方文化把原始的、爲獲取物質利益爲目的而發展起來的文化之『術』,當成文化之道,將物質精神當成文化精神,認識生命,以物理法則爲規範,認識人,以實驗實證爲真實。
在這樣形成文化之中,除了把人按照社會地位、物質財富被分爲三六九等,用金、銀、銅、鐵等物質來分別外(詳見後,『什麼是人』一節),還把人看成是沒有生存關係、沒有因應協調、沒有個人特徵的一堆肉,可以在實驗室里分解、分析。
文化之『術』實質是物質之『術』。高級生物大多具有獲取物質之『術』,如烏鴉用樹枝,猴子用石頭等。物質之『術』在人類,不斷進步,從原始、自然、簡單的、以獲取食物爲目的的『術』,發展成爲了有理論指導、以物質利益爲目的的『術』,在西方還化成了文化精神,由『術』確立人的觀念理性,決定人的社會生存狀況,決定人們的生活水平。
因爲物質之『術』,人被趕進了實驗室,放在物理法則裡面,和非生命的物質一樣,被分析、被統計,而且,還把分析、統計的結論,作爲臨床醫療的依據,作爲指導保健防病的理論。
人被物質之『術』文化了,尤其在基因理論、資訊理論、算法等眼裡,人是可以創造的,是可以改變的,可以分解組裝的。人的意義,越來越暗淡了,智慧機器人、轉基因生物人等等,越來越受到青睞。
與西方文化不同,中國文化是生命化成的文化,中醫學是人化成的醫學,所有的認識,都是在沒有改變生命客觀,改變活生生的人,保持了生命客觀原貌,自然生存關係的前提下獲得的。
在物理法則的文化,什麼是生命、什麼人,是個大問題。所以『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西方哲學的至今還在苦苦思索。
但在自然、在常識,在中國文化,在中醫學理論,生命是多維聯繫動態關聯性的生命,人是活生生的人,根本不是問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