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说苑》卷18辨物诗解16君悯白骨以及生者至言不言不知麻衣王子不立 题文诗: 昔齐景公,畋于梧丘,夜而犹蚤,公姑坐睡, 梦五丈夫,北面幸卢,称无罪焉.公觉召告, 晏子所梦,公曰我其,尝杀不辜,诛无罪耶? 晏子对曰:昔者先君,灵公昔畋,有五丈夫, 罟而骇兽,杀之断首,而葬之曰,五丈夫丘, 其此丘耶?公令人掘,求则五头,同穴而存. 景公曰嘻,令吏葬之.国人不知,其梦也曰: 君悯白骨,况于生者?不遗余力,不释余智, 故曰人君,为善易矣.悯死及生.子贡问曰: 死人者其,有知无知?孔子谓曰:倘吾欲言. 死者有知.而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 欲言无知,而恐不孝,子孙弃之,而不葬也. 赐也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 犹未晚也!至言不言,不言之教,得意忘言. 王子建出,守于城父,与成公干,遇于畴中, 问曰是何?干曰畴也.王子建曰:畴者何也? 曰以为麻.王子建问:麻者何也?曰以为衣. 成衣干曰:昔者庄王,伐陈舍于,有萧氏谓, 路室人曰:巷不善乎!焉何沟之,不疏浚也? 庄王犹知,巷之不善,沟之不浚,今子不知, 畴之为麻,麻之为衣,吾子其不,主社稷乎? 王子建果,不之立楚.不知国本,焉能治国? 《原文》 景公畋于梧丘,夜犹蚤,公姑坐睡而梦有五丈夫,北面幸卢,称无罪焉。公觉,召晏子而告其所梦,公曰:“我其尝杀不辜而诛无罪耶?”晏子对曰:“昔者先君灵公畋,五丈夫罟而骇兽,故杀之断其首而葬之,曰五丈夫之丘。其此耶?”公令人掘而求之,则五头同穴 而存焉。公曰:“嘻,令吏葬之。”国人不知其梦也,曰:“君悯白骨,而况于生者乎?”不遗余力矣,不释余智矣,故曰,人君之为善易矣。【注释】出自《晏子春秋》卷六第三篇景公瞢五丈夫称无辜晏子知其冤
原文:景公畋于梧丘,夜犹早,公姑坐睡,而瞢有五丈夫北面韦庐,称无罪焉。公觉,召晏子而告其所瞢。公曰:“我其尝杀不辜,诛无罪邪?”
晏子对曰:“昔者先君灵公畋,五丈夫罟而骇兽,故杀之,断其头而葬之。命曰‘五丈夫之丘’,此其地邪?”公令人掘而求之,则五头同穴而存焉。公曰:“嘻!”令吏葬之。国人不知其瞢也,曰:“君悯白骨,而况于生者乎,不遗余力矣,不释余知矣。”故曰:君子之为善易矣。 【译文】
齐景公在高丘里打猎,天色尚早,景公便暂且坐着打了个瞌睡。梦见五个男子,面向北面对着景公的行帐,口称“无罪”。景公惊醒,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自己所做的梦。齐景公说:“我大概曾经诛杀过无辜之人吧?”晏子回答说:“从前先君灵公打猎,有五个男子张网欲捕兽而将野兽惊跑,于是灵公杀了他们,砍了他们的头埋葬了他们,起名叫‘五大夫之丘’,这大概就是那个地方吧?”齐景公命人掘地寻找,那五颗人头在一个坑中找到了。齐景公说:“哎!”命手下将五颗人头埋了。百姓不知道齐景公所做的梦,都说:“君王能够怜悯死去的人,更何况对活着的人呢?会更加不遗余力,竭尽才智了。”所以说,君子做好事是很简单的。
注解:畋:畋猎,打猎。梧丘:路上的高丘。姑:姑且,暂且。瞢:通“梦”,名词作动词,做梦、梦见。北:名作状语,向着北面。韦庐:君王的行宫帐殿。觉:动词,惊醒,醒来。瞢:通“梦”,名词,所作之梦。罟: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求,寻找。
《原文》 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注释】 子贡问孔子:“人死之后有知还是无知?”
孔子回答:“我若说死者有知,恐怕孝子贤孙会过分厚葬死者而妨碍生者的生活;
若我说死者无知,又恐怕不肖子孙丢弃遗体不予安葬,败坏了道德。
所以,我既不能说有知也不能说无知。”你如果想知道死人有知无知的话,死了以后自然会知道的,到时也不晚啊!《原文》 王子建出守于城父,与成公干遇于畴中,问曰:“是何也?”成公干曰:“畴也。”“畴也者,何也?”曰:“所以为麻也。”“麻也者,何也?”曰:“所以为衣也。”成衣 干曰:“昔者庄王伐陈,舍于有萧氏,谓路室之人曰:巷其不善乎!何沟之不浚也?庄王犹 知巷之不善,沟之不浚,今吾子不知畴之为麻,麻之为衣,吾子其不主社稷乎?”王子果不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