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氾勝之書】卷下詩解2種芋篇種桑篇雜篇上下
題文詩:
種芋區方,深皆三尺,取豆萁內,區中足踐,
厚尺五寸.區上濕土,與糞和之,內區之中,
萁上令厚,二尺二寸,水澆之足,踐令保澤.
取五芋予,置四角及,中央足踐,旱數澆之.
萁爛芋生,子長三尺,區收三石.又種芋法.
宜擇肥緩,土近水處,和柔糞之.三月注雨,
可以種芋.旱則澆之,有草鋤之,不厭數多.
治芋如此,其收常倍.種桑之法,五月取椹,
著水中即,以手漬之,以水灌洗,取子陰乾,
治備肥田,四十餘畝,荒田久不,耕者尤善,
好耕治之.每畝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種之.
黍桑當俱,生鋤之桑,令稀疏調,適黍熟獲,
之桑正與,黍高平因,以利鐮摩,地刈之曝,
令燥後有,風調放火,燒之而常,逆風起火.
桑至仄生,一畝之桑,食三箔蠶.神農之教,
其雖擁有,石城湯池,帶甲百萬,而無粟者,
弗能守也.夫谷帛實,天下之命.衛尉也者,
前上蠶法,今上農事.人所忽略,故尉勤之,
可謂忠國,憂民之至.吳王濞開,茱萸溝通,
運至海陵,倉北茱村,以村立名.故史記云:
邗溝也即,吳王夫差,所開漕運,以通上國.
農之事惰,則與其力,相去十倍,農事國本.
【原文】2
種芋篇
種芋區,方、深皆三尺,取豆萁內,區中足踐之,厚尺五寸。區上濕,土與糞和之內區中,萁上令厚二尺二寸,以水澆之,足踐令保澤。取五芋予置四角及中央。足踐之,旱數澆之。萁爛芋生,子皆長三尺,一區收三石。
又種芋法,宜擇肥緩土近水處,和柔糞之。三月注雨,可種玉(芋)。旱則澆之,有草鋤之,不厭數多。治芋如此,其收常倍。
【注釋】1萁:豆莖。
種桑篇
種桑法,五月取椹著水中,即以手漬之,以水灌洗,取子陰乾,治肥田四十畝,荒田久不耕者尤善,好耕治之。每畝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種之。黍桑當俱生,鋤之桑,令稀疏調,適黍熟獲之,桑正與黍高平,因以利鐮摩地刈之,曝令燥,後有風調,放火燒之,常逆風起火。桑至仄生,一畝食三箔蠶。
【譯文】
:種桑法:五月採收(已成熟的)桑葚,浸入水中,用手揉搓潰爛用水洗淨,取出種子,陰乾。準備好十畝肥沃的良田,若有多年不耕的荒地更好,好好地翻耕耬耙。每畝用三升黍子和三升桑種混合在一起種下去。讓黍和桑同時生長,並進行耕種鋤草,使桑苗稀疏適當。黍子成熟,便進行收刈。這時桑苗正和黍一樣高,用鋒利的鐮刀,將黍和桑同時貼近地面刈倒。讓太陽曬乾,此後遇上合適的風向,便放火燒掉。桑到來年春天便會重新生長起來,一畝桑足夠飼養三箔蠶。
農桑輯要:【汜勝之書】曰:種桑法:五月取椹著水中,即以手漬之,以水洗取子,陰乾。治肥田十畝,荒田久不耕者尤善,好耕治之。每畝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種之。黍桑當俱生。鋤之,桑令稀疏調適。黍熟,獲之。桑生正與黍高平,因以利鐮摩地刈之,曝令燥。後有風調,放火燒之。桑至春生,一畝食三箔蠶。
【原文】
雜篇上
神農之教,雖有石城湯池,帶甲百萬,而無粟者,理以(弗能)守也。
夫谷命(帛),實天下之命。衛尉前上蠶法,今上農事。人所忽略,故尉勤之,可謂忠國憂民之至。
雜篇下
吳王濞開茱萸溝通運,至海陵倉北有茱村,以村立名。故【史記】云:『邗溝即吳王夫差所開漕運,以通上國。』
農事惰,與其力相十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