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盐铁论》卷29散不足诗解4古者食稗旅饮力作腊休无故不屠无出门祭今者酒食殽旅宾婚酒食无故烹杀祈岳望川
题文诗:
古者燔黍,食稗而捭,豚以相飨.及其后也,
乡人饮酒,老者重豆.少者立食,一酱一肉,
旅饮而已.及其之后,宾婚相召,豆羹白饭,
綦脍熟肉.而今民间,酒食殽旅,重叠燔炙,
满案臑鳖,脍鲤麑卵,鹑鷃橙枸,鲐鳢醢酰,
众物杂味.古者庶人,春夏耕耘,秋冬收藏,
昏晨力作,夜以继日.诗经有云:昼尔于茅,
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始播百谷.非𦝼腊不,
休息非祭,祀无酒肉.当今之时,宾婚酒食,
接连相因,析酲什半,弃事相随,虑无乏日.
古者庶人,粝食藜藿,非乡饮酒,𦝼腊祭祀,
无酒肉故,诸侯无故,不杀牛羊,大夫士亦,
不杀犬豕.当今之时,闾巷县佰,阡伯屠沽,
无故烹杀,相聚野外,负粟而往,挈肉而归.
夫一豕肉,得中年收,十五斗粟,以当丁男,
半月之食.古者庶人,鱼菽之祭,春秋之季,
修其袒祠.士有一庙,大夫三庙,以时有事,
于五祀盖,无出门祭.而今富者,以祈名岳,
望拜山川,椎牛击鼓,戏倡儛像,中等人者,
南居当路,水上云台,屠羊杀狗,鼓瑟吹笙.
贫穷人者,鸡豕五芳,卫保散腊,倾盖社场.
《原文》
古者,燔黍食稗,而捭豚以相飨。其后,乡人饮酒,老者重豆。少者立食,一酱一肉,旅饮而已。及其后,宾婚相召,则豆羹白饭,綦脍熟肉。今民间酒食,殽旅重叠,燔炙满案,臑鳖脍鲤,麑卵鹑鷃橙枸,鲐鳢醢酰,众物杂味。
【注释】捭,原作烨,今据王先谦说校改。“捭”(bai)同“焷”,煮的意思。豚(tun):小猪。相飨(xiang):用酒食招待客人。
重豆:几个盛肉的器具。《礼记·乡饮酒义》:“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志也。”旅饮:很多人一块有顺序地饮酒。
綦脍(qi kuai):细切的肉块。
殽(yao):同“肴”,熟的鱼、肉。旅:陈列。
臑(nao):同“胹”,煮熟煮烂的意思。鲤,原作腥,今据孙诒让说校改。鹑鷃(chun yan)即鹌鹑,一种鸟,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杂有暗黄色条纹,性好斗,肉可吃,味很美。橙构,原作撜拘,今据张敦仁说校改。橙、香橙。拘,即《史记·西南夷列传》“蜀枸酱”之“枸酱”,即蒟(ju)酱,是一种蔓生木本植物,果实像桑葚,可以调食,故叫做酱。鲐鳢(tai li):两种鱼名。酰(xi):醋。
【译文】古时候,人吃的是烧烤的黄米、稗子等杂粮,招待客人时才杀猪。后来,乡里的人在一起饮酒,老年人面前摆几碗肉(受到尊重),年青人则站着吃,只有一盘酱一碗肉,很多人聚在一起在顺序地饮酒罢了。再往后,举行婚礼招待客人,则用肉汤米饭,再加一些切细的肉块和熟肉。现在民间招待客人,鱼肉重迭,烤肉满桌,还有鱼鳖、鹿胎、鹌鹑、香橙、蒟酱,以及鲐、鳢、肉酱和醋,物丰味美。
《原文》
古者,庶人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昏晨力作,夜以继日。《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非𦝼腊不休息,非祭祀无酒肉。今宾昏酒食,接连相因,析酲什半,弃事相随,虑无乏日。
【注释】诗出《诗经·豳风·七月》。索绹(tao):编织绳索。亟:急速,赶紧。乘屋:盖屋。𦝼腊:见《孝养篇》注释。这里是指节日。
(古代的两种祭名。其祭多在岁终,故常并称。古时贫民,必待“𦝼腊”方得饮酒食肉。 )
昏:同婚。
析酲(ch6ng),原作:“折醒”,今据卢文弨、孙诒让说校改。析,解。酲,酒醉。见《汉书·礼乐志》应劭注。
【译文】古时候,春夏耕种除草,秋冬收割储藏,从清晨到夜晚,昼夜不停地劳动。《诗经》上说:“白天去割茅草,晚上编织草绳,赶紧修理房屋,以便明春播种。”不到节日不休息,不是祭祀不吃酒肉。现在来客和结婚都要办酒席,互相邀请,没有间断,常常是十个人醉倒五个,有的人放弃了工作而跟着别人去吃喝,不考虑自己缺吃少穿的日子。
《原文》
古者,庶人粝食藜藿,非乡饮酒、■腊祭祀无酒肉。故诸侯无故不杀牛羊,大夫士无故不杀犬豕。今闾巷县佰,阡伯屠沽,无故烹杀,相聚野外,负粟而往,挈肉而归。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十五斗粟,当丁男半月之食。
【注释】《礼记·王制》:“诸候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县陌,“县佰”当作“■(悬)伯,“■”即“枭”之本字。这里以“县伯”与“屠沽”对文,“县伯”亦屠人之类。
阡伯:即阡陌,田间小路。这里指农村。屠沽:杀猪卖肉的人,即屠户。挈(qie):手提着。
十五斗粟,当丁男半月之食:“斗”指汉时小斗(合近代二斤或三斤,十五斗合今四十五斤)。“十五斗粟”是一个人一月的口粮(《汉书·食货志》说每人一月食粟一石半),本文中的“十五斗粟”当指一个人半月的伙食费用。
【译文】古时候,老百姓平常吃粗粮和野菜,不是乡大夫举行宴会、节日和祭祀没有酒肉。所以诸侯不无故杀牛羊,大夫和士不无故杀猪狗。现在,街道上有屠人,农村里有屠户,随意宰杀牲口,在野外聚在一起吃喝,要买肉就背着粮食去,提着肉就回来了。要知道,买一头猪的价钱就等于一般年景一亩地的收入,十五斗粮食就相当于一个男子半月的伙食费用。
《原文》
古者,庶人鱼菽之祭,春秋修其袒祠。士一庙,大夫三,以时有事于五祀,盖无出门之祭。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儛像,中者南居当路,水上云台,屠羊杀狗,鼓瑟吹笙。贫者鸡豕五芳,卫保散腊,倾盖社场。
【注释】《公羊传·哀公六年》:常之母,有鱼菽之祭。”何晏注:“言鱼豆者,示薄陋无所有。”《礼记·礼器》:“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王制》:“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
《礼记·王制》:“大夫祭五祀。”五祀指司命、中霤(li))、国门、国行、公厉。“儛”同“舞”,舞蹈。像:木偶。
南居,杨树达疑为“南君”。当路:在路上。(杨树达说为神名)
卫保:祈求保佑。散腊:疑指腊祭后,割肉散发。
倾盖:“盖”,车盖。原为路上相遇,并车说话。这里形容祭祀时车和人很多。社场:祭祀的地方。
【译文】
古时候,老百姓用鱼和豆类来祭祀。春秋季节修理祖庙,士有一座祖庙,大夫有三座祖庙,按时从事五种祭祀活动,没有家门以外的祭祀。现在,富人祭祀就朝拜名山大川,击鼓杀牛,演戏和耍木偶。中等人祭祀在大路上朝南搭棚子,在水上搭起高台,屠羊杀狗,吹奏乐器,贫穷的人用鸡猪五味,祈求保佑,散发祭肉,祭祀时车盖如云,挤满社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