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卷40慎終詩解5始近君子終近小人始朴終靡賢者日疏佞者日進 題文詩:
立身成敗,在於所染,蘭芷鮑魚,與之俱化, 慎乎所習,不可不思.君貞觀初,砥礪名節, 不私於物,惟善是與,親愛君子,疏斥小人. 今則不然,輕褻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 敬而遠之;輕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則不, 見其非也,遠之則莫,知其是也;莫知其是, 不間自疏;不見其非,有時自昵;昵近小人, 非致理道;疏遠君子,豈興邦義?此其漸不, 克終四也.與惡人居,久不聞臭,與之化矣. 尚書之曰:不作無益,以害有益,大功乃成; 不貴異物,而賤用物,人乃知足.犬馬非其, 土性不畜,珍禽奇獸,弗育於國.君貞觀初, 動遵堯舜,捐金抵璧,反朴還淳.頃年以來, 好尚奇異,難得之貨,無遠不臻,珍玩之作, 無時能止.上好奢靡,望下敦樸,未之有也. 末作滋興,而求豐實,其不可得,亦已明矣. 此其終不,克終五也.農本商末,本立道生. 貞觀之初,求賢如渴,善人所舉,信而任之, 取其所長,恆恐不及.近歲以來,由心好惡, 或眾善舉,而用或一,毀而棄之,或積年任, 而用或一,朝疑而遠.行有素履,事有成跡, 所毀之人,未必可信,於之所舉,積年之行, 不應頓失,於一朝也.君子之懷,蹈仁義而, 弘大德也;小人之性,好讒佞而,以為身謀, 陛下不審,察其根源,而輕為之,臧否是使, 守道者其,日疏干求,者日以進.所以大臣, 人思苟免,莫能盡力.此其漸不,克終六也.
【原文】
立身成敗,在於所染,蘭芷鮑魚,與之俱化①,慎乎所習 ,不可不思。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不私於物,惟善是與,親愛君子,疏斥小人。今則不然,輕褻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遠之;輕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則不見其非,遠之則莫知其是。莫知其是,則不間而自疏;不見其非,則有時而自昵。昵近小人,非致理之道;疏遠君子,豈興邦之義?此其漸不克終四也。
【注釋】
①蘭芷鮑魚,與之俱化:蘭芷,香草。鮑魚,鹽漬之魚,味咸臭。【說苑·雜言】:『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意謂長期親近什麼人,就會變成什麼人。
【譯文】 君子立身為人,成敗的關鍵之一在於所處環境的影響,入芝蘭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知其臭,每個人要受到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對於習慣不可不慎重,不可不深思。陛下在貞觀初期,勵精圖治,注重名節,不存私慾,樂於施與,親近重用君子,疏遠貶斥小人。現在卻恰恰相反,親近小人,疏遠君子。疏遠君子,是敬而遠之;親近小人,是輕信重用。太近就看不到別人的缺點,太遠就不知道別人的正確。不知道君子的正確,其結果不是有意離間就是會自然疏遠君子;不辨小人的缺點,那麼就會主動去親近他們。親近小人,不是治國之道;疏遠君子,就能夠使國家興盛嗎?這是朝廷不能善終的表現之四。
【原文】
【書】曰:『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人乃足。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獸弗育於國。』陛下貞觀之初,動遵堯、舜,捐金抵璧,反朴還淳。頃年以來,好尚奇異,難得之貨,無遠不臻,珍玩之作,無時能止。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樸,未之有也。末作滋興①,而求豐實,其不可得亦已明矣。此其終不克終五也。【注釋】
①滋興:繁興。
【譯文】
【尚書】說:『不做徒勞無益的事來妨礙有益的事,大功才會告成;不要用奇珍異寶來迷惑人們的心靈,使他們輕賤日常之物,只有這樣老百姓才會知足。狗、馬這些家畜不是因為本性會被馴服而不被飼養(家畜如果不是適應於本地水土的不飼養),而珍禽異獸則因為自然的野性所以才不會出產在國內(珍禽異獸,國內不飼養)。』陛下在貞觀初期,仿效堯、舜,棄絕金銀珠寶,返璞歸真。可是近年來,獵奇之心日起,奇珍異寶之類中原罕見之物,源源不斷地從偏遠的異域運送過來。皇上自己嗜好奢侈品,卻希望黎民百姓保持淳樸的民風,這怎麼可能呢?朝廷不為民造福(奇巧末業興盛,不以農為本),卻奢望國富民強,很顯然這是辦不到的。這是朝廷不能善終的表現之五。
【原文】
貞觀之初,求賢如渴,善人所舉,信而任之,取其所長,恆恐不及。近歲以來,由心好惡,或眾善舉而用之,或一人毀而棄之,或積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遠之。夫行有素履①,事有成跡,所毀之人,未必可信於所舉,積年之行,不應頓失於一朝。君子之懷,蹈仁義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讒佞以為身謀,陛下不審察其根源,而輕為之臧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進。所以人思苟免,莫能盡力。此其漸不克終六也。【注釋】
①素履:即素行,一貫的作為。
【譯文】 貞觀初期,朝廷求賢若渴,只要有人推舉好的人才,都能夠信任並加以任用,讓他們發揮長處,唯恐錯失人才。但近年來,在任用人才上顯得隨心所欲。對於人才,朝廷或者因為許多人共同推薦而任用他,或者因為個別人的詆毀而罷免他,或者根據多年的政績而任用他,或者因為一時的懷疑而疏遠他。一個人的行為處世有自己的原則,受人詆毀的人,未必真的行為不端,多年形成的品行,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全改變。君子有自己的襟懷,他們行仁義之事而弘揚道德;小人也有自己的品行,他們喜好用讒言中傷別人從而為自己謀取私利。陛下不明察事情的根源,就輕易賞罰,這樣做,會使堅守君子之道的人日漸疏遠,而讓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逐漸得逞。所以現在大臣們都在考慮如何才能保全性命和官職,沒有誰再願意為國盡職盡忠。這是朝廷不能善終的表現之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