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26|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外篇卷5天地詩解5性修返德同合天地大順自生忘天忘己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2-21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篇卷5天地詩解5同合天地大順自生忘天忘己
題文詩: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未形.
物得以生,謂之,至德自得;未形,
陰陽之,且然無閒,謂之命也;動生物,
物成生理,有條有理,謂之形也;形體保神,
各有儀則,謂之性也.性脩,之所,
同於.同乃,虛乃大.喙鳴;
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
是謂玄德,同乎大順.大順自然,自然而然.
至德真情,真情至道,至道虛無,至無而有,
通天達地.真情自生,修性返初,初心童真.
夫子問曰:有人治道,若相放逆,不可,
不然,辯者有曰:堅白,懸宇,
若是則可,謂聖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系,
勞形怵心;之狗,而拘累,猿狙之便,
自山林來;予告若所,不能聞與,所不能言;
有首有趾,無心無耳,者眾,而其能知,
有形者與,無形無狀,而皆存者,盡無之也;
其動,生也,起也,此又非知,
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
​名為忘己,忘己無我,謂入於天.天道自然.
  
  【原文】

  泰初有無①,無有無名;一之所起②,有一而未形③。物得以生④,謂之德;未形者有分⑤,且然無閒⑥,謂之命;留動而生物⑦,物成生理⑧,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⑨,謂之性。性脩反德⑩,德至同於初。同乃虛,虛乃大。合喙鳴(11);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12),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乎大順(13)。
  【注釋】
①泰:同『太』。初:始。在莊子的哲學觀念中,宇宙產生於元氣,元氣萌動之初就叫做太初,因而『泰初』也就是宇宙的初始。

  ②一:混一的狀態,指出現存在的初始形態。

  ③未形:沒有形成形體。

  ④得:自得。『物得以生』是說萬物從渾一的狀態中產生,即所謂自得而生,外不藉助於他物,內不藉助於自我,不知所以產生而產生。

  ⑤未形者:沒有形成形體時。分:區別,指所稟受的陰陽之氣不盡相同。

  ⑥閒(jiàn):『閒』字之古體,今又簡化為『間』,指兩物之間的縫隙。

  ⑦留:滯靜,與『動』相對應。陰氣靜,陽氣動,陰陽二氣之滯留和運動便產生物。一說『留』講作『流』,『留動』亦即運動。

  ⑧生理:生命和機理。

  ⑨儀則:軌跡和準則。

  ⑩脩:同『修』,修養。

  (11)喙(huì):鳥口。

  (12)緡緡(mín):泯合無跡的樣子。

  (13)大順:指天下回返本真之後的自然情態。

  【譯文】
元氣萌動宇宙源起的太初一切只存在於『無』,而沒有存在也就沒有稱謂;混一的狀態就是宇宙的初始,不過混一之時,還遠未形成各別的形體。萬物從混一的狀態中產生,這就叫做自得;未形成形體時稟受的陰陽之氣已經有了區別,不過陰陽的交合卻是如此吻合而無縫隙,這就叫做命;陰氣滯留陽氣運動而後生成萬物,萬物生成生命的機理,這就叫做形體;形體守護精神,各有軌跡與法則,這就叫做本性。善於修身養性就會返歸自得,自得的程度達到完美的境界就同於太初之時。同於太初之時心胸就會無比虛豁,心胸無比虛豁就能包容廣大。混同合一之時說起話來就跟鳥鳴一樣無心於是非和愛憎,說話跟鳥一樣無別,則與天地融合而共存。混同合一是那麼不露蹤跡,好像蒙昧又好像是昏暗,這就叫深奧玄妙的大道,也就如同返回本真而一切歸於自然。

  【原文】

  夫子問於老聃曰①:『有人治道若相放②,可不可③,然不然④。辯者有言曰:「離堅白若縣寓」⑤。若是則可謂聖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⑥。執留之狗成思⑦,猿狙之便自山林來⑧。丘,予告若,而所不能聞與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無心無耳者眾⑨,有形者與無形無狀而皆存者盡無⑩。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11)。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12)。』
  【注釋】

  ①夫子:這裏指孔丘。

  ②放:背逆。

  ③前:『可』字是意謂性用法,全句是說,把不能認可的看作可以認可。

  ④前一『然』字具有意謂含義,全句意思是,把不是這樣而認為是這樣。

  ⑤離:分。寓:『宇』字之異體。『縣寓』是說高懸於天宇,清楚醒目。

  ⑥胥:通作『諝』,指具有一定智巧的小吏。易:改,指供職。系:繫纍。怵(chù):恐懼,害怕。

  ⑦執留:亦作『執狸』,一說『留』當作『』,即竹鼠,『執留之狗』指善於捕捉狐狸(或竹鼠)的狗。成思:指狗受到拘系而愁思。

  ⑧猿狙:猿猴。便:輕便快捷。

  ⑨有首有趾:頭腳俱全,指業已成形;無心無耳,則指無知無聞。

  ⑩有形者:指人體。人體是人之外形,容易有所變化,因此不能和『無形無狀』的道並存。
  (11)非其所以:意思是不可能知所以然,即不可能知其原委和始末。
  (12)入:會。『入於天』即融合於自然。
  【譯文】
孔子向老聃請教:『有人研修和體驗大道卻好像跟大道相背逆,把不能認可的看作是可以認可的,把不正確的認為是正確的。善於辯論的人說:「離析石的質堅和色白就好像高懸於天宇那樣清楚醒目。」像這樣的人可以稱作聖人嗎?』老聃說:『這只不過是聰明的小吏供職時為技藝所拘系、勞苦身軀擔驚受怕的情況。善於捕獵的狗因為受到拘系而愁思(受累),猿猴因為行動便捷而被人從山林裏捕捉來。孔丘,我告訴你,告訴給你聽不見而又說不出的道理。大凡人有了頭和腳等具體的形體而無知無聞的很多,而認識到有形體的和無形體無影像的 「道」是同樣存在的卻很少。或是運動或是靜止,或是死亡或是生存,或是衰廢或是興盛,這六種情況全都出於自然而不可能探知其所以然。倘若果真存在着什麼治理那也是人們遵循本性和真情的各自活動,忘掉外物,忘掉自然,它的名字就叫做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人,這就可以說是與自然融為一體。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