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05|回覆: 0

[墨家] 【墨子】卷8尚賢(中)詩解3使用親戚愛色不察官不稱位智不什益政亂本失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9-1 17:4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墨子】卷8尚賢(中)詩解3使用親戚愛色不察官不稱位不什益政亂本失
題文詩: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今不能制,必藉良工;
有一牛羊,不能殺也,必藉良宰.故當若之,
二物者,王公大人,常不,尚賢使能,
以為政也.逮至國亂,社稷危則,不知使能,
以治國家.親戚則使,無故富貴,面目,
則使.無故富貴,面目佼好,則使,
必智,且有慧哉?若使之治,國家則此,
使不智者,治國家也.國家之亂,可得而知.
且夫王公,大人有愛,其色而使,其心不察,
而與,其愛故不,能治百人,使處乎,
千人之官;不治千人,使處乎,萬人之官,
不治萬人,此其故何?處若官者,爵高祿厚,
故愛其色,而使之焉!夫不能治,千人者使,
處萬人官,此官什倍.夫治之法,將日至也,
日以治之,日不什修,以治之,不什益.
予官什倍,則此治一,棄其九雖,日夜相接,
以治若官,官猶不治,此其故何?王公大人,
不明乎以,尚賢使能,為政也.故以尚賢,
使能為政,而治者夫,若言之謂;以下賢為,
政亂者若,吾言之謂;王公大人,今中實將,
欲治其國,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賢為,
政之本歟?賢者兼愛,愛己及人,義以正己,
仁以愛人,賢者精誠,舍己為民,且以尚賢,
為政本者,亦豈獨子,墨子言哉?此聖王道,
先王之書,距年之言.曰求,聖君哲人,
裨輔.湯誓:聿求元聖,戮力同心,
以治天下.此言聖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
【原文】3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殺也,必藉良宰。故當若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賢使能為政也。逮至其國家之亂,社稷之危,則不知使能以治之。親戚則使之,無故富貴、面目佼好則使之(7)。夫無故富貴、面目佼好則使之,豈必智且有慧哉?若使之治國家,則此使不智慧者治國家也。國家之亂,既可得而知已。且夫王公大人有所愛其色而使,其心不察其知,而與其愛。是故不能治百人者,使處乎千人之官;不能治千人者,使處乎萬人之官,此其故何也?曰:處若官者,爵高而祿厚,故愛其色而使之焉!夫不能治千人者,使處乎萬人之官,則此官什倍也。夫治之法將日至者也,日以治之,日不什修,知以治之,知不什益。而予官什倍,則此治一而棄其九矣。雖日夜相接,以治若官,官猶若不治。此其故何也?則王公大人不明乎以尚賢使能為政也。故以尚賢使能為政而治者,夫若言之謂也;以下賢為政而亂者,若吾言之謂也。今王公大人中實將欲治其國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且以尚賢為政之本者,亦豈獨子墨子之言哉?此聖王之道,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傳曰:『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則此言聖之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也。
注釋
(7)佼:通『姣』。
文】
現在的王公大人,有一件衣裳不能製作,必定要藉助好的工匠,有一隻牛羊不能宰殺,必定要藉助好的屠夫,所以遇着上面這兩種事情,王公大人也未嘗不知道以尚賢使能為重,而一到國家喪亂,社稷傾危,就不知道尚賢使能以治理它。凡是親戚就任用他,凡是無緣無故得到富貴的,面目生得美麗的就任用他。那些無緣無故得到富貴的,面目生得美麗的就任用,難道這些人都很有智慧嗎?如果使他們治理國家,那是使不聰明的人治理國家呀!國家的混亂也就可以知道的了。
    再說王公大人因愛一個人的美貌而任用他,心中並不察知他的智慧而給他以寵愛,所以不能治理百人的,竟讓他做一千個人的官;不能治理千人的,竟讓他做一萬個人的官。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做這種官的人,爵位高而俸祿厚,只因愛其美色而給他這個職位。不能治理一百人的,讓他做一千人的官;不能治理一千人的,讓他做一萬人的官,這是授予的官職超過其能力的十倍了。治理國家的原則是,每天都必須去治理。一天的時間不能延長十倍,而其治事的智能也不能增加十倍,那麼,這樣一來,他就只能治理其中的一份而放棄其他九份了。即使日夜不停地治理官事,官事仍然治不好。這是什麼原因呢?是王公大人不明白尚賢使能的緣故呀!所以,因尚賢使能為政而大治的,所說的就是上面這樣的話。因下賢不使能為政而混亂的,就象我所說的一樣。現在的王公大人,心中真正想治理國家,為什麼不去體察尚賢為政這些根本呢?
再說以尚賢使能作為政治的根本,又豈止是墨子這樣說的呢?這原是聖王的道理,先王的書,老年人的話。傳記說:『求聖君和哲人,以輔助你身。』【湯誓】說:『求到大聖,和他戮力同心,以治天下。』這些都說明聖人不放棄以尚賢使能治理國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