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文詩:
趙宣孟將,上之絳縣,見翳桑下,有臥餓人,
不能動也,宣孟止車,為之下餐,自含餔之,
餓人再咽,睜而能食,宣孟問何,為飢若此?
對曰居絳,歸而糧絕,羞行乞而,憎自致以,
故至若此.趙宣孟又,與之壺餐,脯二胊也,
再拜頓首,受不敢食,問故對曰:向者食美,
臣有老母,將以貢之.宣孟謂曰:子斯食之,
吾更與汝.乃復為之,簞食以脯,二束錢百.
去而之絳,居之三年,晉靈公而,欲殺宣孟,
置伏士於,房中召其,而飲之酒,宣孟知之,
中飲而出,晉靈公乃,命房中士,疾追殺之,
一人追疾,既及宣孟,向宣孟曰:今固是君!
請為君反,而為君死.宣孟問曰:子名為誰?
及是且曰:何以名為?是夫桑下,之餓人也.
遂斗而死,宣孟得活,此謂德惠.故惠君子,
君子得福;而惠小人,小人盡力;夫德一人,
能活其身,而況置惠,於萬人乎?故曰德治,
事無巨細,怨亦無小,無樹德而,豈可除怨,
務利人哉!利施福報,怨往禍來,形於內者,
應之於外,不可不慎,此書所謂,德無小也.
詩經有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濟濟多士,
文王以寧.人君胡可,不務愛士!善惡昭彰.
趙宣孟將上之絳,見翳桑下有臥餓人不能動,宣孟止車為之下,餐自含而哺之,餓人再咽而能食,宣孟問:『爾何為飢若此?』對曰:『臣居於絳,歸而糧絕,羞行乞而憎自致,以故至若此。』宣孟與之壺餐,脯二朐,再拜頓首受之,不敢食,問其故,對曰:『向者食之而美,臣有老母,將以貢之。』宣孟曰:『子斯食之,吾更與汝。』乃復為之簞食,以脯二束與錢百。去之絳,居三年,晉靈公欲殺宣孟,置伏士於房中,召宣孟而飲之酒,宣孟知之,中飲而出,靈公命房中士疾追殺之,一人追疾,既及宣孟,向宣孟之面曰:『今固是君邪!請為君反,死。』宣孟曰:『子名為誰?』及是且對曰:『何以名為?臣是夫桑下之餓人也。』遂斗,而死,宣孟得以活,此所謂德惠也。故惠君子,君子得其福;惠小人,小人盡其力;夫德一人活其身,而況置惠於萬人乎?故曰德無細,怨無小,豈可無樹德而除怨,務利於人哉!利施者福報,怨往者禍來,形於內者應於外,不可不慎也,此書之所謂德無小者也。詩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濟濟多士,文王以寧。』人君胡可不務愛士乎!
注釋趙盾(公元前655—公元前601),即趙宣子,嬴姓趙氏,名盾,諡號『宣』,時人尊稱其趙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晉國卿大夫,趙衰之子,傑出的政治家、戰略指揮家。晉文公之後,晉國出現的第一位權臣,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擔任執政,號稱正卿,法治晉國。趙氏孤兒趙武的祖父。
他在晉國執政期間,權傾朝野,使晉國君權首次受到衝擊與削弱,樹趙氏之威,使趙氏一族獨大晉國。一生侍奉三朝,維護了晉文公開創的霸業。
譯文趙宣孟要到繹縣去,見桑樹樹陰下睡着一個因飢餓不能動彈的人。宣孟停車下來為餓人餵熟食,自己嚼爛了熟食餵進餓人的嘴裡,餓人咽了兩次熟食才能睜開眼睛。宣孟問:『你為什麼餓成這個樣子?』餓人答道:『我在繹縣做貴族的僕役,回家又絕糧,羞於行乞要飯,而又憎恨自行竊取,所以到了這種地步。』宣孟給了餓人壺裝的乾糧和兩塊干肉,餓人拜了兩拜磕頭接受了,但不敢全部吃完。宣孟問其原故,餓人答道:『剛才吃了覺得味道很美,我有老母,將把剩下的給她吃。』宣孟說:『你把這些全部吃了,我再給你。』又再給他一籃子飯,兩束干肉和一百枚錢,離開了他到繹縣去。過了三年,晉靈公想殺掉宣孟,在房裡安排了士兵埋伏着,叫宣孟來喝酒。宣孟知道有伏兵後,中止喝酒出了門。晉靈公令房中士兵急速追殺他。一個士兵跑得快,先追到宣孟,見了宣孟的面孔,說:『啊,原來是您呀!請讓我為您回去而死。』
宣孟說:『你叫什麼名字?』此人往回跑,一邊說道:『要問什麼名字呢?我就是桑蔭下的餓人啊!』回去和靈公的士兵格鬥而被殺死。宣孟得以逃脫,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德惠(感激恩惠)啊。所以幫助君子,君子將感謝他的福惠;幫助平凡人,凡人將儘自己的力來報答。對一個人有恩德,能使自己活下去,更何況把恩德施加給萬人呢!所以說:『德治無小事,招怨也沒有小事。』怎麼可以沒有施恩而去除怨恨,盡力從他人那裡謀來利益?給人利益者會得到福祉,給人怨恨者將帶來災禍;內部有表現,外部就有相應的回報,不可不謹慎啊。這就是【尚書】所說的『德治無小事』。【詩經】上說:『雄赳赳的武夫,是公侯的盾牌和城牆。』『人才濟濟,周文王得以安寧。』國君怎可不努力愛惜人才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