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卷36安邊詩解1人面獸心難以德懷易以威服狄落河南久必爲患 題文詩:
貞觀四年,李靖擊敗,突厥頡利,其部落多, 來歸降者.詔議安邊,策中書令,溫彥博議: 准漢建武,置降匈奴,五原塞下,於河南處; 全其部落,得爲捍蔽,又不離其,土俗因而, 撫之一則,實空虛地,二則示無,猜之心是, 含育之道.太宗從之.秘書監之,魏徵駁曰: 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破敗,是天剿絕, 宗廟神武;且其世寇,中國萬姓,冤讎陛下, 以其爲降,不能誅滅,即宜遣發,河北居其, 舊土爲宜.秦漢患之,若是故時,發猛擊之, 收其河南,以爲郡縣.陛下今以,內陸居之, 且今降者,幾至十萬,數年之後,滋息過倍, 居我肘腋,甫邇王畿,心腹之疾,將爲後患, 尤不可處,以河南也.溫彥博曰:天子之於, 萬物者也,天覆地載,有歸我者,必養之今, 突厥破除,余落歸附,陛下倘若,不加憐愍, 棄而不納,非天地道,阻四夷意,臣愚甚謂, 不可而宜,處之河南;死而生之,亡而存之, 懷我厚恩,終無叛逆.魏徵駁曰:晉代有魏, 時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統勸帝,逐出塞外, 不用其言,數年之後,遂傾漉洛.前代覆車, 殷鑑不遠.陛下必用,彥博之言,遣居河南, 所謂養獸,自遺患也.彥博又曰:臣聞聖道, 無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歸我,收居內陸, 教以禮法,選其酋首,遣居宿衛,畏威懷德, 何患之有?且光武居,河南單于,於內郡以, 爲漢藩翰,終於一代,不有叛逆.昔隋文帝, 勞其兵馬,費其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 之後孤恩,失信圍煬,帝於雁門.今君仁厚, 從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長, 不相統屬,力散勢分,安能爲害?給事中杜, 楚客進曰:北狄人面,獸心難以,德懷易以, 威服也今,令其部落,散處河南,逼近中華, 久必爲患.至如雁門,之役雖是,突厥背恩, 自由隋主,無道中國,以之喪亂,豈得以雲, 興復亡國,以致此禍?夷不亂華,前哲明訓, 存亡繼絕,列聖通規.事不師古,難以長久. 君嘉其言,方務懷柔,未之從也.卒用彥博, 策自幽州,至靈州置,順佑化長,四州都督, 府以處之,居長安者,近且萬家.夷狄必防. 【原文】
貞觀四年,李靖擊突厥頡利①,敗之,其部落多來歸降者。詔議安邊之策,中書令溫 彥博議:『請於河南②處之。准漢建武時,置降匈奴於五原③塞下,全其部落,得爲捍蔽④,又不離其土俗,因而撫之,一則實空虛之地,二則示無猜之心,是含育之道⑤也。』太宗從之。秘書監魏徵曰:『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之破敗,此是上天剿絕,宗廟神武。且其世寇中國,萬姓冤讎,陛下以其爲降,不能誅滅,即宜遣發河北,居其舊土。秦、漢患之者若是,故時發猛將以擊之,收其河南以爲郡縣。陛下以內陸居之,且今降者幾至十萬,數年之後,滋息⑥過倍,居我肘腋⑦,甫邇王畿⑧,心腹之疾,將爲後患,尤不可處以河南也。』溫 彥博曰:『天子之於萬物也,天覆地載,有歸我者則必養之。今突厥破除,余落歸附,陛下不加憐愍,棄而不納,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謂不可,宜處之河南。所謂死而生之,亡而存之,懷我厚恩,終無叛逆。』魏徵曰:『晉代有魏時,胡 部落分居近郡,江 統勸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數年之後,遂傾漉、洛。前代覆車,殷鑑不遠。陛下必用彥博言,遣居河南,所謂養獸自遺患也。』彥博又曰:『臣聞聖人之道,無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歸我,收居內陸,教以禮法,選其酋首,遣居宿衛,畏威懷德,何患之有?且光武居河南單于於內郡,以爲漢藩翰,終於一代,不有叛逆。』又曰:『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後孤恩失信,圍煬帝於雁門。今陛下仁厚,從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長,不相統屬,力散勢分,安能爲害?』給事中杜楚客進曰:『北狄人面獸心,難以德懷,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處河南,逼近中華,久必爲患。至如雁門之役,雖是突厥背恩,自由 隋主無道。中國以之喪亂,豈得雲興復亡國以致此禍?夷不亂華,前哲明訓,存亡繼絕,列聖通規。臣恐事不師古,難以長久。』太宗嘉其言,方務懷柔,未之從也。卒用彥博策,自幽州至靈州,置順、佑、化、長四州都督府以處之,其人居長安者近且萬家。
【注釋】
①李靖擊突厥頡利:唐貞觀四年(630),李靖大破頡利可汗於陰山。頡利謀逃往漠北,被李世劫所阻,部眾多降,頡利西奔,旋爲部下擒送唐軍。此後,太宗用中書令溫 彥博之議,使降眾居朔方之地,分置都督府。酋長多拜官,居長安者近萬家。
②河南:指黃河以南河套一帶。
③五原:郡名。漢元朔二年(前127)置。治所在九原(今包頭市西北)。轄境相當於今內蒙古後套以東、陰山以南、包頭市以西和達拉特、準格爾等旗地。
④捍蔽:捍衛屏蔽 。
⑤含育之道:含養化育的辦法。
⑥滋息:滋生繁衍。
⑦肘腋:比喻切近的地方。
⑧甫邇王畿:接近君王居住之地。
【譯文】 貞觀四年,李靖打敗突厥頡利可汗,頡利統屬的部落很多都歸順了大唐,於是,唐太宗下詔討論安定邊境的政策。中書令溫彥博建議說:『請陛下仿照東漢建武年間把降服的匈奴安置在五原郡邊塞附近的辦法,把突厥人安置在黃河以南地區,這樣做,既可以保留原有的部落編制,作爲中原的屏障,同時又不讓他們遠離本土、不改變他們的習俗,以便實行撫慰政策。如此,一來可充實空虛的邊塞,二來可體現朝廷對他們沒有猜疑之心。我認爲,這才是包容養育他們的正當辦法。』太宗對溫彥博的建議很是贊同。秘書監魏徵卻堅決反對說:『匈奴自古以來從未這樣慘敗過,這是上天要誅殺他們,也是陛下神武的表現。他們世代與中原爲敵,與老百姓結下了數不清的仇怨,陛下鑑於他們乃主動受降,因此沒有將他們處死。依臣之見,應當把他們發配到黃河以北地區,讓他們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秦漢時,他們是中原政府的禍患,所以當時朝廷常常派猛將去攻打他們,收歸他們在黃河以南的土地,在那裡設置郡縣加強管理。陛下如今讓他們在中原內陸居住,並且降兵達幾萬,乃至十萬之眾,幾年以後,他們的人數還會成倍增長,讓他們生活在我們身邊,離京城如此之近,將來可能會成爲心腹之患,所以千萬不可把他們安置在黃河以南。』溫 彥博反駁說:『天子對於萬事萬物,不管天上飛的,還是地上長的,只要歸順,都應該收養。如今突厥兵敗,餘部前來歸降,如果陛下對他們不加以憐憫,反而棄他們於不顧,這不是天子的胸襟。我雖愚鈍,但卻認爲陛下不應採取抑制少數民族的政策,而應把他們安置在黃河以南地區。常言道:讓瀕臨死亡的人活下去,要常懷仁愛之心,那麼終將不會有叛亂發生。』魏徵據理力爭地說:『晉朝取代魏國的時候,胡部落常常在周邊地區活動,江統勸說晉武帝把他們逐出塞外,晉武帝不聽,幾年之後,胡 部落勢力大增,將很多地方據爲己有, 前車之鑑不遠。陛下如果採納溫彥博的意見,讓他們居住在黃河以南地區,將養虎爲患,貽害無窮啊。』溫彥博又說:『我聽說,聖人之道無不通達。突厥的殘餘部落,前來投奔我們,以保全性命。把他們安置在中原內陸,傳授給他們禮教法令,選拔他們的首領,派衛兵駐守那裡,讓他們畏懼大唐的威嚴,感激大唐的恩德,這有什麼可擔憂的呢?漢代光武帝在位時,讓突厥的單于定居內陸,成爲漢朝的一位藩王,歷經整個漢朝時期,突厥都不曾叛亂。』稍停片刻,他繼續說道:『隋文帝興師動眾,耗盡了國庫,扶持突厥可汗,讓他回到舊地,後來可汗背信棄義,把隋煬帝圍困在雁門,企圖謀反。現在,陛下仁慈寬厚,聽憑他們的意願,無論是河南、河北,任由他們選擇居住的地方。另外,突厥部落眾多,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酋長,他們內部不統一,力量分散,怎麼會對中原政府造成危害呢?』給事中杜楚客,說:『北方異族人面獸心,難以感化,用武力容易使他們臣服。現在讓他們的部落散居在黃河南,靠近中原政府,長此以往,必有禍患。至於隋煬帝在雁門關被困一事,雖是因爲突厥背信棄義所致,隋煬帝昏庸無道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原的衰敗滅亡,怎能歸咎於中原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扶持政策?認爲讓他們復興而種下禍根是沒有道理的。少數民族不會擾亂華夏民族,這是先哲們總結的經驗。讓快要死亡的人活下去,讓行將滅絕的東西延續下去,這是古代聖賢通行的原則。臣恐怕如果不遵照古訓,大唐將難以長久啊。』唐太宗聽後,對他的意見非常讚許,於是對異族採取懷柔政策,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後來唐太宗採納溫 彥博的策略,從幽州至靈州,設置了順、佑、化、長四州安置歸順的突厥部落,從這以後,到長安定居的突厥人達萬家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