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卷7天运诗解5六经陈迹非所以迹至道与化无自不可 题文诗: 孔子谓曰:丘之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自以为久,孰知其故,以干诸于,七十二君, 论先王道,明周召迹,而无一君,有所钩用, 甚矣夫哉;人之难说,道难明邪?老子对曰: 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主也;夫六经也, 先王陈迹,岂能为其,所以迹哉;今子所言, 亦犹迹也;夫迹也者,履之所出,迹岂履哉? 夫白鶂之,眸子相视,而能不运,而风化也; 虫之雄者,鸣于上风,雌应下风,而能风化; 同类相应,自为雌雄,故而风化;性不可易, 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 无自不可;失道焉者,无自而可.孔子不出, 三月复见,曰得之矣;乌鹊孵孺,鱼傅沫孕, 细腰者化,有弟兄啼,久矣丘不,与化为偶; 丘也不与,造化为偶,安能化人.老子曰可, 丘得之矣.至道自然,自然真情,自生自化, 情通万物,万物有情,性达情畅,春风化雨.
【原文】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 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1),以奸者七十二君(2),论先王之道而 明周召之迹(3),一君无所钩用(4),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5)?』 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6)!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之相视(7),眸子不运而风化(8);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9)。类自为 雌雄(10),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 无自而不可;失焉者(11),无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 乌鹊孺(12),鱼傅沫(13),细要者化(14),有弟而兄啼(15)。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16)!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17)。』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译文】 孔子对老聃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很久了,熟知其中故事,以此求见七十二位君主,向他们讲述先王之道,阐明周公召公之治绩,而没有为一位君主所取用。太困难了!不知是人难于说服,还是大道难于阐明?』老子说:『幸运啊!你没有碰到治世之君主!说到六经,那是先王留下的陈迹,岂是治绩背后之道啊! 现在你所说的,如同是足迹。足迹,是由鞋子踩出来的,而足迹岂能当作鞋啊!一对白鶂相互对视,眼睛一动不动的盯视而受孕生子。虫,雄的在上风 鸣叫,雌的在下风应和而受孕生子。同类生物雌雄相互感应,故能受孕生子。 本性是不可改变的,天命流行之理是不可变的,时间流动不能停止,大道不能滞塞不通。假如能获得大道,无往而不通畅;失去大道的人,则无路可通。』 孔子三个月没有出门,又再次去见老聃说:『丘获得大道了。乌鸦喜鹊孵卵生子,鱼付出口沫受孕,细腰蜂化育青虫为己子,弟弟生下来哥哥为失爱而哭泣。我孔丘不能成为应物变化之人,已经太久了!不能随事物变化而相应变化,怎么能使人与变化同一呢!』老子说:『可以了,孔丘获得大道了。』
【注释】 (1)孰:同熟,熟知,熟悉。故:故事。
(2)奸:假借为干。干为干谒,因有所求而请见之意,七十二君:泛言孔子干谒诸侯之多。
(3)周召之迹:周为周公旦,召为召公奭,都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辅佐武王、成王建功立业而负盛名。周召之迹即指他们的功业治绩。
(4)钩用:引用,取用之意。
(5)说:说服。
(6)所以迹:决定治绩的背后原因,指道。
(7)白鶂(yì):一种水鸟。
(8)眸子:瞳孔。运:动。风化:相待风气而化生。这句是说,动物之雌雄凭借相互注视或鸣叫,不须交配而受孕生子。这是古人的误解。
(9)上风:与下风相对,指风流动方向之上方。
(10)类:同类。同类动物之雌雄才能相互感应而风化,不同类则不可。
(11)焉:代指道。
(12)乌:乌鸦,鹊,为喜鹊。孺:孵化而生子。
(13)傅:付出。鱼付出口沫而受孕。鱼为体外受精,雌鱼产卵,雄鱼追随其后,把精子排在上面,古人误以为是付出口沫以相交配。
(14)要:同腰。细腰即细腰蜂,为土蜂之一种,又称果裸。在其制成蜂巢后,将卵产在里面, 然后叼来青虫,麻醉后封在蜂巢里,待蜂卵孵成幼虫,即以青虫为食物,食尽青虫后破巢而出。古人误以为是青虫所化,细腰蜂不会生子,以青虫育成己子。【诗经·小雅】有:『螟岭有子,果赢负之』, 即讲此意,实为误解。
(15)有弟而兄啼:有了弟弟,哥哥怕失去父母之爱而啼哭。
(16)不与化:不能与变化相一致。
(17)安: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