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4|回覆: 0

[文言文] 刁子曦:經學辭典之文字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2-11-1 17: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 刁子曦

【文獻出處】

【說文解字序】: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經學解釋】

文者,其義通乎易。【說文解字序】云: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黃帝之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此之謂象形及指事。象形者,非象其形,而取象摹形之謂也。法乎天地萬物,或摹其形,犬豕弓矢羽足是也;或取其象,水火雲氣甲乙是也。指事者,蓋取象之別支也,取有形之象屬之象形,取無形之象屬之指事,一二上下本末是也。

字者,合文而成,或會其意,或倚其形,或擬其聲,或類其事。許祭酒別其類為三:一曰形聲,一曰會意,一曰轉注。形聲者,以聲為名,取形明義,呀吖杞檵鞀汝是也。會意者,合其文字之形,或兼或偏而取各部之義,休閒塵雷寒暑是也。轉注者,百慮殊途皆能同歸一致,彼此得輾轉相注者是也。若清晴倩靚之歸於青,青者美也,美在水曰清,在日曰晴,在人曰倩,在所見曰靚;又若論倫輪綸之歸於侖,侖者次第也,次第在言曰論,在人曰倫,在車曰輪,在絲曰綸。所出者若牙,所歸者若軸,輪轉無窮而不離其宗,彼此相通,此之謂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輾轉相注者也。

文字之用,或直取本義,或引申旁通,其常也;或假借它義,其變也。凡假借,無端者,雲白是也;有跡者,來麥是也;原無本字者,七我是也;原有本字者,亖之借為四是也。

凡此種種,皆所以表意者也。不論天上地下古往今來,凡所言所指所思所想皆得付諸文字,其精微玄奧處或有所不達,而其平常日用處匹夫匹婦可擅也。

中國遼闊,又兼四海,南北異域,東西殊途,方言已不相通,夷語更需重譯。然而既得同文,雖東瀛南越之人共坐,筆談則無礙也。又華夏百千年以降,聲腔之流變早已面目全非,而典籍之傳承得以一仍舊跡,文字不隨音韻而轉。故文字者,不賴音韻而可以傳情通旨者也。

【現代闡釋】

文字是相對獨立於語音的表意系統。文字表意通常不依賴於發音如字典中收錄之有義無音之字,又如甲金文中許多明知其義而不知其音的字,字形也不因發音變化而更改如方言甚至外語的不同發音並不影響字形的一致

語音極其善變——無論時間尺度還是空間尺度上都只能維持相對很小範圍的一致。而文字擁有強大的保守性,因為在眾人學習和運用文字之時始終會以源遠流長的經典和通行天下的文書為準繩,偶然出現的局部差異會不斷的被彌合,使得天下始終擁有共通且去古不遠的文化交流傳承。因此,文字可以超越時空的界限,令跨越千年、遠隔萬裏之人可以憑藉墨跡彼此心領神會。且文字獨立表意之能,更能實現跨語種的交流,譬如朝鮮、東瀛、南越之地,其語言不同於中國,然其歷史上的典籍卻多以中國文字寫就,今日讀來不異乎中國之作。

相較而言,自迦南甚至更早以降,西方已不再擁有文字,僅僅保留了character記音符號系統。其同一個詞的spell拼寫形式不僅因方言發音而分殊,亦隨着語音的歷史流變而變化。 譬如the,之前為þe近古英語,千年前則為 se陽性、 seo陰性、þæt中性,更可以追溯到原始印歐語詞根so-,而sa梵語、ha波斯語、so蓋爾語、ho古希臘語亦為其在各地方言發音下的不同拼寫。再如brother在古英語、日耳曼語、拉丁語、古法語、立陶宛語、古教會斯拉夫語、希臘語、梵語、吐火羅語中的spell以拉丁字母轉寫的形式依次為:broþor、brothar、frāter、frere、broterēlis、bratrū、phratér、bhrā́tar、procer。

由於沒有文字,只有character,spell隨音而轉,自然更談不上書同文,則各地之人以其方言寫就的書面著作由於語音的不通便無法被他處的人順利閱讀。如果再考慮到各地所採用的characters往往也多有分殊如ha以波斯字母書寫為آن,phratér以希臘字母書寫為φράτερ,則跨地域的交流更是鴻溝天塹阻隔。由於沒有文字,文化的一統和公眾認同被局限在同一方言範圍之內,很難突破——因為對於大眾而言,既然彼此說話聽不懂,書寫內容也看不懂,那憑什麼還認為大家是同族同種呢?暢通無阻的交流是大一統的基礎,當各地的文獻著作都各自為政的進行書寫創作時,久而久之方言將各自發展為獨立的語言,而文化也在閱讀交流的隔膜下彼此漸行漸遠。微小的差別逐漸被放大為鮮明的特徵,彼此趨異,西方文化不可避免的陷入與鄰為壑和碎片化,且其過往亦屢屢出現割裂和斷層。

沒有文字,則古今音變、語種、方言都將帶來文化的割裂。而文字,則能跨越方言、語種、古今音變而促成文化的大一統。

作者簡介

刁子曦先生。姑蘇人氏。幼好讀書。涉獵繁雜。不求甚解。稍長。追慕文正范公之志。乃自號憂樂齋。初游於雜藝。耽讀玩樂。後覺無本不足以自立。方尊華夏故道。嘗客居長安。為贊禮以化民成俗。且以為果腹之藝。其間與朋友切磋琢磨。蒙師長箴規砥礪。始治經典。即解多年之惑。久而欲罷不能。業易學。兼詩禮。稍涉小學。志欲遍習群賢。亦恐泥於偏狹。遂遊學四方。求訪明師。嘗承青睞。忝列教席。願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謹以自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