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66|回覆: 1

[易學] [易經每日一講]毛澤東:『真正親知的是天下實踐着的人』!

[複製連結]
孫福萬 發表於 2022-12-29 20: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孫教授陪你學【周易】第802天

I 毛澤東寫於1937年的【實踐論】,雖然1951 年公開發表時才加上副標題:『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知和行的關係』,但這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著作,其實是始終和處處體現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的。

實踐和認知的辯證關係:就是知和行的關係

實踐和認知的辯證關係:就是知和行的關係

實踐和認知的辯證關係就是知和行的關係

II 比如【實踐論】中有一句話:『真正親知的是天下實踐着的人。』這裏的『親知』一詞,就出自先秦時代的著名學者墨子。我們知道,墨子肯定認識的來源是『聞知』間接經驗與『親知』直接經驗的結合,並特別重視『親知』。【實踐論】也講『一個人的知識,不外直接經驗的和間接經驗的兩種』,這裏還直接引用了『親知』一詞,很顯然是繼承了墨子的這個思想。

III 在中國思想史上,最重視『親知』的莫過於明末清初的『實學家』顏元顏習齋1635-1704。他強調只有『著取而納之口』,才能識別蔬菜的味道;只有通過『診脈、製藥、針灸、摩砭』的實踐,才能『療疾救世』。【實踐論】有段名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這與顏習齋的上述說法何其相似乃爾!

IV 一般地說,中國古人講『知行』問題,或者講『踐履』,主要還是側重於倫理道德的角度,與馬克思主義所界定的認識和實踐的涵義並不相同。比如【周易】於小畜卦後講履卦,【序卦傳】就說:『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者,禮也。』以『禮』釋『履』,應該就是這種思想的一種典型表現吧。

但正如汪澍白先生所言:『但過去也有一些人由於出身經歷不同而視野較為開闊。如墨子作過造車子的工匠,王船山在抗清鬥爭中曆盡艱辛,顏元、李塨兼操行醫賣藥之業……這些生活經歷促使他們的知行觀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倫理道德的範圍,觸及社會生產的領域,因而對毛澤東知行觀的演變產生了某種積極的影響。』【毛澤東思想與中國文化傳統】P31,廈門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已綁定手機
三代 發表於 2022-12-30 04:3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中國古代的『知』和『行』的理論,一直都是儒家的論述最完備,因為儒家的學說,就是總結的西周的王道政治學。
在論語裏,時不時都會強調一下知與行(文和質的關係),甚至知與識與行(學與思的關係)的關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