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晏子春秋】卷4內篇問(下)詩解20叔向問事君徒處之義奚如晏子對以大賢無擇(真賢難得)題文詩:
叔向問乎,晏子事君,之倫徒處,之義奚如?
晏子對曰:事君之倫,智慮足以,安國譽厚,
足以導民,和柔足以,懷眾不以,廉上爲名,
行不悖民,以爲上也;潔於治己,不飾過以,
求先不讒,諛以求進,不阿以私,不誣所能,
以爲次也;盡力守職,不怠奉官,從上不隋,
畏上是故,不苟忌罪,故不邪僻,以爲下也.
事君之倫.及夫大賢,則徒處與,有事無擇,
隨時宜也.有所謂之,君子能不,足以補上,
退處不順,上治唐園,考捆扉履,共恤上令,
弟長鄉里,不夸其言,不愧其行,真君子也.
不以君上,爲本又不,以民爲憂,內不恤家,
不顧身游,夸言愧行,自憂饑寒,不及醜儕,
命曰狂僻,之民明上,之所禁也,進也不能,
及上退也,不能徒處,作也窮於,富利之門,
怠其志於,畎畝之業,窮通行無,常處之慮,
佚於其心,利通不能,窮業不成,命曰處封,
之民明上,之所誅也.有智不足,以補助君,
有能不足,以勞利民,俞身徒處,謂之傲上,
苟進不擇,所道苟得,不知所惡,謂之亂賊.
身無益君,能無利民,飾徒處義,揚輕上名,
謂之亂國.明君在上,不免其罪.叔向曰賢,
不肖性夫!吾每有問,未嘗自得.大賢難得,
君子慎獨,特立獨行,真情利民,非爲名利.
【原文】
叔向問事君徒處之義奚如晏子對以大賢無擇第二十
叔向問晏子曰:『事君之倫,徒處之義奚如?』
晏子對曰:『事君之倫,知慮足以安國,譽厚足以導民,和柔足以懷眾,不廉上以爲名,不倍民以爲行,上也;潔於治己,不飾過以求先,不讒諛以求進,不阿以私,不誣所能,次也;盡力守職不怠,奉官從上不敢隋,畏上故不苟,忌罪故不辟,下也。三者,事君之倫也。及夫大賢,則徒處與有事無擇也,隨時宜者也。有所謂君子者,能不足以補上,退處不順上,治唐園,考菲履,共恤上令,弟長鄉里,不夸言,不愧行,君子也。不以上爲本,不以民爲憂,內不恤其家,外不顧其身游,夸言愧行,自勤於饑寒,不及醜儕,命之曰狂僻之民,明上之所禁也。進也不能及上,退也不能徒處,作窮於富利之門,畢志於畎畝之業,窮通行無常處之慮,佚於心,利通不能,窮業不成,命之曰處封之民,明上之所誅也。有智不足以補君,有能不足以勞民,俞身徒處,謂之傲上,苟進不擇所道,苟得不知所惡,謂之亂賊。身無以與君,能無以勞民,飾徒處之義,揚輕上之名,謂之亂國。明君在上,三者不免罪。』
叔向曰:『賢不肖,性夫!吾每有問,而未嘗自得也。』
【譯文】
叔向問晏子說:『出仕爲官的人,退居閒處的原則是什麼?』晏子回答說:『出仕事奉國君的人,智謀足以使國家安定,聲譽之高足以引導百姓,寬和仁慈足能安撫眾人,不廉潔於上來求取名譽,不違背百姓的利益行事,是最好的;潔身自律,不掩蓋錯誤來求得尊崇,不阿諛奉承求得重用,不偏袒私黨,不吹噓自己的能力,是次一些的;竭盡全力恪守職責不懈怠,事奉上司與君王不惰怠,因爲敬畏上司的原因而不馬虎,因爲害怕刑罰而不做邪僻之事,是下一等的。這三種情況,就是事奉君王的三種人。
至於大賢之人,退身閒居與出仕事君沒有差別,不過因時制宜罷了。有一些稱爲'君子」的人,能力不足以補益君王,退身獨處不順君意。他們耕種田地,編結草鞋,恭守君王之法令,友愛同輩,尊敬鄉里,不誇誇其談,不譁眾取寵,是君子。不把君王視爲根本,不以百姓之事爲憂,在內不體恤他的家人,在外不顧及朋友,自怨自艾勞苦窮困不如同輩,叫他們爲狂妄邪僻之人,是聖明的國君所禁用的。進身而不被君王任用,退身不能閒居,不能進身於富利之門,不甘心於從事農業生產。窮困與顯達都沒有長久的打算,一味放縱心志,不能做到富貴顯達,一事無成,稱之爲淺陋閉塞之人,聖明的君主將懲罰他們。有智謀而不用來輔助君王,有能力而不用來爲百姓作事,苟且獨處,叫做傲視君王,苟且求進不擇手段,苟且獲取不知羞恥,叫做亂賊。自身不能有益國君,能力不爲百姓做事,美化自己閒居獨處的德義,宣揚輕視君王的名義,叫做亂國之人。聖明的君主在上,這三種人都不能免於罪責。』叔向說:『賢與不肖,是天性啊!我每次都詢問他,但從未得到(他那樣的賢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