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文詩:
常摐有疾,老子往問:先生疾甚,無遺教可,
語諸弟子?常摐乃曰:子雖不問,吾將語子.
常摐又曰:路過故鄉,而乃下車,子知之乎?
老子答曰:過故鄉而,下車非謂,不忘故耶?
常摐曰是.常摐曰過,喬木而趨,子知之乎?
老子曰過,喬木而趨,非謂敬老?常摐曰是.
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
常摐又曰:吾齒存乎?老子曰亡.常摐問曰:
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柔耶?
齒之亡也,豈非剛耶?常摐曰是,天下之事,
已盡無以,復語子哉!韓平子曰:剛柔孰堅?
叔向對曰:年八十矣,臣齒再墮,而舌尚存,
老聃有曰:天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也.
又曰人之,生也柔弱,死也剛強;萬物草木,
生也柔脆,死也枯槁;因此觀之,至柔弱者,
生之徒也,至剛強者,死之徒也.生者毀而,
必復死者,破而愈亡;吾是以知,柔堅於剛.
平子曰善!子之行也,然則何從?叔向對曰:
臣亦柔耳,何以剛爲?平子曰柔,無乃脆乎?
叔向曰柔,紐而不折,廉而不缺,何爲脆也?
天之道也,微者乃勝,兩軍相加,柔者克之;
兩仇爭利,弱者得焉.易曰天道,虧滿益謙,
地之道也,變滿流謙,鬼神之道,害滿福謙,
人之道也,惡滿好謙.懷謙不足,之柔弱而,
四道者助,之則安往,不得其志?平子曰善!
常摐有疾,老子往問焉,曰:『先生疾甚矣,無遺教可以語諸弟子者乎?』常摐曰:『子雖不問,吾將語子。』常摐曰:『過故鄉而下車,子知之乎?』老子曰:『過故鄉而下車,非謂其不忘故耶?』常摐曰:『嘻,是已。』常摐曰:『過喬木而趨,子知之乎?』老子曰:『過喬木而趨,非謂敬老耶?』常摐曰:『嘻,是已。』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齒存乎?』老子曰:『亡。』常摐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常摐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盡矣,無以復語子哉!』
注釋常摐是什麼人?歷史上的記載不多,但從以上的文字,可知常摐正是老子的恩師。
故事很簡單,常摐病了,老子過去一看,估計不行了,就直接問:『老師你這次病的不輕,還有什麼沒有交代我這個學生的嗎?』意思很明白:『你快不行了,有什麼好東西就別再藏著掖著了,快點告訴我吧。』若干年以後,當老子打算西步流沙的時候,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景——函谷關的令尹喜出於同樣的考慮,逼著老子把一生的心得寫了下來。
常摐也不忌諱,回答得也很直接:『你就是不主動問,我也要和你說的。』以上算是開場白,之後才是正式的對話,從這三段對話中可以看出智者之間是如何交流的。
常摐問:『路過故鄉的時候要下車來,你知道爲什麼嗎?』老子說:『路過故鄉就下車來,難道不是說不要忘本嗎?』常摐一笑說:『嘿!是這個道理。』
常摐再問:『見到高大的樹木要快步向前(向它致以敬意),你知道爲什麼嗎?』老子說:『見到高大的樹木就快步上前,難道不是說要敬老嗎?』常摐又一笑說:『嘿!是這個道理!』
常摐接著張開嘴巴給老子看,然後問老子:『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說:『在的!』常摐繼續問:『我的牙齒還在嗎?』老子說:『沒了!』常摐說:『關於這個,你知道爲什麼嗎?』老子說:『舌頭的生存之道,不正在於它的柔韌嗎?牙齒會落掉,不正在於它太過剛強嗎?』常摐笑笑說:『嘿!是這個道理!天下事情的道理,都在裡面了,我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對你說的了。』
譯文常摐有病,老子前往探望,說:『先生病重,就沒有要留下的教誨能夠向弟子說說嗎?』
常摐說:『你即便不問,我也將告訴你。』常摐說:『經過自己的故鄉就要從車上下來,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嗎?』老子說:『經過自己的故鄉就下車,難道不是因爲他不忘故人嗎?』常摐說:『是這樣。』常摐說:『從德行修養高的人面前經過時要小步快走,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嗎?』老子說:『從德行修養高的人面前經過時要小步快走,難道不是因爲尊敬長上嗎?』常摐說:『是這樣。』(他)張開嘴給老子看,問老子:『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說:『在。』『我的牙齒還在嗎?』老子說:『沒有了。』常摐說:『你明白這是爲什麼嗎?』老子說:『舌頭還在著,難道不是因爲它柔軟嗎?牙齒掉光了,難道不是因爲它剛硬嗎?』常摐說:『是這樣!天下的道理已經說完了,沒有可以再告訴你的了!』
韓平子問於叔向曰:『剛與柔孰堅?』對曰:『臣年八十矣,齒再墮而舌尚存,老聃有言曰:「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剛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因此觀之,柔弱者生之徒也,剛強者死之徒也。」夫生者毀而必復,死者破而愈亡;吾是以知柔之堅於剛也。』平子曰:『善哉!然則子之行何從?』叔向曰:『臣亦柔耳,何以剛爲?』平子曰:『柔無乃脆乎?』叔向曰:『柔者紐而不折,廉而不缺,何爲脆也?天之道,微者勝,是以兩軍相加而柔者克之;兩讎爭利,而弱者得焉。易曰:「天道虧滿而益謙,地道變滿而流謙,鬼神害滿而福謙,人道惡滿而好謙。」夫懷謙不足之,柔弱而四道者助之,則安往而不得其志乎?』平子曰:『善!』
譯文韓平子問叔向說:『剛和柔,哪個最爲堅固?』叔向說:『我如今年紀有八十歲了,牙齒落再多,但舌頭一定還存在。老子說過:「天下最柔軟的東西,能夠輕易地穿越天下最堅固的東西。」還說:「人活著時身體很柔軟,但死了卻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很柔軟脆弱,但死了卻變得乾枯結硬。這樣看來,柔弱的東西是有生命的,堅硬的東西是死亡的。」有生命的東西,毀壞了還能長回來,死亡的東西,破壞了卻消亡得更厲害;我由此知道柔軟比剛強更堅固。』平子說:『說的太好了,那麼先生您的行爲是以哪個爲根據的呢?』叔向說:『我也就柔軟而已,爲什麼要剛強呢?』平子說:『柔弱難道不是脆的嗎?』叔向說:『柔弱的東西扭曲了也不會折,割它也不會缺失,爲什麼說是脆的呢?蒼天的規律是,細微的一方更有優勢,所以兩個軍隊對壘,柔弱的一方能克服剛強的一方,兩個意見相左的人爭奪利益,柔弱的一方最終會得到利益。易經說:「蒼天的規律,會虧損滿足的一方,而增益謙虛的一方;大地的規律是,盈滿就溢出,謙虛就補充;鬼神的規律是,滿足的就損害他,謙虛的就賜福他;人的規律是,厭惡自滿的人,而喜好謙虛的人。」胸懷謙虛的人,別人就認爲他總是不足的,而補助他;柔弱的人,會得到四方來的人的援助,這樣的人,怎麼會勇往前行而實現不了他的志向呢?』平子說:『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