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篇卷15知北游詩解3至道無形不違不守至人不論非聞非辨 題文詩: 孔於問曰:今日晏閒,敢問至道.老聘答曰: 汝乃齋戒,疏瀹爾心,澡雪精神,掊擊而智. 至道窅然,而難言哉.吾將爲汝,言其崖略: 昭昭之物,生於冥冥,有形也者,生於無形, 道生精神,形本於精,而萬物亦,以形相生. 故九竅者,皆爲胎生,八竅卵生.其來無跡, 其往無崖,無門無房,四達皇皇.邀於此者, 其四肢強,思慮恂達,耳目聰明,用心不勞, 應物無方.天得以高,地得以廣,日月也者, 不得不行,萬物也者,不得不昌.此其道歟? 博不必智,辯不必慧,聖人斷之.若夫益之, 而不加益,若夫損之,不加損者,聖人所保. 淵淵若海,巍巍乎其,終則復始,運量萬物, 而不匱則,君子之道,彼其外歟.萬物皆往, 資焉不匱,此其道歟.中國有人,非陰非陽, 處天地間,直且爲人,將返於宗.自本觀之, 生者氣聚,氤氳物也.雖有壽夭,相去幾何? 須臾之說,奚足以爲,堯桀是非.果蓏有理, 人倫雖難,所以相齒.聖人也者,遭之不違, 過之不守.調而應之,德之至也;偶而應之, 道之致也.帝之所興,王之所起.人生天地, 之間猶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 莫不出焉;油然謬然,莫不入焉.已而化生, 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類悲之.解其天弢, 墮其天袠,紛乎宛乎,魂魄將往,乃身從之, 乃大歸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人所同知, 非將至人,之所務也,此眾人之,所同論也. 彼至不論,論則不至,明見無值,辯不若默; 道不可聞,聞不若塞,此謂大得.真情自得. 至道無形,非見非聞,非辨非說,至聽心聽.
【原文】
孔於問於老聃曰:『今日晏閒(1),敢問至道。』老聘曰:『汝齊戒,疏瀹而心(2),澡雪而精神(3),掊擊而知(4)。夫道,窅然難言哉(5)!將爲汝言其崖略(6)。夫昭昭生於冥冥(7),有倫生於無形(8),精神生於道(9),形本生於精(10), 而萬物以形相生。故九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11)。其來無跡,其往無崖(12), 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也(13)。邀於此者(14),四枝強,思慮恂達(15),耳目聰明,其用心不勞,其應物無方(16)。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廣,日月不得不行, 萬物不得不昌,此其道與!且夫博之不必知(17),辯之不必慧(18),聖人以斷之矣(19)!若夫益之而不加益(20),損之而不加損者,聖人之所保也(21)。淵淵乎其若海,魏魏乎其終則復始也(22),運量萬物而不匱(23)。則君子之道,彼其外與(24)!萬物皆往資焉而不匱(25),此其道與!中國有人焉,非陰非陽,處於天地之間,直且爲人(26),將反於宗(27)。自本觀之,生者,暗醷物也(28)。 雖有壽夭,相去幾何?須臾之說也(29),奚足以爲堯桀之是非!果蓏有理(30), 人倫雖難,所以相齒(31)。聖人遭之而不違(32),過之而不守(33)。調而應之(34), 德也;偶而應之(35),道也。帝之所興,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36),忽然而已。注然勃然(37),莫不出焉;油然謬然,莫不入焉(38)。 已而化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39),人類悲之。解其天韜(40),墮其天■(41), 紛乎宛乎(42),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43)!不形之形,形之不形(44),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將至之所務也(45),此眾人之所同論也。彼至則不論,論則不至(46)明見無值(47),辯不若默;道不可聞,聞不若塞,此之謂大得。』
【譯文】 孔子問老聃說:『今日安閒無事,請問您至道是什麼?』老聃說:『你要進行齋戒,疏通你的心靈,清洗乾淨你的精神,打破你的智慧。道是深遠莫測難以言說的呀!我將爲你講說其大概輪廓。凡昭明顯著之物都生於暗昧渾沌,有形之物生於無形,精氣從道生出,形體生於精氣,而萬物以形體相生。所以具有九竅之生物都是胎生,具有八竅之生物都是卵生。它來的時候沒有形跡,它去的時候不見邊際,沒有固定的通道和居處,廣大無際而四通八達。順應於它,就四肢強健,思慮通達,耳聰目明,用心不疲勞,應接外物不執滯成法而與時變通。天得不到它不會高,地得不到它不會廣,日月得不到它不能運行,萬物得不到它不能昌盛,這就是道呀!況且,博學之人不一定真知,善辯之人不一定有智慧,聖人是斷棄這些的。如那想增加也無法增加,想減少也不能減少之道,是聖人之所信守的。 淵深啊它就象大海,高大巍峨啊它在終而復始地運行,運用計量萬物而不窮竭,然而君子遵行之道, 豈能自外於它啊!萬物都前往資取,它也不匾乏,這就是道啊!國中有這樣的人,既不是陰性,也不是陽性,住在天地之間,只是暫且把他稱作人,他將要返回他的本根去。從本始觀察,所謂生,不過是氣之聚集而已。雖然有長壽和夭折,相差又有多少呢!只是片刻之間的一種說法,怎麼能夠以它來確定堯和桀的是非呀?瓜果各有其條理,人間倫理關係雖然複雜,也可以排成倫序的。聖人遭遇此類事不逃避,過去了也不留戀。調和順應這一切,便是德;無心偶合於這一切,便是道。帝王興起之道理即在於此。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就象駿馬馳過縫隙一樣短暫,忽然之間而已。生長興起,無不發生出來;變化消逝,無不趨於消亡。已經變化生出,又變化而死去,生物爲其同類之死而悲哀,人類爲其親人之死而傷悲,解開自然弓袋,毀壞天然的劍囊,紛壇宛轉,魂魄將歸去,身體也隨之消亡;這就是最大的復歸呀!從沒有形體達到有形體,又從有形體變爲沒有形體,這是人所共知的,不是將至於大道之人所從事的,這是眾人所共同議論的。那些達於道之人不議論,議論之人則未至於道。用聰明智慧去識見大道就不能相遇,善辯不如沉默。道是不能聞知的,聞聽不如閉塞,這就叫最大獲得。』 【注釋】
(1)晏閒:安閒。
(2)齊:同齋,齋戒爲古人在祭祀或其他重要典禮前進行的整潔身心的儀式。疏瀹(yuè):疏通、疏導之意。而:同爾。
(3)澡雪:情洗乾淨。
(4)掊(poū)擊:打破。知:同智。
(5)窅(yǎo)然,深遠莫測。
(6)崖略:概要,大致輪廓。
(7)昭昭,昭明顯著。冥冥:暗昧渾沌。
(8)有倫:有倫類可分辨之物,指有形萬物。
(9)精神:指精微的流動變化的精氣。
(10)精:精氣。
(11)九竅:周身之九個穴竅,指人和獸類。八竅:指鳥類。因其肛門尿道合爲一竅,比獸類少一竅,故稱八竅。
(12)崖:邊際。
(13)無門無房:比喻之辭。言道來去無崖跡,沒有固走的通行途徑和居處之所,如同無門無房一般。四達之皇皇:廣大無際四通八達。皇,大。
(14)邀:順。
(15)枝:同肢。恂(xún)達:通達。
(16)應物無方:應接外物,不執滯於成法,能與時變通。
(17)且夫:況且。博,博學。這句的意思是,博學的人不必真知,真知在守約默識,不在廣博。
(18)辯:善於辯論。
(19)斷之:斷棄、拋棄博學善辯之聰明。
(20)益:增加。這句是說,道充滿天地,無所不在,不能增加和減少。
(21)保,保守,信守。
(22)淵淵:淵深。魏魏:同巍巍,高大的樣子。
(23)運量:運用計量。匱:窮。
(24)彼其外與:彼指君子之道,言其豈能自外於大道呀。
(25)資:取。
(26)直且:只是暫且。
(27)宗:本,指其發生之處,即大道。
(28)喑醷(yīnyì):氣之聚集。
(29)須臾:片刻。
(30)果蓏(luǒ):瓜果之總稱,分而言之則是木實曰果,草實曰蓏,有理:二者各有區分之條理。
(31)人倫雖難:人間倫理關係雖然很複雜。相齒:按年齡、官爵等大小高低把人排列起來,使有倫序。齒,排列之意。
(32)不違:不逃避。
(33)不守:不拘守,不留戀。
(34)調而應之:調和順應之。
(35)偶而應之:無心契合而順應之。
(36)白駒過隙:比喻時間極爲短暫,就象快馬跑過一個縫隙的時間。白駒,駿馬。
(37)注然:如水之涌流。勃然:如苗之茁壯生長。
(38)油然漻(liáo)然:形容變化消失之狀。
(39)生物哀之:人之外的動物,爲其同類之死而悲哀。
(40)天弢:天然的弓袋。弢,音韜,弓袋。
(41)墮:毀壞。袠:都有束縛、約束之義。認爲死亡就是對這些天然約束的破除。袠(zhì), 劍袋。
(42)紛乎宛乎:紛壇宛轉,形容散失之狀。
(43)大歸:最大的復歸,即死亡。
(44)不形之形:從沒有形體達到有形體。形之下形:從有形體變爲沒有形體。
(45)將至:將至於道之人。務:從事。
(46)至則不議:達於道之人不議論,議則不至:議論之人未至於道。
(47)明見無值:用聰明智慧去識見大道就不得相遇。必須閉智塞聰,無知無慮,才能與道冥台。值,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