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卷50顯學詩解5求聖通士民智不知犯所小苦致其大利 題文詩:
今巫祝之,祝曰使爾,千秋萬歲.千秋萬歲, 之聲括耳,一日之壽,無征於人,此人所以, 簡巫祝也.今世儒者,之說人主,不善今之, 所以為治,語已治功;不審官法,之事不察, 奸邪之情,而皆道之,上古傳譽,先王成功. 儒者飾辭,曰聽吾言,則可霸王.此說者之, 巫祝有度,之主不受.故明主也,舉其實事, 去其無用,不道仁義,諸故不聽,學者之言。 不知治者,今其必曰:得民之心.倘欲得民, 之心而可,為治則是,伊尹管仲,無所用將, 聽民而已.民智之不,可用也猶,嬰兒之心. 嬰不剔首,其則腹痛,不揊痤則,其病寢益. 剔首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猶啼不止, 嬰兒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 今君上急,耕田墾草,厚民產而,以上為酷; 修刑重罰,以為禁邪,以上為嚴;征賦錢粟, 實倉庫且,以救饑饉,備軍旅也,以上為貪; 境內知介,而無私解,併力疾斗,所以禽虜, 以上為暴.此四也者,所以治安,民不知悅. 夫君主求,聖通之士,為民智之,不足師用. 昔禹決江,浚河而民,阻聚瓦石;子產也者, 開畝樹桑,鄭人謗訾.禹利天下,產存鄭人, 皆以受謗,民智不足.用亦明矣.舉士而求, 賢智為政,而期適民,皆亂之端,未可為治.聖賢遠見,非名非利,先舍後得,情懷天下. 俗民淺見,追名逐利,急功近利,目光短淺. 【原文】
今巫祝之祝人曰[1]:『使若千秋萬歲。』千秋萬歲之聲括耳,而一日之壽無征於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2]。今世儒者之說人主,不善今之所以為治,而語已治之功;不審官法之事,不察奸邪之情,而皆道上古之傳譽、先王之成功。儒者飾辭曰:『聽吾言,則可以霸王。』此說者之巫祝,有度之主不受也。故明主舉實事,去無用,不道仁義者故,不聽學者之言[3]。
【注釋】
[1]巫:在君王身邊擔任祭祀儀式之管理的官員。祝:向神靈禱告的人。[2]簡:怠慢、倨傲。[3]者:通『諸』,之。
【譯文】 如今巫祝官員祝福人們說:『使您長生千秋萬年。』這種千秋萬年的祝福聲在耳邊喋喋不休,可是對於人們延長一天壽命的效果也沒有,這就是人們怠慢巫祝官員的原因。如今的儒生去遊說君主,不談對現在治理國家有用的辦法,而是大談過去的治國之功;不審察官府法制的事情,不明察奸邪的情況,而都講上古時代流傳的美名、先王的成功。儒生吹噓說:『聽我們的言論,就能稱王稱霸。』這種說法就像巫祝的說法,掌握法度的君主是不接受的。所以英明的君主推崇實在的事,拋棄無用的事,不講仁義的事情,不聽從學者的言論。
【原文】
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為治,則是伊尹、管仲無所用也,將聽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猶嬰兒之心也。夫嬰兒不剔首則腹痛,不揊痤則寢益[1]。剔首、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猶啼呼不止,嬰兒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墾草以厚民產也,而以上為酷;修刑重罰以為禁邪也,而以上為嚴;征賦錢粟以實倉庫,且以救饑饉、備軍旅也,而以上為貪;境內必知介[2]而無私解,並力疾斗,所以禽虜也,而以上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悅也。夫求聖通之士者,為民知之不足師用[2]。昔禹決江浚河,而民聚瓦石;子產開畝樹桑,鄭人謗訾[3]。禹利天下,子產存鄭人,皆以受謗,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故舉士而求賢智,為政而期適民,皆亂之端,未可與為治也。
【注釋】
[1]夫嬰兒不剔首則腹痛:嬰兒不剃頭髮就會肚子疼。可能是古代的一種迷信說法。揊:(pì):擊,引申為挑破。[2]介,鎧甲。[3]知:通『智』。[3]謗訾:惡意咒罵。
【譯文】
如今不懂治國的人必定說:『要得民心。』假如得到民心就能治國,那麼像伊尹、管仲這樣的人才就沒有用了,只要聽取民意就行了。民眾的智慧不能採用,就像嬰兒的想法不可採用一樣。嬰兒不剃頭髮就會肚子疼,不挑破瘡疾病就會加重。剃頭髮、挑破瘡,必須要有一個人抱住嬰兒,慈母做這些事,然而嬰兒仍然哭泣不止,這是因為嬰兒不懂得使他受點小苦就會得以解除痛苦的大好處 。如今君主迫切地讓農民耕田開荒來增加民眾的財產,而民眾卻認為君主殘酷;君主整治刑罰加重懲罰用來禁止邪惡,而民眾卻認為君主嚴厲;君主徵收賦稅錢糧來充實國庫,將用它來救濟災荒、供養軍隊,而民眾卻認為君主貪婪;君主要求國內民眾懂得披甲上陣而不得私下逃避兵役,必須同心協力奮勇作戰,去擒獲俘虜,而民眾卻認為君主殘暴。這四種情況,是用來使國家得到治理、民眾得到安定的,而民眾卻不懂得高興。君主之所以要尋求聖明通達的人才,是因為民眾的智慧不足以效法和採用。從前大禹開江挖河,而民眾卻堆積了瓦片石塊來阻擋;子產開墾田地種桑養蠶,而鄭國人卻惡意咒罵他。大禹為天下人謀利,子產使鄭國人得以保全,但都因此遭到誹謗,民眾的智慧不足以採用是很明顯的了。所以選拔人才時希圖得到賢人智士,處理政事時期望能滿足民眾要求,這些都是混亂的禍根,不可以用來治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