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卷24文儆解詩解何向非利痛維生樂禮維生義私維生抗抗維生奪 題文詩:
維周文王,告夢懼後,嗣之無保,庚辰乃詔, 太子發曰:汝敬之哉!民物多變,何向非利, 利維生痛,痛維生樂,樂維生禮,禮維生義, 義維生仁.嗚呼敬之!民之適敗,上行下效, 何向非私,私維生抗,抗維生奪,奪維生亂, 亂維生亡,亡維生死.嗚呼敬之!慎守勿失, 以詔有司,夙夜勿忘,若民向引.何慎非遂, 遂時不遠,非本非標,非微非煇,壤而非壤, 倘不高水,非水不流.嗚呼敬之!悖本者槁. 何葆非監,不維一保,監順天時,維能周於, 民之所適,敗無有時,盍後戒之,後戒謀之, 念念勿擇.趨利避害,人之常情,治國有常, 富民為本,教民仁義,化性起偽,導民向善,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非義不受,非正不取.
【逸周書·文儆解第二十四】題解:文,文王。做,即敬,戒也。取義於篇中之『敬』。此篇乃文王戒太子發保本行善,『慎守勿失』,統治者只能充當百姓的嚮導,將百姓引向善處。
【原文】
維文王告夢,懼後嗣之無保,庚辰詔太子發曰:『汝敬之哉!民物多變,民何鄉非利,利維生痛,痛維生樂,樂維生禮,禮維生義,義維生仁。嗚呼,敬之哉!民之適敗,上察下遂信,何鄉非私,私維生抗,抗維生奪,奪維生亂,亂維生亡,亡維生死。嗚呼,敬之哉!汝慎守勿失,以詔有司,夙夜勿忘,若民之向引。汝何慎非遂,遂時不遠,非本非標,非微非煇壤非壤,不高水,非水不流。嗚呼,敬之哉!倍本者槁。汝何葆非監,不維一保監順時,維周於民之適,敗無有時,盍後戒,後戒謀,念勿擇。』
【譯文】 文王告訴左右之人,連做夢都擔心後嗣不能守住基業。庚辰這天,教誨太子發說:『你要警戒啊!百姓的情性多變。百姓為何趨向那有利之處?趨利有害則生苦痛,知苦痛則知足而樂,活得快樂則能守禮節,守禮節則會處事合宜,會處事則待人必好。
啊呀,警惕啊。民眾會亂來,在上者細察下面才有誠實。為什麼嚮往那私利?謀私利必生對抗,相對抗就生劫奪,相劫奪就生動亂,動亂就生逃離,逃離必生死亡。
啊呀,警惕啊。你要慎守不要丟失,命令各級官吏,早晚不要忘記,要像百姓的嚮導。你為何謹慎你的行為?行動的時機並不遙遠。沒有根本就沒有末梢,沒有微亮就沒有光輝。土,沒有土就不再增高;水,沒有水就不流淌。
啊呀,警惕啊。背離根本的就枯槁。你為何保住那根本的堅固?不只是一個固住根本順應時機,還要懂得民眾會亂來,沒有法控制。後戒啊後戒,要反覆考慮,不要厭倦!』 【分段釋義】 【原文】維文王告夢,懼後嗣之無保,庚辰詔太子發曰:『汝敬之哉!民物多變,民何鄉非利,利維生痛,痛維生樂,樂維生禮,禮維生義,義維生仁。
【釋文】周文王據夢境獲悉姬周有帝王之命,卻又擔心後代不能確保長治久安。那年那月的庚辰日,叫來太子發,並教導他說:『你務必敬畏並牢記這些話。民眾和萬物都會變化無常,渴求利益是民眾生活的動力和方向。任何人一旦渴望得到利益,其人心就會焦慮、折磨和痛楚;凡有過焦慮、折磨和痛楚後,人才會懂得何謂快樂和幸福。人們得到了快樂幸福後,才會明白為何要建立禮儀制度;而要建立禮儀制度,又必須要遵循道義;而要遵循道義,則需要民眾崇尚和擁戴知人愛人的誠心。
【原文】嗚呼,敬之哉!民之適敗,上察下遂信。何鄉非私,私維生抗,抗維生奪,奪維生亂,亂維生亡,亡維生死。
【釋文】願天地保佑我們,務必要敬天畏地啊!民眾之所以趨向失信而混亂,根本在於上行下效。凡是人都會有私心,有私心就會有人與人之間的對抗;人與人一旦存在對抗,進而就是相互爭奪搏鬥;有爭奪搏鬥就容易造成混亂,混亂必定導致傷害逃亡,而遭受傷害並被迫逃亡,則是國家和民眾最不該面對的'生死關頭」。
【原文】嗚呼,敬之哉!汝慎守勿失,以詔有司,夙夜勿忘,若民之向引。汝何慎非遂,遂時不遠,非本非標,非微非煇。壤非壤,不高水,非水不流。
【釋文】願天地保佑我們,務必對於天地常識,心存敬畏和虔誠啊!你務必要恪守這些原則,並且一刻也不能放鬆,還要昭告所有官員,白天與黑夜都不能懶散放鬆自己,這樣才能引導民眾不迷失方向。在言行舉止上,你自己最應該防範什麼情況呢?這就是表現出來的個人修養,務必防範不夠獨特鮮明,避免目的不明確和目標不突出,避免給人一種形象模糊不清的感覺印象。這就如同孕育萬物的土壤,如果總是處在水源的高處,必能幹涸貧瘠,所導致原因並非是水的不流動。(註:古代帝王自稱孤家、寡人、不穀等,『不穀』即『丕谷』即谷底、山谷最低端,唯如此胸懷若谷,才能海納百川。)
【原文】嗚呼,敬之哉!倍本者槁。汝何葆非監。不維一,保監順時,維周於民之適。敗無有時,盍後戒,後戒謀,念勿擇。』
【釋文】願天地保佑我們,務必要懂得有所敬畏啊!從來失去根本者,必定枯槁。未來的你怎樣才能做到不失去有價值的借鑑呢?這就是始終要堅持一條原則:必須順天應時,必須首先選擇適合姬周民眾生存發達的道路。從來亡國敗家沒有固定時間,作為宗主帝王,必須要時刻戒備族群的生死存亡,務必深謀遠慮,務必念念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