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卷17诚信诗解4偃革兴文布德施惠魏徵谏功勤行五常 题文诗:
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昔朕,即位之初, 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 不任群下;或言朕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 惟魏徵劝,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 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 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 皆魏徵力;朕之任用,岂不得人?征拜谢曰: 陛下圣德,自天留心,政术实以,庸短承受, 不暇岂有,益于圣明?贞观十七,年时太宗, 谓侍臣曰:论语有称:去食存信;孔子曰民, 无信不立.昔项羽也,既入咸阳,已制天下, 向能力行,仁信谁能,与之夺耶?房玄龄曰: 仁义礼智,信谓五常,废一不可;能勤行之, 甚有裨益;昔殷纣王,狎侮五常,武王夺之; 项氏亦以,无信而为,高祖所夺,诚如圣旨. 五常有情,有情有义,情真义深,诚信为本, 真情常在,善始善终;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圣人诚明,至诚至明,不学自诚;君子明诚, 尊道贵德,诚感动天,生命不息,精诚不止.
《原文》
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惟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①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徵之力也。朕任用岂不得人?”征拜谢曰:“陛下圣德自天,留心政术。实以庸短,承受不暇,岂有益于圣明?”
【注释】
①九夷:各个少数民族。
【译文】 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大臣说:“我刚刚即位的时候,有许多人上书建议,他们有的要我独揽大权,不要重用臣下;有的要我加强兵力,以使四方少数民族威慑臣服。只有魏徵劝我'减少武功,提倡文治,广施道德仁义,他说只要中原安定了,远方异族自然会臣服’。我听从了他的建议,终于使天下赢得了太平,边远地区异族的首领都前来朝贡,各个少数民族派人前来源源不断。这一切都是魏徵的功劳。我难道不是用人有道吗?”魏徵拜谢说:“这是因为陛下圣德,用心政务所致,我才疏学浅,承受圣意尚且力不从心,怎么会对您有这么大的帮助呢?”
《原文》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传》称'去食存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房玄龄对曰:“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纣狎侮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
【译文】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论语》上说:'宁可不要粮食也要保持百姓对国家的信任’,孔子说:'百姓不信任国家,便不能立国。’从前,楚霸王项羽攻入咸阳,已经控制了天下,如果他能够努力推行仁政,那么谁能和他争夺天下呢?”房玄龄回答说:“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废弃任何一项都不行,如果能够认真推行这五常,对国家是大有益处的。殷纣王违反五常,被周武王灭掉,项羽因为无信,被汉高祖夺了天下。陛下之言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