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卷3內篇問(上)詩解22景公問聖人之不得意何如晏子對以不與世陷乎邪23景公問古者君民用國不危弱晏子對以文王24景公問古之蒞國者任人如何晏子對以人不同能 題文詩:景公問曰:聖人之不,得意何如?晏子對曰: 君上作事,反天時從,政逆鬼神,藉斂殫民; 四時易序,神祇並怨;忠道不聽,薦善不行, 賚諛過者,罪救失者.是故聖人,伏匿隱處, 不干長上,潔身守道,不與世陷,乎邪故卑, 而不失義,瘁不失廉.此聖人之,不得意也. 又曰聖人,得意何如?晏子對曰:世治政平, 舉事合天,藉斂和民;樂及其政,遠者懷其, 德也四時,不失序風,雨不降虐;天明象贊, 地長育而,具物神降,福而不靡,民服其教, 而不偽詐;治無怨業,居無廢民;此聖得意. 景公問曰:古者君民,而不之危,用國不弱, 惡乎失之?晏子對曰:嬰聞以邪,蒞國以暴, 和民者危;修道要利,得所求而,返邪者弱. 古者文王,修德不以,要利滅暴,不以順紂, 干崇侯暴,禮梅伯醢,是以諸侯,明乎其行, 百姓通乎,其德是故,君民不危,用國不弱. 景公問曰:古之蒞國,治民者其,任人何如? 晏子對曰:地不同性,任以一種,責其俱生, 不可得也;人不同能,倘任之以,一事不可, 責其遍成;責焉無已,雖至智者,有不能給, 求焉無饜,天地雖有,不能贍故,明王任人, 諂諛不邇,乎其左右;阿黨不治,乎本朝也; 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彊其拙. 任人大略.聖君真情,因人制宜,知人善任. 【原文】景公問聖人之不得意何如晏子對以不與世陷乎邪第二十二景公問晏子曰:『聖人之不得意何如?』晏子對曰:『上作事反天時,從政逆鬼神,藉斂殫百姓;四時易序,神祇並怨;道忠者不聽,薦善者不行,諛過者有賚,救失者有罪。故聖人伏匿隱處,不干長上,潔身守道,不與世陷乎邪,是以卑而不失義,瘁而不失廉。此聖人之不得意也。』『聖人之得意何如?』對曰:『世治政平,舉事調乎天,藉斂和乎百姓;樂及其政,遠者懷其德;四時不失序,風雨不降虐;天明象而贊,地長育而具物;神降福而不靡,民服教而不偽;治無怨業,居無廢民;此聖人之得意也。』 【譯文】 齊景公問晏子說:『聖人不得意時怎樣?』晏子回答說:『君上作事違反天命,治理國家違背鬼神的意志,徵收賦稅搜刮盡百姓;四時顛倒次序,神靈都怨恨他;不聽取進獻的忠言,不做進諫的善行,掩過飾非的人有獎賞,挽救失誤的人有罪。所以,聖人隱居,不去干謁君上,潔身以守道,不與世人一同陷於邪惡,所以地位卑微卻不失道義,生活困苦不失廉潔。這就是聖人不得意的樣子。』『聖人得意時怎樣?』回答說:『世道清明、政治平穩,作事合於天意,徵收賦稅適合百姓的承受力;百姓喜歡這樣的政治,遠方的人嚮往他的德行;四時不顛倒次序,風雨不成災;上天顯示徵象而表明自己的讚賞,土地長育而供獻萬物;神靈降下福運而不損害他,百姓服從教化而不欺詐;治理上不構怨於百姓,生活中沒有遊手好閒之人。這就是聖人得意的情形。』【原文】景公問古者君民用國不危弱晏子對以文王第二十三景公問晏子曰:『古者君民而不危,用國而不弱,惡乎失之?』晏子對曰:『嬰聞之,以邪蒞國,以暴和民者危;修道以要利,得求而返邪者弱。古者文王修德,不以要利,滅暴不以順紂,干崇侯之暴,而禮梅伯之醢,是以諸侯明乎其行,百姓通乎其德,故君民而不危,用國而不弱也。』 【譯文】
齊景公問晏子說:『古代的國君統治百姓而沒有危險,使用國力而不會貧弱,怎麼樣會違背這種情況呢?』晏子回答說:『我聽說,以邪行統治國家,以殘暴統一百姓的會有危險;修明道義來求取私利,得到好處便歸於邪惡的,就會貧弱。古時周文王修明德義,不以此求私利,滅除殘暴不來助紂爲虐,干犯崇侯的暴行,而禮待梅伯的被醢,因此,諸侯彰明他的德行,百姓傳揚他的美德,所以統治百姓而沒有危險,使用國力而不會貧弱。』【原文】景公問古之蒞國者任人如何晏子對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景公問晏子曰:『古之蒞國治民者,其任人何如? 』晏子對曰:『地不同生(1),而任之以一種,責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責遍成。責焉無已,智者有不能給,求焉無饜,天地有不能贍也。故明王之任人,諂諛不邇乎左右,阿黨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長,不彊其短,任人之工,不彊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譯文】
齊景公問晏子說:『古代統治國家治理人民的人,他們是怎樣用人的?』晏子回答說:『土地的性能不同,只能適應一種植物生長,要求它能生長所有的植物是不可能的;人的能力不同,只能適合做某一方面的事,不能要求他勝任所有的事情。要求他們沒有止境,再聰明的人也不能滿足。要求他們沒有滿足,天地也不能供得上他們。所以,聖明之君任用人,諂諛之人不能靠近他的左右,結黨營私的人不能在他的朝廷任職;取人的長處任用,而不強求其所不擅長的,取人精巧之處任用,而不強求其所拙,這就是使用人的大致原則。』 【注釋】
〔1〕 王念孫云:「案『地不同生』文義不明,治要『生』作『宜』,是也。今作『生』者,涉下文『俱生』而誤。周官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故曰『地不同宜』。」◎俞樾云:「案古『生』『性』字通用,周官大司徒職曰『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讀『生』爲『性』。然則此文『生』字亦當讀爲『性』,『地不同性』,即所謂『辨五地之物性』也。治要作『宜』,蓋不知『生』爲『性』之假字而改之,未足據。」◎則虞案:俞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