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外篇卷7天運詩解2樂和天人林樂無形聖人天樂達情遂命
題文詩:
北門成問:帝張咸池,於洞庭野,始聞之懼,
復聞之怠,卒聞之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
黃帝曰汝,殆其然哉.奏之以人,征之以天,
行以禮義,建以太清.至樂者先,應以人事,
順以天理,行以五德,應以自然,調理四時,
太和萬物.四時迭起,萬物循生;一盛一衰,
文武倫經;一清一濁,陰陽調和,流光其聲;
蟄蟲始作,驚以雷霆;其卒無尾,其始無首;
一死一生,一憤一起;所常無窮,一不可待.
汝故懼也.吾又奏以,陰陽之和,燭照之以,
日月之明.其聲音也,能短能長,能柔能剛,
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骯滿坑;
塗隙守神,以物為量.其聲揮綽,其名高明.
是故鬼神,守其幽處,日月星辰,行其軌紀.
止於有窮,流於無止.予欲慮之,而不能知,
望之不見,逐之不及.吾又奏以,無怠之聲,
調和之以,自然之命.故音聲若,混逐叢生,
林樂無形,布揮不曳,幽昏無聲.動於無方,
居於窈冥;或渭之死,或謂之生;或實或榮.
行流散徙,不主常聲.世人疑之,稽於聖人.
聖達於情,而遂於命.天機不張,五官皆備,
此謂天樂,無言心悅.故神農氏,為之頌曰:
聽不聞聲,視不見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
汝欲聽之,而無接焉,而故惑也.樂始於懼,
懼故而祟;吾次以怠,怠故遁之;卒之於惑,
惑故愚也,無知故道,道可載而,與之俱也.
【原文】
北門成問於黃帝曰(1):『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2),吾始聞之懼,復聞之怠(3),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4)。』帝曰:『汝殆其然哉(5)! 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6),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太清(7)。夫至樂者(8),先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9),應之以自然,然後調理四時,太和萬物(10)。四時迭起,萬物循生(11);一盛一衰,文武倫經(12);一清一濁,(13), 陰陽調和,流光其聲(14);蟄蟲始作(15),吾驚之以雷霆(16);其卒無尾,其始無首(17);一死一生,一憤一起(18);所常無窮,而一不可待(19)。汝故懼也。
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20)。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21)。在谷滿谷,在骯滿坑(22);塗隙守神,以物為量(23)。其 聲揮綽,其名高明(24)。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紀(25)。吾止之於有窮(26),流之於無止。予欲慮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見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儻然立於四虛之道(27),倚於槁梧而吟(28):「目知窮乎所欲見(29),力屈 乎所欲逐(30),吾既不及,已夫(31)!」形充空虛,乃至委蛇(32)。汝委蛇,故怠。
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33),調之以自然之命(34)。故若混逐叢生(35),林樂而無形(36),布揮而不曳(37),幽昏而無聲。動於無方,居於窈冥(38);或渭之死,或謂之生;或謂之實,或謂之榮(39)。行流散徙,不主常聲(40)。世疑之,稽於聖人(41)。聖也者,達於情而遂於命也(42)。天機不張而五官皆備(43),此之謂天樂,無言而心說(44)。故有焱氏為之頌曰(45):「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46)。」汝欲聽之而無接焉(47),而故惑也。樂也者,始於懼,懼故祟(48);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49);卒之於惑,惑故愚(50);愚故道(51),道可載而與之俱也。』
【譯文】
北門成問黃帝說:『帝王在廣漠的曠野上開設演奏咸池樂會,我開始聽時感到驚懼,再聽下去則心情鬆弛,聽到最後感到自我消失,恍惚暗昧中不由自主,不知所措。』黃帝說:『大概就是你說的這樣吧!我用人間的形式演奏,用天道加以驗證,以禮義來發展演進,以太清天籟為根基。 最完美的音樂,先要與人事相應合,還要順乎天理,按五德運行,與天道自然相應,然後調和四時,與天地萬物和諧統一。四時更迭興起,萬物順應自然而生長;音樂節奏忽強忽弱,文舞與武舞隊列縱橫分合,樂聲忽高忽低, 陰聲與陽聲相互調和,樂聲流動而明快;冬眠之蟲開始活動,我用雷聲和閃電驚醒它們;其聲終止而無尾,開始而無頭;其聲忽死忽生,忽起忽伏,變化無窮,想一成不變則不可能,你聽了這種音樂故而驚懼。
我又用陰陽調和之聲演奏,用日月之光來照耀;其聲音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中不離條理,不拘守老調;其聲音在山谷就充滿山谷,在坑洞就充滿坑洞;其聲音能堵塞耳目,使人靜守心神,受益大小淺深因人因物而異。其樂聲悠揚悅耳, 其演唱高亢明亮。因而可使鬼神處於暗昧之所,日月星辰按軌道運行。我演奏到應該停止處停止,(回聲卻流泛無窮)應該流動處流動。我想思慮它而不能知道,想望它也看不見,想追趕它也趕不上;茫茫然立在四面空虛之途,靠着枯乾的梧樹吟嘆:「目力智力窮盡於所要知見的,力量竭盡於所要追趕的,我既然力所不及,那就算了吧!」形體已然空虛無存,就可以從容自如。你能從容自如,所以心情鬆弛。
我又演奏無怠之聲,調和以自然之規律,所以音樂表現生物混然相追逐,叢雜並生,相與群樂而又混然一體的意境(猶風吹樹林自然成樂沒有形跡);聲音布散振揚,不受牽制而餘音繞樑,最後消失於幽暗中而不可聞。其聲發動無方所,而居止於幽遠暗昧之境:或稱之為生,或稱之為死:或稱之結果,或稱之開花;樂曲在演進推移,舞蹈在分合進退,不固守老調,世人對此樂有懷疑,可以查問聖人。所謂聖人,就是通達萬物之情而又遂順自然之規律的人。自然之機能不動而五官就全部齊備,這就叫天樂,不用語言表達的內心愉悅。所以神農氏歌頌它說:「用耳去聽不聞其聲,用眼去看不見其形,而又光滿天地, 包括六極。」你想要聽它而又聽不到,故而失去自我。咸池之樂,開始使人驚懼,驚懼故而認為是禍患;我又接着使人心情鬆弛,心情鬆弛故而消除驚懼;最後使人迷失自我,迷失自我故而渾沌愚昧;渾沌愚昧則與大道合一,大道就可以負載它而與之永存。』
【注釋】
(1)北門成:人名,姓北門名成。據說為黃帝之臣。
(2)張,開設、演奏。咸池:古代樂曲,傳說為黃帝所作。洞庭之野:廣漠之曠野,有影射之義,
不是指洞庭湖邊之原野。
(3)怠:心情鬆弛。樂曲進入第二章,聲調轉為和諧流暢,空曠迷離而悠遠,故心情由緊張恐懼而鬆弛下來。
(4)卒:終也。古代樂曲,詩歌的最末一章稱卒章,表完成之意。惑:表現一種喪失自我,離形
去智的心態。蕩蕩:恍惚無所倚。默默:暗昧不可言。不自得,(不知所措)
(5)殆其然哉:大概就是這樣吧。
(6)征:證明,驗證。此句意為我用人間的形式演奏,又用天道加以驗證。
(7)行之以禮義:樂曲發展演進遵循禮義。大清:天之清氣也。大,讀作太,太清如同【齊物論】講的『天籟』,本身是聽不見的,而一切聲音皆發源於它。
(8)至樂:最完美之音樂。由此至『大和萬物』一段,共 35 字,一些注家認為是郭象注雜人,當刪。也有認為非郭注,應保留。
(9)五德:仁義札智信。
(10)太和:指樂曲與天地萬物完全和諧同一。
(11)迭起:更迭興起。循生:順應天道而生。
(12)盛衰:指樂舞節奏情緒的強弱轉換。文武:文指文舞,執羽箭;武指武舞,執干戚。倫經: 舞蹈隊列的縱橫編排。
(13)一清一濁:指一個聲調高一個聲調低。清,高揚;濁,低沉。
(14)陰陽:音分五音十二律,十二律中六為陽聲,稱六律;六為陰聲,稱六間。演奏時六律間 相間即是陰陽調和。流光,形容樂聲之流動明快。
(15)蟄(zhé)蟲:冬眠之蟲。作:活動,復甦。
(16)雷霆:雷聲與閃電。
(17)這句形容雷電之起,其來也驟,其去也疾,故不知其首尾。
(18)僨(fèn):仆倒。由這句以『生死憤起』形容樂曲通過強烈的節奏、情緒轉換,給人心靈 以巨大震動。
(19)所常無窮:以變化為常理,此常理與變化一體而無窮盡。一不可待:想一成不變則不可得。
(20)燭:照也。此段講樂曲第二章。
(21)變化齊一:變化不離一定條理,條理又在變化中體現出來。不主常故:主,守也。不拘守固定不變之陳規。
(22)坑(kēng):同坑。谷與坑比喻大小不等的空間。滿:為樂曲所充塞也。
(23)塗隙守神:言樂曲入耳後,能堵塞人的感官通道,使人靜守心性。塗,塞也。隙,穴竅也, 指人之耳目等感官。以物為量:受益多少,因人而異。
(24)揮綽:指樂器聲悠揚悅耳。其名高明:演唱的歌聲高亢明亮。
(25)幽:暗昧之所。為鬼神所處,紀:軌跡。
(26)有窮:有停止之處。
(27)儻然:無心的樣子。四虛之道:四面空虛,無所用力之途。
(28)槁梧:乾枯之梧樹。【齊物論】:『惠子之據梧』,可與此互參。
(29)目知:目力與知力。
(30)屈:竭。逐:追逐。 (31)已夫:停下吧,算了吧。
(32)形充空虛:形體為空虛充滿。形體亦同於空虛,有形與無形,有身與無身也就同一了。委 蛇(yí):從容自得的樣子。
(33)無怠之聲:樂之第二章讓人心情鬆弛,第三章為合樂,則讓人忘卻自我,連鬆弛心情也不存在,而與夭道合一,即是無怠之聲。
(34)調:和。自然之命:天道流行之規律。
(35)混逐叢生:混然相互追逐,叢雜並生。這是用萬物生態形象比喻樂曲表現的生機勃勃的意境。
(36)林樂:指多種樂器之合奏。林為樹木叢生,有群義。故林樂即相與群樂也。無形:言眾聲和諧,混然天成,不辨其所出。
(37)布揮:聲音布散振揚。不曳:不受牽制,餘音悠悠不絕。
(38)窈冥:幽遠暗昧之境。
(39)實:結果。榮:開花。生死實榮,皆是對樂曲意境的形象比喻。
(40)行流散徙:形容樂曲旋律節奏的演進推移和舞蹈者隊列之分合進退。不主常聲:不固守不變之老調。
(41)稽:查證。
(42)達情遂命,通達萬物之情,遂順自然之規律。
(43)天機:自然蘊含之機能。不張:不動。五官:耳目口鼻舌。中醫學認為五官分屬五臟,【靈 樞·五閱五使】:『鼻者肺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
(44)心說:說同悅。這句是說,無法甲語言表達的內心愉悅。
(45)有焱(同炎)氏:即神農氏。
(46)苞裹:包括、翼括之意。苞同包。六極:上下四方之極。指無限之空間。
(47)接,承接。至樂無聲,所以用耳朵不能聽到,故欲聽而不能承接。
(48)祟:警戒之意(認為是禍患)。如徐鍇【說文系傳】:『祟,神出以警人。』即此義。
(49)遁:逃避之意。
(50)惑故愚,惑為遺失自我,連同形體聰明一併丟棄,故而渾沌愚昧。
(51)愚而道:渾沌愚昧則與大道合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