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篇】第十四章: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閱讀電子書 現代漢語 本章用現代漢語怎麼理解呢? 孔子說,『德高望重的人,飲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安樂,以避免在滿足的環境中遺忘困苦的憂患。他們處事敏捷,言辭謹慎,以避免言行不一,失信不義。他們喜歡接觸有道之人,來匡正自己,可以說是非常喜好學習他人的學問和經驗了。』 【論語新解·學而篇】先生說:『君子,飲食不求飽,居處不求安,敏疾地做事,謹慎地說話,又能常向有道之人來辨正自己的是非,這樣可算是好學了。』 【論語譯註·學而篇】孔子說:『君子,吃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理解思路 本章的理解要點有哪些? 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安樂足以令人迷失在橫欲之中。 二、滿招損,謙得益。保持在飲食、居住等生活條件中有所不足,才能令人奮進,有所成就。 三、德行在於行動,只有堅持行動有果,一個人的德行才令人敬仰。如果言辭不慎,或在行動之前就大言不慚,很容易招惹小人忌恨,導致行動失敗,致使自己失信不義於人。 四、人的修成,在於行動。人生有涯,行動有限,如果要取得大的修成,就必須站在已經有一定修成的人的肩上。學習有道之人,往往比學習書本知道更有效。 中心思想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學文與行踐是相互相成,不可缺一的。聰明的人,都會以行踐爲主,學文爲輔。 思維啟發 那麼本章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首先,在生活實踐中,堅持生活條件有所不足; 其次,通過有所不足的生活條件,激發自己的奮進精神; 再次,先行動,再言說,這樣能提升自己在別人面前的信義形象; 最後,選擇有道之人,信義之人,有激情,有理想的人做朋友。 詞語注釋 ⑴君子,【論語】的『君子』有時指『有位之人』,有時指『有德之人』,但有的地方究竟是指有位者,還是指有德者,很難分別,此處大概是指有德者。 ⑵正,【論語】『正』字用了很多次,當動詞的,都作『匡正』或『端正』講,這裡不必例外,一般把『正』字解爲『正其是非』,『判其得失』,我所不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