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说苑》卷17杂言诗解15君子贵玉利人即善士士择人树丰时必禄 题文诗: 玉有六美,君子贵之:望之温润,近之栗理, 其声近徐,而闻远也,折而不挠,阙而不荏, 廉而不刿,其有瑕必,示之于外,是以贵之. 望之温润,君子比德,近于栗理,君子比智; 其声近徐,而闻远者,君子比义;折而不挠, 阙而不荏,君子比勇;廉而不刿,君子比仁; 其有瑕必,见于外者,君子比情.诗经有曰: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道吾问曰:多所知之, 与无所知,其身孰善?夫子对曰:无知也者, 死人属也;其虽不死,累人者必,众甚矣然, 多所知者,其用心多;多所知者,出于利人, 即致善矣,出于害人,即不善也.对曰善哉! 越石父曰:不肖之人,自以为贤;愚者自多; 佞人皆莫,能相心口,以出之又,谓人勿言. 譬犹渴而,穿井临难,而后铸兵,虽疾从而, 不之及也.临财忘贫,临生忘死,可远罪矣. 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 治身法也.上交者能,不失其禄;下交者能, 不罹于患;是以君子,择人以交,农人择田. 君子树人,农夫树田;田者择种,种之丰年, 必得粟也;士择人而,树之丰时,必得禄矣.
《原文》 玉有六美,君子贵之:望之温润,近之栗理,声近徐而闻远,折而不挠,阙而不荏,廉而不刿,有瑕必示之于外,是以贵之。望之温润者,君子比德焉,近于栗理者,君子比智焉;声近徐而闻远者,君子比义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者,君子比勇焉;廉而不刿者,君子比仁焉;有瑕必见于外者,君子比情焉。【注释】出自《荀子30法行篇》 《原文》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桡,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
【译文】
子贡问孔子:“君子珍视宝玉而轻视珉石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宝玉少而珉石多吗?”孔子说:“欸!赐啊!这是什么话啊!君子怎么会因为多了就轻视它、少了就珍视它呢?这宝玉,君子用来比拟品德:它温柔滋润而有光泽,好比仁;它坚硬而有纹理,好比智;它刚强而不屈,好比义;它有棱角而不割伤人,好比行;它即使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勇;它的斑点缺陷都暴露在外,好比诚实;敲它,声音清越远扬,戛然而止,好比言辞之美。所以,即使珉石带着彩色花纹,也比不上宝玉那样洁白明亮。《诗》云:‘我真想念君子,温和得就像宝玉。’说的就是这道理。” 《原文》 道吾问之夫子:“多所知,无所知,其身孰善者乎?”对曰:“无知者,死人属也;虽不死,累人者必众甚矣。然多所知者好,其用心也多;所知者出于利人即善矣,出于害人即不善也。”道吾曰:“善哉!” 越石父曰:“不肖人,自贤也;愚者,自多也;佞人者,皆莫能相其心口以出之,又谓人勿言也。譬之犹渴而穿井,临难而后铸兵,虽疾从而不及也。” 夫临财忘贫,临生忘死,可以远罪矣。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上交者不失其禄,下交者不离于患,是以君子择人以交,农人择田而田。君子树人,农夫树田;田者择种而种之,丰年必得粟;士择人而树之,丰时必得禄矣。 【译文】 面对财富忘记贫穷,临生忘死,可以远离罪了。君子爱口,孔雀爱惜自己的羽毛,虎豹爱爪,这都是为了修身方法。与地位高的人交往(能不献媚)的不失其禄,与地位低的人交往的(能轻慢人)而不招致祸患,因此君子选择人以交,农民选择田而种田。君子树人,农民种植田;种田者选择良种而种,丰收之年一定能收获粮食;士择人而培养他的文化素养,丰时必须会得到俸禄了(功到自然成)。 【注释】“上交者不失其禄,下交者不离于患” 出自:君子上交①不谄②,下交不渎③。
①上交: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②谄(chan):巴结奉承。③渎:轻慢。
《释义》君子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时不巴结奉承,与地位低的人交往时不轻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