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過秦論】中詩解2德民民義二世無德苛斂民窮易與為非 題文詩:
秦二世立,今天下人,莫不引領,而觀其政. 夫寒者利,裋褐飢者,甘糟糠也.天下囂囂, 新主之資.此言勞民,之易為仁.向使二世, 有庸主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憂海內患, 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封功臣後, 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國刑戮, 去其收孥,污穢之罪,使反鄉里;發倉廩散, 財幣以賑,孤獨窮困;輕賦少事,佐百姓急; 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人,皆得自新, 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望,而以盛德, 以與天下,天下息矣.四海內皆,歡然各自, 安樂其處,惟恐有變.雖有狡害,之民而無, 離上心則,不軌臣無,以飾其智,暴亂奸弭. 秦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 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 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 百姓困窮,主不收恤.如此然後,奸偽並起, 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之民,相望於道, 天下苦之.自群卿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 之心親處,窮苦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亂. 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借,公侯之尊, 奮臂大澤,天下響應,其民危也.故先王者, 能見終始,不變能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 之道務在,安之而已.下雖有逆,行臣必無, 響應之助.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也, 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 身在於戮,正之非也.二世之過.咎由自取. 【原文】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雖有狡害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然後奸偽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借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於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譯文】 當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沒有人不伸長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凍的人穿上粗布短襖就覺得很好,挨餓的人吃上糟糠也覺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執正的憑藉。這就是說勞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貞賢能的人,君臣一心,為天下的苦難而憂心,喪服期間就改正先帝的過失,割地分民,封賞功臣的後代,封國立君,對天下的賢士以禮相待,把牢獄裡的犯人放出來,免去刑戮,廢除沒收犯罪者妻子兒女為官家奴婢之類的雜亂刑罰,讓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鄉。打開倉庫,散發錢財,以賑濟孤獨窮困的士人;減輕賦稅,減少勞役,幫助百姓解除急困;簡化法律,減少刑罰,給犯罪人以把握以後的機會,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變節操,修養品行,各自謹慎對待自身;滿足萬民的願望,以威信仁德對待天下人,天下人就歸附了。如果天下到處都歡歡喜喜安居樂業,唯恐發生變亂,那麼即使有奸詐不軌的人,而民眾沒有背叛主上之心,圖謀不軌的臣子也就無法掩飾他的奸詐,暴亂的陰謀就可以被阻止了。
二世不實行這種辦法,破壞宗廟,殘害百姓,比始皇更加暴虐無道,重新修建阿房宮,使刑罰更加繁多,殺戮更加嚴酷,官吏辦事苛刻狠毒,賞罰不得當,賦稅搜刮沒有限度,國家的事務太多,官吏們都治理不過來;百姓窮困已極,而君主卻不加收容救濟。於是奸險欺詐之事紛起,上下互相欺騙,蒙受罪罰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後相望,連綿不斷,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難。從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處窮苦之境,到處都不得安靜,所以容易動亂。因此陳涉不憑商湯、周武王那樣的賢能,不借公侯那樣的尊貴,在大澤鄉振臂一呼而天下響應,其原因就在於人民正處於危難之中。
所以古代聖王能洞察開端與結局的變化,知道生存與滅亡的關鍵,因此統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專心致力於使他們安定罷了。這樣,天下即使出現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沒有人響應,得不到幫助力量了。所謂『處於安定狀態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義,處於危難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壞事』,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尊貴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擁有天下,而自身卻不能免於被殺戮,就是由於挽救傾覆局勢的方法錯了。這就是二世的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