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5|回覆: 0

[其他] 【鹽鐵論】卷50險固詩解3大夫:仁治傷刑國必有備文學:義阻行善則昌行惡則亡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3-2 19:2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鹽鐵論】卷50險固詩解3大夫:傷刑國必文學:義阻行善則昌行惡則亡
題文詩:
大夫:楚自巫山,起方城山,屬巫黔中,
設捍關以,拒秦秦包,商洛崤函,以御諸侯.
韓阻宜陽,依闕,成皋太行,以安周鄭.
濱洛,築城阻山,帶河以保,晉國地.
趙結飛狐,句注孟門,以存邢代.燕塞碣石,
邪谷,繞援遼河.齊撫阿甄,關榮歷山,
太山,負海河.關梁,邦國之固,
而山川者,社稷之寶.徐人滅舒,春秋謂之,
輕易而.惡其無備,得物之易.故恤來兵,
傷刑.君子爲國,有不.可犯之難.
經有:重門擊拓,以待暴客.言素修備.
文學:阻險不如,阻義昔湯,以七十里,
爲政天下,舒以百里,亡於敵國.此其所以,
見惡也使,關梁足恃,六國不兼,於秦河山,
足保秦不,亡於楚漢.由此觀之:沖隆不足,
爲強高城,不足爲固.行善則昌,行惡則亡.
聖明王者,博愛遠施,外內合同,四海各以,
其職來祭,何擊拓待?春秋傳曰:諸侯之有,
關梁庶人,之有爵祿,非昇平興,自戰國始.
文功武備,文武兼修,不可偏廢,隆德重兵.

【原文】
大夫曰:楚自巫山起方城(1),屬巫、黔中(2),設捍關以拒秦(3)。秦包商、洛、崤、函以御諸侯(4)。韓阻宜陽、依闕(5),要成皋、太行以安周、鄭(6)。魏濱洛築城,阻山帶河,以保晉國(7)。趙結飛狐、句注、孟門以存邢、代(8)。燕塞碣石(9),絕邪谷(10),繞援遼(11)。齊撫阿、甄(12),關榮、歷(13),倚太山,負海河。關梁者(14),邦國之固,而山川者(15),社稷之寶也。徐人滅舒,【春秋】謂之取(16)。惡其無備(17),得物之易也。故恤來兵,仁傷刑(18)。君子爲國,必有不可犯之難。【易】曰:『重門擊拓,以待暴客(19)。』言備之素修也(20)。【注釋】
(1)巫山:在今四川省、湖北省兩省交界處。方城:即方城山,在今河南省葉縣。【荀子·議兵篇】:『楚人..汝、潁以爲險,江、漢以爲池,限之以雙林,緣之以方城。』楊倞註:『方城,楚北界山名也。』【淮南子·兵略篇】:『昔者,楚人地南卷沅、湘,北繞潁、泗,西包巴、蜀,東裹郯、邳,(從王念孫校)潁、汝以爲洫,江、漢以爲池,垣之以鄧林,綿之以方城。』許慎註:『方城,楚北塞也,在南陽葉也。』【漢書·地理志上】:南阻郡葉縣。』原註:『楚葉公邑,有長城號曰方城。』【水經注】十一引盛弘之【荊州記】:『葉東界有故城,始犨縣至■水達比陽界,南北聯綿數百里,號爲方城,一謂之長城。』
(2)巫:西漢時郡名。在今四川省巫山縣一帶。黔中:西漢時郡名。在今湖北省、四川省和貴州
省交界處。
(3)古關名。其地望有兩說,一爲【郡國志】說,在魚復,即今四川省奉節縣。【史記集解】及【史記索隱】皆從之。見【史記·楚世家】及【張儀傳】。一爲【括地誌】說,在巴山縣界,即今湖北省長陽縣。【括地誌】、【史記正義】、董說【七國考】、王先謙【漢書補註】皆從之。以資參考。
(4)商:山名,在今陝西省商縣。洛:指洛水,源出陝西省定邊縣東南白於山。東南流,經保安,等縣,至朝邑縣南入渭水,東入黃河。
(5)宜陽:在今河南省宜陽縣。伊闕:山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
(6)成皋:在今河南省汜水縣西北。太行:即今太行山。周、鄭:都指韓國。因周、鄭故地爲
韓占有,故即以周、鄭稱之。
(7)以保晉國:這裡指保衛魏國,因魏原屬晉國。
(8)飛狐:古關隘名,在今河北省淶源縣北蔚縣南。孟門:孟門山,在今河南省輝縣西。『邢』原作『荊』,因字形而誤。【史記·殷本紀】:『祖乙遷於邢。』【索隱】:『邢音耿,近代,本亦作'耿」,今河東皮氏縣有耿鄉。』【正義】:【括地誌】云:'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國也。」』【漢書·地理志下】:『趙國:襄國。本註:'故邢國。」』【方輿紀要·歷代州郡形勢】:『祖乙遷於耿。』註:『今山西省河津縣南十三里有耿城。』據此,邢、代既相近,且與上下文言恃險以固境內者正合,則『荊』爲『邢』之誤,可無疑義,今據改正。代:古國名,趙襄子滅之,置代郡,在今山西省東北部及河北省蔚縣等地。
(9)碣石:古山名。【漢書·地理志】右北平驪成縣下云:『大碣石山在縣西南,莽曰碣石。』
驪成故城在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又【漢書·武帝紀】文潁注云:『碣石在遼西絫縣。』絫縣故城在今河北省昌黎縣東南。山勢綿亙兩縣之間,故兩處所言地位不同。
(10)邪谷:【五代史·四夷傳附錄】:『胡嶠隨入契丹,至黑榆林,時七月,寒如深冬,又明
日,入斜谷,谷長五十里,高崖峻谷,仰不見日,而寒尤甚。『斜谷』即『邪谷』,明初本即作『斜谷』。
(11)遼:遼河,在今遼寧省。
(12)阿:阿城,在今山東省陽穀縣東北的阿城鎮。甄:地名,故城在今山東省濮縣東。
(13)榮、歷,疑作『濼、歷』。【水經·濟水注】:『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見【左桓傳】,亦爲鞌邑。』歷,歷山,在今山東省歷城縣南,又名千佛山。
(14)關梁,原作『梁關』,今據孫詒讓說乙正。明初本、太玄書室本、張之象本、沈延銓本、金蟠本正作『關梁』,今據乙正。本書【世務篇】:『罷關梁』。【和親篇】:『往者,通關梁。』都是作『關梁』的例證。
(15)『者』字原脫,今據孫詒讓說訂補。
(16)【公羊傳·僖公三年】:『徐人取舒。其言取之何?易也。』徐、舒,皆春秋國名。徐國故城在今安徽省泗縣北,舒國故城在今安徽省廬江縣西。
(17)上注引【公羊傳】,何休注云:『易者,言無守御之備。』
(18)傷刑:對實行法治有損害。
(19)語出【周易·繫辭】。重門:城門。拓:原文作『柝』,古字通用;打更巡夜用的木梆子。
(20)素:平常。
【譯文】
大夫說:楚國從巫山起到方城山,包括巫郡和黔中郡,設置捍關來抵抗秦國的進攻。秦國占有商山、洛水、崤山、函谷關等險要地勢以防禦六國諸侯。韓國把守險要的宜陽、伊闕和重地成皋、太行山來保護它占有的原周、鄭地方的安全。魏國靠近洛水修築長城,利用華山、黃河來保衛它占有的晉國領土。趙國把飛狐關、句注山、孟門山連接起來,是爲了保衛它占有的邢、代地方。燕國有天然關塞碣石山、邪谷,並有遼河環繞。齊國能據有阿城、甄城,在榮、歷設立關塞,是依仗泰山、背靠大海與黃河。可見邊防上的關口要塞,是保衛國家的屏障,山河,是保衛國家的寶貝啊。徐國滅掉舒國,【春秋】上記載是順手而取,就是憎恨舒國沒有防備,徐國容易得勝。所以,憐憫敵人就會招致戰禍,施行仁愛對實行法治有損害。君子治理國家,一定要設有敵人不可侵犯的防禦工事。【易】書上說:『在城門上敲梆子報警,是爲了對付來犯的敵人。』說的是平常就要有所準備啊。
【原文】
文學曰:阻險不如阻義,昔湯以七十里①,爲政於天下,舒以百里,亡於敵國。此其所以見惡也。使關梁足恃,六國不兼於秦;河山足保,秦不亡於楚、漢②。由此觀之:沖隆不足爲強③,高城不足爲固。行善則昌,行惡則亡。王者博愛遠施,外內合同,四海各以其職來祭④,何擊拓而待?【傳】曰:『諸侯之有關梁,庶人之有爵祿,非昇平之興,蓋自戰國始也⑤。』【注釋】
①『十』原作『千』,正嘉本、張之象本、沈延銓本、金蟠本作『十』,今據改正。【孟子·梁惠王下】、【公孫丑上】、【淮南子·泰族篇】都作『七十里』,就是很好的例證。
②楚:這裡指項羽,因其自稱『西楚霸王』。漢:這裡指劉邦。在秦滅亡後,項羽實行分裂割據,曾封劉邦爲『漢王』。
③沖隆:古時一種兵車,又見【淮南子·泰族篇】及【兵略篇】。【氾論篇】作『隆沖』,即【詩經·大雅·皇矣】的『臨沖』。毛【傳】:『臨,臨車也。沖,衝車也。』【釋文】云:『【韓詩】作'隆沖」。』『臨』、『隆』一聲之轉,故得通用。『隆沖』即『沖隆』,凡聯綿字,固可上下易位。
④【孝經·聖治章】:『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
⑤語本【公羊傳·隱公元年】『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何休注,惟此文未詳所出。
【譯文】
文學說:憑藉險要的地勢去阻擋敵人,不如靠施行仁義去阻擋。過去商湯王以方圓七十里的地方面而得到天下,舒國有方圓百里的地盤,卻被敵國滅掉。這就是不施行禮義的惡果。假使邊境上的關口要塞可以依賴,六國就不至於被秦國吞併;若是依靠河山足以保護國家,秦國就不至於被楚(項羽)、漢(劉邦)滅掉。由此可見:兵車稱不上強大,城牆再高也不一定說明國家鞏固。行善則昌盛,行惡就滅亡。君主對遠方的人實行博愛,就使內外和睦,所有國家都會前來稱臣祭祀我們的祖先,還要敲梆子防備敵人幹什麼呢?書上說:『諸侯邊境上有關口要塞,貧賤的人得到官職俸祿,這不是太平興旺的象徵,而是國家戰爭的開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