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說苑】卷19修文詩解17以道制欲樂而不亂廣樂民正情深文明 題文詩: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 奸聲亂色,不習於聽;淫樂慝禮,不接心術; 惰慢邪辟,之氣亦不,設於身體;使其耳目, 鼻口心智,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然後, 發以聲音,文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 從以簫管;奮至德光,動四氣和,以著萬物, 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而復始, 以象四時,周回旋轉,以象風雨;五色成文, 而不亂也;八風從律,而不奸也;百度得數, 而有其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唱和清濁, 代相爲經,樂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 移風易俗,天下皆寧,如此故曰:樂者樂也. 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 樂而不亂;以欲忘道,惑而不樂,是故君子, 反情以和,其意廣樂,以成其教,故樂行而, 民向方正,可觀德矣.德者性之,端也樂者, 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詩言其志, 歌詠其聲,舞動其容,三者本之,於心然後, 樂器從之;是故情深,而文明也,氣盛化神, 和順積中,英華發外,惟樂也不,可以爲偽. 【原文】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奸聲亂色,不習於聽,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 鼻口心智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然後發以聲音,文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旋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百度得數而有常。 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唱和清濁,代相爲經,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故曰樂者樂也。 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意,廣樂以成其教,故樂行而民向方,可以觀德矣。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詩言其志,歌詠其聲,舞動其容,三者本於心,然後樂 器從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惟樂不可以爲偽。 【注釋】【禮記樂記-樂化】 『慝』:邪惡;罪惡;惡念 【譯文】 所以君子就摒棄淫溺之情,以調和自己的心志,」效法好的榜樣以成就自己的德行。邪惡的聲不聽,雜亂的色不看;淫蕩之樂和非禮之禮,心中根本沒有它的位置;惰慢歪邪的習氣,不讓它沾染身體。使耳目、口鼻、心靈和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沿著正道,以履行其職能。然後硯發爲聲音,用琴瑟來伴奏;跳武舞時手執干戚,跳文舞時手執羽旎,用簫管來伴奏。這祥的樂就能夠展現至高道德的光輝,調動四氣的協和,從而昭示萬物之理。因此,這樣的樂,其清澈明朗像天,其無所不載像地,其終而復始像四時,其周迴旋轉像風雨。雖然樂器的色彩五彩繽紛,但卻井然有序。雖然八音雜奏,但也不互相干擾;樂舞雖富於變化,但也像百刻計時那樣有一定之規。 高音與低音相輔相成,十二律互相配合,或倡或和,或清或濁,輪番爲主。所以,這樣的樂流行就能使倫類向善,耳聰目明,心氣平和,移風易俗,天下皆寧。所以說:樂這個東西,是讓人快樂的。但是君子快樂的是得到了仁義,小人快樂的是滿足了私慾。用仁義來約束私慾,其結果是得到快樂而不會迷亂;只顧私慾而忘掉仁義,就會陷入迷惑而得不到真正的快樂。推就所以前面說過,君子要摒棄淫溺之情以調和自己的心志,廣樂教來完成教化,樂教推行則人民就歸向仁義之道,至此,可以通過樂教看到君子之德了。所謂德,是人性的發端。所謂樂,則是由德開放出來的花朵。金石絲竹,是樂器。詩是抒發人的心志的,而歌則是拉長聲調表達心志的聲音,舞則是用種種姿態表達心志的動作。詩、歌、舞三者都是發自內心,然後用樂器爲之伴奏。因此,樂所表達的心志,情感深厚而文采鮮明,氣氛濃烈而使人潛移默化。和順的品德積累於心,才能使樂的精華表現於外。有什麼樣的德,便有什麼樣的樂,只有樂是虛偽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