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第十二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阅读电子书 现代汉语 本章用现代汉语怎么理解呢? 有子说,“礼的使用,以能中节和谐为可贵。先王的王道,就是因此而至善至美。用礼的大小轻重,都以中节适度,能和谐为原则,该用大礼就不用小礼,该用小礼就不用大礼。但是知道凡事必须中节适度,以为这样就可以和谐了,不需要用礼来节制,这也是不可行的,礼本来就是先王为了处事中节适度,以至于和谐,才制定的。” 《论语新解·学而篇》有子说:“礼之运用,贵在能和。先王之道,其美处正在此,小事大事都得由此行。但也有行不通处。只知道要和,一意用和,不把礼来作节限,也就行不通了。” 《论语译注·学而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国家,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理解思路 本章的理解要点有哪些? 一、《中庸》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谓节,即如竹节,都是大小有度的;中节就是凡事都有节度。处事中节,礼用适度,就能和谐协作; 二、礼的发明,就是为了轻松地做到中节和谐,因此,可以说礼是做到和谐的必须手段。 中心思想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凡为人处事,应当以礼为节制,达到和谐的状态。 思维启发 那么本章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首先,凡事都应该讲究一个和字,这样才能很好的处理事情; 其次,我们应该学习礼法,有礼才和谐相处,畅行天下; 最后,礼不能乱用,什么样的场景就用什么样的礼,不能过度,也不能不足。 词语注释 ⑴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先生《论语疏证》说:“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说文》云:‘龢,调也。’‘盉,调味也。’乐调谓之龢,味调谓之盉,事之调适者谓之和,其义一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 ⑵有所不行,皇侃《义疏》把这句属上,全文便如此读:“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他把“和”解为音乐。说:“此以下明人君行化必礼乐相须,……变乐言和,见乐功也,……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者,言每事小大皆用礼。而不以乐和之,则其政有所不行也。”这种句读法值得考虑,但把“和”解释为音乐,而且认为“小大由之”的“之”是指“礼”而言,都觉牵强,特为注出,以供大家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