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治安策】詩解8天下之命懸於太子在早諭教而左右正則太子正天下定矣 題文詩:三代所以,長久以其,輔翼太子,有此具也, 及秦不然.其俗固非,貴辭讓也,所尚告訐; 非貴禮義,所尚刑罰.使趙高傅,胡亥而教, 之獄所習,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故, 胡亥今日,即皇位而,明日射人,以忠諫者, 謂之誹謗,進深計者,謂之妖言,視殺人若, 艾草菅然.豈惟胡亥,之性惡哉?彼其所以, 道之者非,其理故也.鄙諺有曰:不習爲吏, 視已成事.曰前車覆,後車之誡.三代之所, 以長久者,其已事可,知然而不,能從者是, 不法聖智.秦世所以,亟絕者其,轍跡可見; 然而不避,是後車又,將覆之夫,存亡之變, 治亂之機,其要在是.天下之命,懸於太子; 太子之善,在早諭教,與選左右.夫心未濫, 而先諭教,則化易成;開於道術,智誼之旨, 教之力也.若其服習,積貫則在,左右而已. 胡粵之人,生而同聲,嗜欲不異,及長成俗, 累數譯而,不能相通,有雖死不,相爲行者, 教習使然.臣故曰選,左右人早,諭教最急. 夫教得而,左右正則,太子正矣,太子正而, 天下定矣.尚書有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此時務也.政者正也,正己正人,風清氣正.
【原文】 夫三代之所以長久者,以其輔翼太子有此具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貴辭讓也,所上者告訐179也;固非貴禮義也,所上者刑罰也。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所習者非斬劓人180,則夷人之三族也。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豈惟胡亥之性惡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注釋】 179.告訐:責人過失或揭人陰私;告發。
180.劓(yì):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種酷刑。 【譯文】 夏、商、周三王朝之所以能長期維持統治,其原因就在於它們創設了教育、輔導太子的這套制度。到秦朝卻不是這樣。秦朝的風俗本來就不崇尚謙讓,它崇尚的是奸詐;本來就不崇尚禮義,它崇尚的是刑罰。秦始皇派趙高做胡亥的老師,教他學習斷案判刑。胡亥所學的,不是斬首級、割鼻子,就是滅人家的三族。所以,胡亥頭天當上皇帝,第二天就用箭射人,把忠心進諫的人說成誹謗朝廷,把有遠見卓識的人說成妖言惑眾,他把殺人看做割草一樣。難道說這僅僅是胡亥天性兇殘惡毒嗎?主要是趙高誘導胡亥學習的內容不符合正道的緣故。
【原文】 鄙諺曰:『不習爲吏,視已成事。』又曰:『前車覆,後車誡。』夫三代之所以長久者,其已事可知也;然而不能從者,是不法聖智也。秦世之所以亟絕者,其轍跡可見也;然而不避,是後車又將覆也。夫存亡之變,治亂之機,其要在是矣。天下之命,縣於太子;太子之善,在於早諭教181與選左右。夫心未濫而先諭教,則化易成也;開於道術智誼之指,則教之力也。若其服習積貫,則左右而已。夫胡、粵之人,生而同聲,耆欲不異,及其長而成俗,累數譯而不能相通,行者有雖死而不相爲者,則教習然也。臣故曰選左右早諭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則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書】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182。』此時務也。【注釋】
181.諭教:曉諭教誨。『太子之善,在於早諭教與選左右。』 胡三省注引顏師古曰:『諭,曉告也。』
182.一人:特指天子;慶,【詩傳】云:『善也』;兆,萬億,兆民指廣大民眾。出自【尚書·呂刑】 【譯文】 民間諺語說:『不要學習做官的辦法,只要觀察以往成功的事情。』又說:『前車覆,後車誡。』夏、商、周三朝之所以能夠維持長期的統治,看它們以往的事可以明白了,但是卻不加以學習,這是不效法聖人智慧。秦王朝之所以很快滅亡,其原因也可以看得清楚了,但是卻不注意避免,這樣,漢朝廷又將面臨覆滅的危險。存與亡的變化規律、治與亂的關鍵要旨便在這裡了。天下的命運,決定於太子一人,要使太子成爲好的繼承人,在於及早進行教育和選擇賢人做太子的左右親隨。當童心未失時就進行教育,容易收到成效,使太子知曉仁義道德的要旨,是教育的職責。至於使太子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品行,就是他的左右親隨的職責了。北方的胡人和南方的粵人,剛出生時的哭聲完全一樣,吃奶的欲望和嗜好也沒有什麼不同,等到長大成人之後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各操自己的語言,即使經過多次翻譯都無法相互理解,有的人寧可死也不願意到對方那裡去生活,這完全是教育和習慣所形成的。所以我才說爲太子選擇左右親隨,及早進行教育是最爲緊迫的事。如果教育得當而左右都是正直的人,那麼太子必定爲人正直,太子正直便可以保證天下安定了。【周書】上說:『天子一人善良,天下百姓全都仰仗他。』教育太子是當務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