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說苑】卷13權謀詩解1正者謀公心誠國安邪者尚利奸詐國亂 題文詩: 聖王舉事,先諦之於,謀慮而後,考於蓍龜. 白屋之士,皆關其謀;芻蕘之役,咸盡其心. 故萬舉無,遺籌失策.傳之有曰:眾人之智, 可以測天,兼聽獨斷,惟在一人.此大謀術. 謀有二端:上謀知命,其次知事;知命者能, 預見存亡,禍福之原,早知盛衰,廢興之始, 防事未萌,避難無形,若此人者,居亂世則, 不害其身,在乎太平,之世則必,得天下權; 彼知事者,尚矣見事,而知得失,成敗之分, 而究其所,終極故無,敗業廢功.孔子有曰; 可與適道,未可與權.夫非知命,知事也者, 孰能以得,權謀之術.夫權謀也,有正有邪; 君子者也,之權謀正,而小人者,之權謀邪. 夫正者則,其權謀公,故爲百姓,盡心也誠; 彼邪者也,好私尚利,是故其爲,百姓也詐. 夫詐則亂,誠則平公,是故堯之,九臣至誠, 而興於朝,其四臣詐,而誅於野.誠者隆至, 後世詐者,當身而滅.知命知事,能於權者, 必察誠詐,之原而以,正處其身,焉則是亦, 權謀之術.智者舉事,滿則慮溢,平則慮險, 安則慮危,曲則慮直.由重其豫,惟恐不及, 是以百舉,而不陷也.正心誠意,居安思危, 未雨綢繆,謹小慎微,大道之行,天下爲公. 【原文】 聖王之舉事,必先諦之於謀慮,而後考之於蓍龜。白屋之士,皆關其謀;芻蕘之役,咸盡其心。故萬舉而無遺籌失策。傳曰:『眾人之智,可以測天,兼聽獨斷,惟在一人。』此大謀之術也。謀有二端:上謀知命,其次知事。知命者預見存亡禍福之原,早知盛衰廢興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難於無形,若此人者,居亂世則不害於其身,在乎太平之世則必得天下之權;彼知事者亦尚矣,見事而知得失成敗之分,而究其所終極,故無敗業廢功。孔子曰:『可與適道,未可與權也。』夫非知命知事者,孰能得權謀之術。夫權謀有正有邪;君子之權謀正,小人之權謀邪。夫正者,其權謀公,故其爲百姓盡心也誠;彼邪者,好私尚利,故其爲百姓也詐。夫詐則亂,誠則平,是故堯之九臣誠而興於朝,其四臣詐而誅於野。誠者隆至後世;詐者當身而滅。知命知事而能於權謀者,必察誠詐之原而以處身焉,則是亦權謀之術也。夫知者舉事也,滿則慮溢,平則慮險,安則慮危,曲則慮直。由重其豫,惟恐不及,是以百舉而不陷也。【注釋】 1白屋之士:貧寒的士人。 2可與適道,未可與權也:出自【論語】:子罕篇:原文:
9.30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①;可與立,未可與權②。』
註解:①立:立於道而不變,即堅守道。
②權:本義爲秤錘,引申爲權衡輕重,隨機應變。
【翻譯】孔子說:『可以和他一同學習的人,未必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未必可以和他事事依禮而行;可以和他事事依禮而行,未必可以和他一起變通靈活處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