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卷7外篇(上)诗解15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礼者纲常节正人伦) 题文诗:公与晏子,立曲潢上,望见齐国,问晏子曰: 后世孰将,践有齐国?晏子对曰:非贱臣之, 所敢议也.曰胡必然?倘若得者,无失则虞, 夏常存矣.晏子对曰:臣之闻见,不足以知, 之者智也;先言而后,当者惠也.夫智与惠, 君子之事,臣也奚足,以知之乎!虽然臣请, 陈其为政:君强臣弱,政之本也;君唱臣和, 教之隆也;刑罚在君,民之纪也.今田无宇, 二世有功,于国而又,利取分寡,公室兼之, 国权专之,君臣易施,能无衰乎!婴亦闻之, 臣富主亡.由是观之,其无宇后,无几齐国, 田氏国也?婴老不能,待公事公,若即世政, 不在公室.公曰柰何?对曰惟礼,可以已之, 其在礼也,家施不及,国民不懈,货不移一, 工贾不变,士不滥夸,官不谄怠,大夫也能, 不收公利.景公曰善;今知礼之,可以为国. 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立; 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 姑慈妇听,礼之经也.君令不违,臣忠不二, 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 夫和而义,妻柔而贞,姑慈而从,妇听而婉, 礼之质也.公曰善哉!寡人迺今,知礼之尚. 晏子曰礼,先王所以,临天下也,以教其民, 是故尚之.礼者情理,真情至正,正己正人, 真礼适宜,知止不殆,礼者纲常,节正人伦. 【原文】 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景公与晏子立曲潢之上,望见齐国,问晏子曰:『 后世孰将践有齐国者乎?』晏子对曰:『非贱臣之所敢议也。』公曰:『胡必然也?得者无失,则虞、夏常存矣。』晏子对曰:『臣闻见不足以知之者,智也;先言而后当者,惠也。夫智与惠,君子之事,臣奚足以知之乎!虽然,臣请陈其为政:君强臣弱,政之本也;君唱臣和,教之隆也;刑罚在君,民之纪也。今夫田无宇二世有功于国,而利取分寡,公室兼之,国权专之,君臣易施,能无衰乎!婴闻之,臣富主亡。由是观之,其无宇之后无几,齐国,田氏之国也?婴老不能待公之事,公若即世,政不在公室。』公曰:『然则柰何?』晏子对曰:『维礼可以已之。其在礼也,家施不及国,民不懈,货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谄,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今知礼之可以为国也。』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立。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之经也。君令而不违,臣忠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贞,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质也。』公曰:『善哉!寡人迺今知礼之尚也。』晏子曰:『夫礼,先王之所以临天下也,以为其民,是故尚之。』15【译文】 景公与晏子站在曲潢上面,远远看见齐国,问晏子说:『后世谁将登上齐国的王位呢?』晏子回答说:『这不是微臣敢谈论的事情。』景公说:『为何这样呢?得到天下而不再失去,那么虞舜、夏禹就永远都在了。』晏子回答说:『我听说,未见事情的全部就能知道其实质的人,是聪明人。先下结论而后来事实与之相符的人,是智慧之人。那聪明与智慧,是君子的事情,我怎么能有这二者呢!即使这样,我请求讲述一下为政之道:君王强大而臣子弱小,是为政的根本;君王倡导而臣子附和,教化就会兴隆;刑罚的权利在君王手中,百姓便有了纲纪。现在田无宇两代皆有功于国家,而又适当地收取赋敛再分给贫乏之人。公室他有份,国家权柄他也专擅,君臣施与关系倒逆,王权能不衰微吗!我听说,臣子富强则君王衰亡,如此看来,大概田无宇之后不长时间,齐国,便成为田氏的国家了。我老了,不能再为您办事了,君王如果去世,政权就不在您家了。』景公说:『这可怎么办?』 晏子回答说:『只有用礼能制止这种结果。在礼的规定中,大夫的施舍不能超过国家,百姓不懈怠,财物不流入一处,工商业的人不变诈,士人不夸夸其谈,官吏不谄媚,大夫不收取国家的利益。』景公说:『好。现在我知道礼可以治国了。』晏子回答说:『礼可用来治理国家是长久之计呀,可以与天地同存。君王有德而臣子忠诚;父亲仁慈而儿女孝顺;兄长仁爱而兄弟恭敬,丈夫和气而妻子柔顺贞淑,婆婆仁慈宽厚而媳妇顺从温婉,这是礼的基本内容。』景公说:『好啊!我现在知道礼的重要了。』晏子说:『礼,是先王用来治理天下的,用它来教化百姓,所以它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