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說苑】卷18辨物詩解16君憫白骨以及生者至言不言不知麻衣王子不立 題文詩: 昔齊景公,畋於梧丘,夜而猶蚤,公姑坐睡, 夢五丈夫,北面幸盧,稱無罪焉.公覺召告, 晏子所夢,公曰我其,嘗殺不辜,誅無罪耶? 晏子對曰:昔者先君,靈公昔畋,有五丈夫, 罟而駭獸,殺之斷首,而葬之曰,五丈夫丘, 其此丘耶?公令人掘,求則五頭,同穴而存. 景公曰嘻,令吏葬之.國人不知,其夢也曰: 君憫白骨,況於生者?不遺餘力,不釋余智, 故曰人君,為善易矣.憫死及生.子貢問曰: 死人者其,有知無知?孔子謂曰:倘吾欲言. 死者有知.而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也; 欲言無知,而恐不孝,子孫棄之,而不葬也. 賜也欲知,死人有知,將無知也?死徐自知, 猶未晚也!至言不言,不言之教,得意忘言. 王子建出,守於城父,與成公幹,遇於疇中, 問曰是何?干曰疇也.王子建曰:疇者何也? 曰以為麻.王子建問:麻者何也?曰以為衣. 成衣干曰:昔者莊王,伐陳舍於,有蕭氏謂, 路室人曰:巷不善乎!焉何溝之,不疏浚也? 莊王猶知,巷之不善,溝之不浚,今子不知, 疇之為麻,麻之為衣,吾子其不,主社稷乎? 王子建果,不之立楚.不知國本,焉能治國? 【原文】 景公畋於梧丘,夜猶蚤,公姑坐睡而夢有五丈夫,北面幸盧,稱無罪焉。公覺,召晏子而告其所夢,公曰:『我其嘗殺不辜而誅無罪耶?』晏子對曰:『昔者先君靈公畋,五丈夫罟而駭獸,故殺之斷其首而葬之,曰五丈夫之丘。其此耶?』公令人掘而求之,則五頭同穴 而存焉。公曰:『嘻,令吏葬之。』國人不知其夢也,曰:『君憫白骨,而況於生者乎?』不遺餘力矣,不釋余智矣,故曰,人君之為善易矣。【注釋】出自【晏子春秋】卷六第三篇景公瞢五丈夫稱無辜晏子知其冤
原文:景公畋於梧丘,夜猶早,公姑坐睡,而瞢有五丈夫北面韋廬,稱無罪焉。公覺,召晏子而告其所瞢。公曰:『我其嘗殺不辜,誅無罪邪?』
晏子對曰:『昔者先君靈公畋,五丈夫罟而駭獸,故殺之,斷其頭而葬之。命曰「五丈夫之丘」,此其地邪?』公令人掘而求之,則五頭同穴而存焉。公曰:『嘻!』令吏葬之。國人不知其瞢也,曰:『君憫白骨,而況於生者乎,不遺餘力矣,不釋余知矣。』故曰:君子之為善易矣。 【譯文】
齊景公在高丘裏打獵,天色尚早,景公便暫且坐着打了個瞌睡。夢見五個男子,面向北面對着景公的行帳,口稱『無罪』。景公驚醒,召見晏子並告訴他自己所做的夢。齊景公說:『我大概曾經誅殺過無辜之人吧?』晏子回答說:『從前先君靈公打獵,有五個男子張網欲捕獸而將野獸驚跑,於是靈公殺了他們,砍了他們的頭埋葬了他們,起名叫「五大夫之丘」,這大概就是那個地方吧?』齊景公命人掘地尋找,那五顆人頭在一個坑中找到了。齊景公說:『哎!』命手下將五顆人頭埋了。百姓不知道齊景公所做的夢,都說:『君王能夠憐憫死去的人,更何況對活着的人呢?會更加不遺餘力,竭盡才智了。』所以說,君子做好事是很簡單的。
註解:畋:畋獵,打獵。梧丘:路上的高丘。姑:姑且,暫且。瞢:通『夢』,名詞作動詞,做夢、夢見。北:名作狀語,向着北面。韋廬:君王的行宮帳殿。覺:動詞,驚醒,醒來。瞢:通『夢』,名詞,所作之夢。罟:名詞作動詞,用網捕捉。求,尋找。
【原文】 子貢問孔子:『死人有知無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也;欲言無知,恐不孝子孫棄不葬也。賜欲知死人有知將無知也?死徐自知之,猶未晚也!』【注釋】 子貢問孔子:『人死之後有知還是無知?』
孔子回答:『我若說死者有知,恐怕孝子賢孫會過分厚葬死者而妨礙生者的生活;
若我說死者無知,又恐怕不肖子孫丟棄遺體不予安葬,敗壞了道德。
所以,我既不能說有知也不能說無知。』你如果想知道死人有知無知的話,死了以後自然會知道的,到時也不晚啊!【原文】 王子建出守於城父,與成公幹遇於疇中,問曰:『是何也?』成公幹曰:『疇也。』『疇也者,何也?』曰:『所以為麻也。』『麻也者,何也?』曰:『所以為衣也。』成衣 干曰:『昔者莊王伐陳,舍於有蕭氏,謂路室之人曰:巷其不善乎!何溝之不浚也?莊王猶 知巷之不善,溝之不浚,今吾子不知疇之為麻,麻之為衣,吾子其不主社稷乎?』王子果不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