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篇卷10秋水詩解4大道非私非始非終達理明權德通天人 題文詩: 河伯問曰:如是然則,我何爲乎?何不爲乎? 辭受取舍,吾終奈何?北海若曰:以道觀之, 何貴何賤,是謂反衍;無拘爾志,與大道蹇; 何少何多,是謂謝施;無一而行,與道參差; 嚴嚴乎若,國之有君,其無私德;繇繇乎若, 祭之有社,其無私福;泛泛乎若,四方無窮, 無所珍域;兼懷萬物,其孰承翼?是謂無方. 萬物一齊,孰短孰長?道無終始,物有死生, 不恃其成,一虛一滿,不位其形.年不可拒, 時不可止,消息盈虛,終則有始.是所以語, 大義之方,論萬物理.物之生也,若驟若馳, 無動不變,無時不移.其何爲乎?何不爲乎? 固將自化.至道真情,非始非終,能始能終. 河伯問曰:如是然則,何貴於道?北海若曰: 知道也者,必達於理,達理明權,明權者不, 以物害己.至德也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 寒署弗害,禽獸弗賊;非謂其能,薄之無害, 而言其能,察平安危,寧於禍福,謹於去就, 莫之能害.故此而曰:天性在內,人在外也, 德在乎天;知在乎人,人之行也,亦本乎天, 位乎德也,躑躅屈伸,反要語極.曰何謂天? 何謂人也?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之謂天; 絡籠馬首,繩穿牛鼻,是之謂人.故此曰毋, 以人滅天,以故滅命,以得殉名,謹守勿失, 是謂返真.至德非得,情通天人,自然而然.
【原文】
河伯曰:『然則我何爲乎?何不爲乎?吾辭受趣舍(1),吾終奈何?』北海若曰:『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2);無拘而志(3),與大道蹇(4)。 何少何多,是謂謝施(5);無一而行(6),與道參差(7)。嚴乎若國之有君,其無私德(8);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無私福(9);泛泛乎其若四方無窮,其無所珍域(10);兼懷萬物(11),其孰承翼(12)?是謂無方(13)。萬物一齊,孰短孰長? 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14)一虛一滿,不位乎其形(15)。年不可舉(16), 時不可止,消息盈虛(17),終則有始。是所以語大義之方(18),論萬物之理也。 物之生也,若驟若馳。(19),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20)。何爲乎?何不爲乎?夫固將自化(21)。』 河伯曰:『然則何貴於道也(22)?』北海若曰:『知道者必達於理,達於理者必明於權(23),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署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24),言察平安危, 寧於禍福(25),謹於去就(26),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內,人在外,德在乎天(27);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28),躑躅而屈申(29),反要而語極(30)。』 曰:『何謂天?何謂人?』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31),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32),無以得殉名(33),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34)。』【譯文】 河神說:『既然如此,那麼我該作什麼?不該作什麼?我之出處進退以何爲準則?我究竟應該怎麼辦呢?』海神說:『從道來觀察,什麼貴呀賤呀, 都是說的反覆轉化過程;不要用傳統成見去束縛你的心志,使其與大道相阻隔。什麼少呀多呀,是說的新陳代謝交互爲用的過程;不要拘執一得之見去行,而與大道不相一致,莊重威嚴象國君一樣,對誰都沒有私恩相加;悠閒自得象受祭的社神一樣,對誰都不私加福佑;如同水流漫溢四方沒有盡頭一樣,它是無所不在沒有邊界的。對萬物兼容並包,豈有誰承受特殊庇護?這就是不偏向任何方面。萬物原本是齊一的,誰爲短誰爲長呢?大道是無始無終的,而萬物有死有生,但其生成不是固定不變,故不足以依賴(不以一時所成爲恃)。空虛盈滿時時轉化,不是總處於原來狀態(沒有固定不變形態)。歲月不能留存,時間不能停止。消亡生息, 盈滿空虛,終而復始運轉不停。這就是講說大道的方向,論述萬物的道理。 萬物之生息,如同奔馬般疾速。無一動不在變化,無一時不在推移。什麼是該作的?什麼是不該作的?都不要管,萬物自會按自性生息變化。』 河神說: 『既然如此,那道還有何可貴之處呢?』海神說:『深明大道的人必能通達 事理,通達事理的人必能通達權變,通達權變的人不會讓外物損害自己。真正獲得大道的人,火不能使他熱,水不能使他陷溺,嚴寒酷暑不能使他受損傷,凶禽猛獸不能使他受殘害。不是說至德的人迫近、觸犯這些而不受害, 是說他能明察安危,能看透禍福窮通之轉化,而下喜不驚處之泰然;能謹慎對待進退去留,所以就沒有什麼外物能損害他。因此說:人的天性是在內的,社會環境對人的塑造影響是在外的,獲得大道的人在於順從於天。人的行動,把天作根據,置於德性之上,徘徊不進而屈伸自若,回歸於道而講求通變。或進退或屈伸,隨時遷變而不執一,這便是返歸大道之樞要而講出了大道的極致、精粹。』 河神說:『什麼是天性?什麼是人爲?』海神說:『牛馬長有四足,就是天性; 給馬帶上籠頭,給牛穿上鼻繩,就是人爲。所以說:不要以人力來破壞天性, 不要用造作來破壞物理,不要犧牲德行去謀求好名聲,謹守天性不使失去, 就是復歸自性、本性。』 【注釋】
(1)辭受趣舍:指人的出處進遲等行爲。辭,推辭,辭讓;趣,進行。
(2)反衍:反覆衍化,不是凝固不變,如貴賤之間的反覆轉化即是。
(3)而:同爾,你。無拘而志:不要用傳統成見拘束你的心志。
(4)蹇(juǎn):阻隔、險難之意。
(5)謝施:新陳代謝,交互爲用之意。意爲多由少積成,可以轉化爲少,少積累而成多,由少變多,都是不斷變化的。
(6)無一而行,不要拘執於一得之見去行。
(7)與道參差:與大道不統一、下一致之意。參差,長短不齊。
(8)嚴乎:莊重威嚴啊。意爲得道者莊重威嚴,象國君一樣,對誰都沒有私恩相加。
(9)繇繇(r6u):同悠悠,悠閒自得的樣子。社:社稷神。意爲得道者悠閒自得,象受祭的社神一樣,對誰都不私與福佑。
(10)泛泛:水流漫溢的樣子,形容無所不在。珍(zhěn)域:邊界、界限。
(11)懷:包容、容納。
(12)承翼:承受庇護。言得道者包容一切,而不使誰特別承受庇護。
(13)無方:沒有固定方向,也就是不偏向任何方面。
(14)不恃其成:物之成不足以依賴。因物之死生成毀都處於運動轉化之中,不是固定不變的。
(15)位乎:處於。這句的意思是,言事物時而空虛,時而盈滿,不是總處於原來的狀態。
(16)年不可舉:年歲是不能給予的,言人之壽命有定。舉作與。舉亦可作存胃講,理解爲歲月不能留存亦通。(舉,通拒)
(17)消息盈虛:消亡、生息、盈滿、空虛,指萬物循環住復、變化日新的不斷轉化過程。
(18)大義之方:大道之方向。
(19)驟、馳:車馬快速奔跑之意,比喻物生息變化之疾速。
(20)移:推移、運動。
(21)自化:按自性生息變化。意爲什麼是該作的,什麼是不該作的,任其自然吧,物自會按自性生息變化的。
(22)何貴於道:道有何可貴之處呢。
(23)權:權變。這句意思是,根據變化了的情況,用道理加以權衡處置,而不執一不通。
(24)薄之:迫近它、觸犯它。
(25)察乎安危:對安危能明察。指知其不可免,不可逃,故處之泰然。寧於禍福:至德之人深知禍福窮通變化不定,不執著,而與變化同一,故不管禍福、窮通皆能安處。
(26)去就:進退去留。
(27)德在於天:高尚之德行在於與天性合一。
(28)(知天人之行:天應該作『乎』 注家以 『天』爲『乎』之誤字。是,當從。此外,句仍有誤。句上言『天在內,人在外』,是『天』、『人』互提的。接著指出『德在乎天』,又講了天,依理,與之並行,必要講人,而『知乎人之行』難以承擔此任。與『德在乎天』相稱合,當有『□在乎人』之句。因知此句實爲『知在乎人,人之行』,以接下『本乎天,位乎得』。『得』讀『德』,明確人與天、德的關係。『知』下脫『在』,『乎』誤爲『天』,『人』當重(也可能是 『天』 爲 『在』 之誤,下脫『乎人』二字) 位乎得:處在其所應得的地位上。
(29)躑躅而屈伸:或進退或屈伸,隨時遷變,不是固定不移的。躑躅(zhizhú),進退不定的樣子。
(30)反要而語極:返歸道之樞要而講出道之精粹和極致。
(31)落馬首:給馬首帶上籠頭。落,同絡,馬籠頭。
(32)故:造作,指不管物之本性而隨意急妄作。如穿牛鼻、絡馬首雖是人爲,卻還合乎物之天性;如果穿馬鼻、絡牛首便是任意妄爲了。命:指天理,也就是物性所具自然之理。
(33)得:作德,指得道後表現爲與自性同一的品德。殉:求。不要犧牲品德去求得好名聲。
(34)反其真,復歸人的本性、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