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篇卷9繕性詩解2天下有道返一無跡無道待機正己自得 題文詩: 由是觀之,世喪道矣,道喪世矣,世之與道, 交相喪也,有道之人,何由興世,世亦何由, 興乎道哉.大道無以,興乎世也,世亦無以, 興乎大道,聖雖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隱矣, 聖人之隱,固不自隱.古謂隱士,非伏其身, 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智, 不發也乃,時命大謬.當時命而,大行天下, 返一無跡;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其則, 深根寧極,而待機此,存身之道.古存身者, 不以巧辯,飾其智慧,不以智巧,窮困天下, 不以知識,窮累其德,巍然處所,而返其性, 己又何為.道不小行,德不小識.小識傷德, 小行傷道.故此而曰:正己而已.樂全自得, 之謂得志.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 謂其無以,益其樂也.今之所謂,得志也者, 軒冕之謂.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 暫寄者也.寄之其來,不可圉御,去不可止. 是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同流俗, 其樂彼與,此同也故,無憂而已.今寄也者 ,去則不樂.由是觀之,雖樂未嘗,內心不荒. 故是而曰:喪己於物,失性於俗,倒置之民.
【原文】 由是觀之,世喪道矣,道喪世矣(15),世與道交相喪也,道之人何由興乎世(16),世亦何由興乎道哉!道無以興乎世,世無以興乎道,雖聖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隱矣,隱故不自隱(17)。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 也(18),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19)。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20),則反一無跡(21);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22),則深根寧極而待(23);此存身之道也。【譯文】 由此看來,世風日下而喪失大道,大道喪失而世風更下,世風與大道交相喪失,得道之人從哪裡能使道在世上興起,世上又從哪裡能使大道興起啊!大道不能使人世復興,人世也不能使大道興起,雖然聖人不在山林之中隱居,他們的道德也如同隱蔽了。聖人之隱,本來不是自己有意隱匿。古時候所說的隱士,並不是隱匿自身不使人見,並不是閉塞言論而不說出,並不是藏其智慧而不顯示,時代與命運大相背謬啊!如果合於時代和命運而使大道盛行天下,則可復歸於人與自然合一之道而無形跡;不合乎時代與命運而困窮於天下,則深藏緘默而等待時機;這是保存自身的方法。
【注釋】
(15)這句意思為:世風愈下而大道愈失,大道愈失而世風益下。
(16)道之人:明道之人,聖人。
(17)隱故不自隱:聖人之隱不同於山林隱士之隱,不是故意將自己隱藏起來,而是聖人之道德不為世人所認識和實行。聖人雖處世上,無有識者,與隱無異。(故,通固)
(18)伏:隱匿。
(19)時命:所處時代與所遭命運。
(20)當,合。
(21)反一無跡:復歸於人與自然同一境界而不留形跡。
(22)窮:困窮不通。
(23)深恨寧極:深扎自性之恨以固本,求寧靜淡漠之極以安心。讓處亂世之人深藏緘默以待時。
【原文】
古之行身者(1),不以辯飾知,不以知窮天下,不以知窮德(2),危然處其 所而反其性(3),己又何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4)。小識傷德,小行傷道。故曰:正己而已矣(5)。樂全之謂得志(6)。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7),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8)。今之所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9),寄者也(10)。寄之,其來不可圉(11),其去不可止。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12),其樂彼與此同(13),故無憂而已矣! 今寄去則不樂(14)。由是觀之,雖樂,未嘗不荒也(15)。故曰: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16),謂之倒置之民(17)。【譯文】
古時保全自身的人,不用巧辯來文飾己知,不用己知去困累天下人,也不追求無限之知而困累自得,獨立不倚地處在其應處地位而致力於復歸自性,除此還有何為呀!道本不可以貶損以遷就世俗之行,德行本不可以貶低 其知以求聞達。貶低其知傷害德行,貶損其行則傷害大道,所以說,端正自己就是了。自性與外物和諧統一就叫作得志。古代所謂得志之人,不是指獲得高官厚祿而言,為的是那些東西並不能增加自性之樂呀。現在所說的得志之人,即指得到高官厚祿。高官厚祿加在身,並非性命之常,而是偶然得來之物,是暫時寄存在這裡的。寄存之來,它來了沒有辦法阻止,它去了也沒有辦法留下。所以不要為高官厚祿放縱心志,也不要因窮困趨同流俗,他身處富貴與窮困其樂相同,能作到無憂就是了。現今寄存的東西取走便不快樂,由此看來,他們雖樂而內心未嘗不空虛也。所以說,為追求物慾而喪失自我,為趨就流俗而失掉本性,就叫作本末倒置之人。 【注釋】
(1)行身:當作存身。保身、安身之意。
(2)窮:困累之意。窮德:人生有涯知無涯,不以無涯困累自得。
(3)危然:獨立不倚的樣子。(危,通 巍)處其所:處在他應處之地位。反其他復歸其自然本性。
(4)小行:貶損大道,使遷就世俗之行。從而混淆道與世俗之別而害道。小識:識與知同。自貶其知,以求聞達而為世所用。
(5)正己:端正自己,使道德方面皆無虧缺。
(6)樂全:恬靜淡漠之自性與外物和諧愉悅,融為一體。
(7)軒冕:古時卿大夫所乘之車,所戴之冠。後為官位爵祿之代稱。
(8)益:增加。
(9)儻(tǎng)來:偶然得來,這裡指官位爵祿非關性命,是偶然得來之物。
(10)寄者:暫時寄存之物。
(11)圉(yǔ):又作御,抵禦、阻擋之意。
(12)肆志:放縱心志,喪失自性,窮約:窮困。趨俗:不能安處窮約,而超於世俗,與其同流台污。
(13)彼此:彼指軒冕,即高官厚祿,此指窮約,古之得志者視二者如一,皆能樂觀安處。
(14)寄去:寄存之物被取走。亦即官位爵祿之喪失。
(15)荒:空虛之意,今人得到官位爵祿,猶恐失去,憂心仲仲,患得患失,終是樂少憂多,其樂是空虛的,不充實的。
(16)喪己於物:為追求物慾而喪失自我,失性於俗:為趨就流俗而失去自性。
(17)倒置:本末顛倒,指捨棄自性而妄求干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