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14|回复: 0

[中医理论] 中医科学原理研究—人体结构与生理现象规范化描述—人体结构与生理现象规范化描述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纪永臣 发表于 2021-11-1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中医科学原理研究
第二章  人体结构与生理现象规范化描述
第二节  人体结构与生理现象规范化描述
一、语言的概念与内涵
1、语言的概念与含义
语言即传递信息的声音。是人类重要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语言是由词汇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交际工具,随着人类社会而产生和发展。
语言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指令-自然语言。所有人都是通过学习从而获得的语言能力,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
语言学就是从人类研究语言分类与规则而发展出来的。研究语言的专家被称为语言学家。当人类发现了某些动物能够以某种方式沟通,就诞生了动物语言的概念。到了电脑的诞生,人类需要给予电脑指令。这种“单向沟通”就成了电脑语言
2、语言的表达方式
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指人们使用语言的形式,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人的肢体行为和文字。
3、语言的性质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人们彼此的交往离不开语言。尽管通过图片动作表情等可以传递人们的思想,但是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传下去。语言是保持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几乎每个文化集团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4、语言的主要特征
语言的特性体现在指向性、描述性、逻辑性、交际性、传播性、传承性和物种性,其中:
指向性:语言具备指向性,语言的指向性使语言的含义描述可以指向对应的事、物。如:树、人、上等。语言的指向性受人为认可的事实。
描述性:语言的描述性是语言含义的体现,语言具备描述性是语言能够交流的重要体现。语言的描述性受语言的指向性变化。如:人/大人/小大人,人/人民/人民的等。
逻辑性:语言是一种有结构、有规则的指令系统。语言的逻辑受语言的指向描述而变化。如: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像一个中国人,1+1=2/1*1=1等。
交际性: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交流需要建立一定的联系,无论其是否相关。而两个非相关的物质要建立联系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而语言沟通是采用一套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图像)指令输出,从而使得生物(人)与生物(人)获得沟通。
传播性:语言的沟通需要采用一套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图像)指令。而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图像)指令并不为生物天生,因此,人类需要通过学习获得,而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语言传播的过程。
传承性:语言可以传播使得语言具备无限传播的能力,无限传播语言可以使得两个异时空/异地域的生物(人)可以获得相同的一套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图像指令。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语言可以受公共大众共识传播并保存。但实际上语言时时都在进化,两千多年前无论是语音还是字符都与今天的语言变化较多。且不同地域的有特殊交际行为/语言的物种也有自己的特殊交际行为/语言。
物种性(民族性):一个物种进化出的特殊交流行为为一个物种所独有,国家、地域的不同,交际行为会有所差异。世界语言有很多,各国的语言都不同。即使相同的国家,地域的不同语言也有相差。即使是同一种语言,还有不同的方言,其差别程度也不相同。
5、语言的种类
(1)按语言本质分类: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就大脑来说,语言分“脑语”和“嘴语”,脑语就是我们时时在大脑里产生称作“思考”或“思想”或“思维”的东西,脑语被嘴表达出来就叫“嘴语”。脑语和嘴语并不是一个东西,第一脑语和嘴语在表达时失真;第二嘴语不是脑语的唯一表达方式,因为脑语还可以通过肌肉群来表达—就是我们的行为。语言是一个人能力的重要表述部分。
(2)按使用种类分类:汉语、日语、英语等等。
(3)按使用功能分类:医学术语、军事术语、法律术语、计算机语言等等。
6、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和工具
文字是记录思想、交流思想或承载语言的图像符号。文字在语言学中指书面语等人们意思表达的视觉形式。
文字是无声的语言,贯穿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提高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速度和空间,是人有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
二、科学语言的形成、特征和意义
1、科学语言的概念
科学语言是对科学思想、理论、知识等进行表述、加工、交流、记录时,使用的手段、工具、载体的总称。科学语言在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具体科学学科的发展来说,其意义尤为重要。其中:
(1)专门科学语言的形成,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可以说科学的发展历史,也包含着科学语言的生成发展过程,科学语言与科学的演进同步进行。
(2)科学语言是科学的重要知识单元,他的各个组成要素,诸如术语、符号、概念、文本等,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塑造了具体学科的知识框架,既是科学理论的表述载体,也是保证科学思想进行无障碍交流的必备条件。
2、科学语言的形成
(1)科学术语的形成
科学语言始于科学术语,由奥地利电气工程师维斯特在1931年提出的,术语工作系统化使得科学知识描述超越自然语言,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术语表达体系包括自然语言、专用符号和形式化语言等三种形式。其中:
①自然语言:即通过自然语言转义形成的术语,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
②专门符号语言:即出于表述、命名和交流的需要,科学家为特定的目的所创造出的专业术语。
③形式化语言:即人工语言,在特定的逻辑或数学规制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无直观意义的符号、代码来表述思想。
(2)科学语言的形成
科学术语虽然简化和规范的科学用语,但仍无法全面的表达科学现象。科学家在科学术语之外,对语言进行运作的逻辑、数学规制,以及科学文本的表达风格进行定义,由此发展成专用、规范的科学语言体系。
(3)科学语言的形成方式
①借用词:早期的科学家苦于无法表达全新领域中所发现的思想和事物,一般的惯例都是采用日常语言中使用的术语来进行表达。但这种借用词有时候会跟日常语言的意义发生混淆、容易对术语的理解产生歧义。
②外来词:英语中的科学术语经常采用拉丁语,中文中的科学用语经常采用英语单词。因此引用外来语作为科学术语,成为各个国家或学科定义科学术语的流行趋势。
③创造词:由于科学的快速进步,科学词汇需求量急剧增加,借用词和外来词只占整个科学词汇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科学词汇需要科学家自己去创造。科学家创造词汇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只是根据需要确定词汇并做出界定,方便后继者认识即可。
(4)科学语言的时效性
虽然科学语言概念的提出还不足百年,但科学语言的创造和运用则由来已久。人类进步和进化过程就是一个语言与文字的创造过程。对于人类而言,每一次科学进步社会结构的改变都是一次科学语言的集中爆发过程。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科学语言就成为今天的生活语言;今天的我们创造的科学语言,几百年后就是后人的生活语言了。
3、科学语言的特征
从科学语言形成过程看,科学语言相比于日常语言中的词汇更简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科学快速发展的需要。
科学语言作为一种规范的语言,力求以理性的方式来表达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尽最大可能客观再现科学事实的本质。因此紧邻稳定的、精确的、逻辑的的表述系统是科学语言的最高宗旨。正是这样一种独具特色的工具特征,使得它既不同于实现主体间的文学语言,又不同于具有功利化倾向的日常语言。具体来讲科学语言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1)术语意义的不变性:科学语言的术语和词汇所代表的的意义需保持稳定性和不变性。因此科学语言必须表述精确和准确,要求语词的单义性。除非特殊情况,术语应该只表达一个概念,概念应该具有单一的指称和对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科学语言最终要逐步的发展为符号语言,也就是理想的人工语言,这一点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表现的愈加明显。
(2)词汇语言的中立性:科学语言的词汇应该是科学、理性的,因为科学概念和术语表达的是科学思想、内容和理论,要想正确地反映它的本质,科学语言就必须不包含任何感情色彩。既不能象文学创造中使用语言技巧、进行文学修饰,又不能在文体上表现出各种主观情感。科学语言只要能够客观的反映认识结果就可以了,科学语言是一个理性的表达系统,它应当清晰地反映科学知识的属性、各个概念之间有着逻辑上的关联性,共同构成了科学认识不可分割的部分。
(3)构词形式的特殊性:科学语言不要求华彩多丽、甚至科学语言中的许多专业词汇表现的都非常丑陋。但另一方面科学语言又一定要严格符合语言规范。
4、科学语言的意义
科学语言是认识世界的工具、组织知识的形式,是传达思想的中介、形成理论的手段,同时它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科学语言的意义主要体现为:
(1)对科学的描述简单化
(2)对科学的描述严谨化
(3)科学语言体系具有专用属性
(4)科学语言体系可以迅速膨胀
三、中医的科学语言体系形成与沉寂
1、中医的科学语言体系形成时间
根据《中医的起源与发展史》的研究,中医的科学体系形成以雷公(神农氏之代孙帝榆罔之子雷)编制《黄帝内经》为标志,距今9000年。
根据我们对《黄帝内经》内涵的解析,《黄帝内经》已经具备现代意义上的规范的、医药分离、理论与临床分离的中医学科学体系,并且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规范的科学语言体系。
因此,中医的科学语言体系形成时间为距今9000年前。
2、方山之战打断了中医基础理论的传承脉络
(1)方山之战前中医传承体质概况
我们在中医的起源与发展史中曾经有过论述,中医在5000年前的方山时期延续的氏族专属的传承体制。当时中医核心理论只有极少数人掌握,其他从业人员只掌握临床技艺,而且核心理论与临床技艺之间刻意设置了诸多“关卡”,以确保核心机密不至“外泄”。这种刻意打造的中医传承体制虽然有效保障了当时“医学大师”们的“知识产权”,但却埋下了两个严重的恶果,主要表现为:
其一是将中医学神秘化,这与科学的主要特征“公开性”相悖。使得中医核心理论不能为成为社会大众的“共识”,无法在不断的“质疑”与“完善”中得到升华。这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科学创新体制的形成,更成为了中医学发展成“现代医学”的屏障。
其二是将中医学置于危险境地,由于中医的核心理论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一旦这些掌握其核心理论的人遭遇不测,就使中医学的发展与传承遭遇灭顶之灾。
(2)方山之战致使中医核心理论失传
根据《中医的起源与发展史》的研究成果,5000年的那场“方山之战”的战败让方氏部落首领或死或流放,中医核心理论从此失传。同时由于方氏部落的衰落,也打断了中医固有的传承体制,中医由此失去了有序的进化与发展节奏,进入了一个长期的、无需传承的阶段,直到汉文帝的出现为止。
从方山之战至汉文帝期间的三千年里,中医处于一个混乱的、名医主导的“实用主义”的阶段,所谓的名医对中医精髓也也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状态,更不用对中医历史的理解。从此中医学核心理论及科学语言体系逐渐失去“科学”的光环。中医规范又神秘的科学语言体系逐渐沉寂,最终不为世人所知。
方山之战使得中医没有了历史,春秋时期的中医自己都不知自己源于何时、出自何地。
3、中医的科学语言体系生活化
根据我们的研究认为中医的核心理论,以及中医科学语言体系形成于9000年前,这期间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特别是方山之战后的中医传承失去了有效的管理,中医以及其科学语言体系失去了专有属性,随着临床中医师不断的“堂前辩症”,这些原本属于中医私密用语为社会大众所知,常常被引经据典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这就是中医科学语言体系的生活化过程。更悲哀的是人们已经混淆了中医科学语言体系与生活化的中医语言的因果关系,常常用生活语言释义去理解和认知中医,这也包括绝大多数中医从业人员自己。
4、中医科学语言体系的沉寂有损中医的科学性
今天我们都知道,中医理论与临床技术的定格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标志,而中医理论始于何时其实就是一个“糊涂账”。这样算来即使从《伤寒杂病论》算起也有接近2千年的历史,如果从《黄帝内经》算起更不知道历经多少年。中医理论建立之初严谨的科学语言体系被今天的生活语言侵蚀,今天的人们都以自己的理解去揣测中医理论的内涵,其结果就是众说纷纭,各自都可以说破天,而相互之间不以为然。中医业内人员尚且如此,怎能让现代医学和科学人士信服?这才是中医科学性被广泛质疑的根源。
因此中医理论要被现代人信服,恢复与重建其科学语言体系是第一道坎。
四、人体结构与生理现象规范化描述
(一)基本概念定义
1、气
气为中医理论最基本的概念,单指人体器官与基本组织的生命活力。
2、先天之气
人体器官与基本组织自身的生命状态。
3、后天之气
人体器官与基本组织各系统的运化功能发挥状态。
4、人体器官与基本组织
构成人体的各种器官、管道组织、皮肉、津精血液、毛发及肢体等,可以认为是人体的全部构造。
5、血
人体器官与基本组织内部的红色液体。
6、液
人体器官与基本组织外部的分泌液体。
7、脉
心脏及血管搏动现象。
8、病
人体器官与基本组织及其功能偏离正常状态,危及人体正常功能发挥。
9、症
人体发病以后,人体自我感知及人体结构发生的异常变化。
(二)阴阳五行生理系统逻辑模型
1、人体器官与基本组织归类法—五脏之说
为了科学、规范的认识与记忆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功能及其运行规律,中医学将人体内部所有器官及基本组织分为五类,以对生命现象影响力最重要的五脏(心、肝、脾、肺、肾)进行命名,并用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表现这五类器官及基本组织的运行状态。
2、人体器官各系统的活力状态标定法—阴阳之说
为了科学、准确的形容人体器官各系统的功能状态,中医引入阴阳之说描述人体器官各系统的运行状态。其中正常状态为阴阳调和,超过正常状态为阳,低于正常状态为阴。
中医学的阴阳之说有5个状态,分别为亏、虚、和、火、盛。与之对应的人体器官功能状态为:严重不足状态、轻微不足状态、正常状态、轻微过剩状态、严重过剩状态。
阴阳之说从数学原理分析就是推出“0”和正负数的概念,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概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阴阳之说不是数学理论,准确的讲是哲学起源。由于阴阳之说比数学概念更加实用,被中国社会广泛引用、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中医学界。
3、人体器官各系统相互依存关系表述法
五行之说特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通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其中:五行相生是指金器可以生水、水可以促进树木生长、木可以生火、火可以烧制陶器、陶土可以熔铸金器;五行相克是指金器可以分割木料、木器可以耕作土地、土筑堤可以挡水、水可以灭火、火可以熔铸金器。五行之说用图表示更为直观了当。
QQ截图20211119145156.png
用五行之说表述人体器官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以五脏之间最为准确,其他脏腑与人体组织只做类比,用在诊断过程的症状描述。更准确的体现在《黄帝内经》中寻找。
4、阴阳五行逻辑模型
阴阳五行逻辑模型是中医学的发明,是科学史上最早的图示系统,也是科学史上最简单有效的科学语言系统,直到今天仍是中医从业者最有效的研究、学习与实用工具。 QQ截图20211119145425.png
(三)中医学病理概念
1、病症
人体器官与基本组织发病及发病后的各种症状集成。
根据发病器官的和病症特征的不同,中医学对各种症状进行标准化的命名,由此构成世界上最早的标准化的病名大全。
与现代医学以病理学为基础的病症命名方式不同,中医学采用的是以生理表象为基础的命名方式。为防止现代人将中医与现代医学将这两种体系直接类比,出现理解错误或错误治疗的现象,本文将中医学的病名体系称为“虚拟病名”。
2、外伤
由于人体外部因素造成的人体器官与基本组织发生病变的总集成。包括外部物理创伤(诸如皮开肉绽、伤筋动骨)、伤寒、伤热、伤湿、伤燥、劳神、劳累、饥饿等。
3、内疾
由于人体内部器官及基本组织病变引发人体各种病症总集成。
4、血气
人体内部血液质量、血液数量,以及血液分布状态。
5、热症
人体器官与基本组织的温度高于正常状态呈现出的病症。
6、寒症
人体器官与基本组织的温度低于正常状态呈现出的病症。
7、表症
人体器官与基本组织发生病变后,可以自我感觉或外界可以观察到的症状。
8、脉象
人体正常状态下心脏及血管搏动、以及人体发生病变状态时心脏及血管搏动的汇总。
9、舌苔
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
(四)中医诊断
1、药方
药方是中医师诊断后的用药方案,是中药方剂的印证,是患者就医的凭证。
2、方剂
方剂是根据中医药方配制、具有特定治疗功能的药物。
3、中药方剂的药力
中药的药力是指中药方剂具备主治功能强度,是指具体的中药方剂配伍后,对其所针对的病证设定的治疗能力。药力的核心是中药方剂具备的理论治疗效果。
4、中药方剂的药效
中药方剂的药效是指患者服用后,人体生理上产生的一定强度的药理效应,通俗意义上讲就是中药方剂服用后的治疗效果。药效的核心是患者服用后的实际治疗效果。

来自学社: 中医基础研究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