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卷11上义诗解7兵以正道拨乱反正
题文诗: 君子至情,至道至德,道德之备,犹日如月, 夷狄蛮貊,不易其旨.趣舍同即,非誉在俗; 意行均即,穷达在时;事周于世,即事功成; 务合于时,即名誉立.立功名者,简行于世, 谨慎于时,时之至也,间不容息.古用兵者, 非利土地,非贪宝赂,存亡平乱,为民除害. 贪欲之人,残贼天下,万民骚动,莫宁其所. 有圣人出,勃然而起,讨伐强暴,平乱除害, 以浊为清,以危为宁,拨乱反正,不得中绝. 赤帝火炎,黄帝擒之,共工水害,颛顼诛之. 教人以道,导之以德,德之不听,临以威武, 临之不从,制以兵革.杀无罪民,养不义主, 害莫大也,聚天下财,赡一人欲,祸莫深焉, 肆一人欲,长海内患,天伦不取,天道不容. 君所以立,以禁暴乱,今乘万民,反为残贼, 以虎傅翼,何谓不除.夫畜鱼者,必去蝙獭, 养禽兽者,除其豺狼,牧其民者,尊道贵德, 去其残暴,兵革之起,起不得已,不得不起. 正文: 老子曰:道德之备犹日月也,夷狄蛮貊不能易其指,趣舍同即非誉在俗,意行均即穷达在时,事周于世即功成,务合于时即名立。是故立功名之人,简于世而谨于时,时之至也,即间不容息。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地而贪宝赂也,将以存亡平乱为民除害也,贪叨多欲之人,残贼天下,万民骚动,莫宁其所。有圣人勃然而起,讨强暴,平乱世,为天下除害,以浊为清,以危为宁,故不得不中绝。赤帝为火炎,故黄帝擒之,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教人以道,导之以德而不听,即临之以威武,临之不从,则制之以兵革。杀无罪之民,养不义之主,害莫大也,聚天下之财,赡一人之欲,祸莫深焉,肆一人之欲,而长海内之患,此天伦所不取也。所为立君者,以禁暴乱也,今乘万民之力,反为残贼,是以虎傅翼,何谓不除。夫畜鱼者,必去其蝙獭,养禽兽者,必除其豺狼,又况牧民乎!是故兵革之所为起也。 (默希子注) 老子曰;道德之备,犹日月也,夷狄蛮貊,不能易其指。苟有道,虽蛮貊之邦行矣,无道,其如诸夏何?趣舍同,即非誉在俗;意行均,即穷达在时。事周于世,即功成;务合于时,即名立。是故立功名之人,简于世而谨于时,时之至也,即间不容息。夫济倾弱立功名者,睹其机厄宁容瞬息。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地而贪宝赂也,将以存亡平乱,为民除害也。贪叨多欲之人,残贼天下,万民骚动、莫宁其所。有圣人勃然而起,讨强暴,平乱世,为天下除害,以浊为清,以危为宁,故不得不中绝。赤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此二君勃然而起者,非欲尊其势位,利其土地,贪其宝货,去其残贼,安其人民,为天下除其虐害,不得已而用之也。教人以道,导之以德,而不听,即临之以威武,临之不从,则制之以兵革。杀无罪之民,养不义之主,害莫大也。聚天下之财,赡一人之欲,祸莫深焉。肆一人之欲,而长海内之患,此天伦所不取也。言天亡之,桀、纣是也。所为立君者,以禁暴乱也,今乘万民之力,反为残贼,是以虎傅翼,何谓不除?夫畜鱼者,必去其蝙獭,养禽兽者,必除其豺狼。又况牧民乎?是故兵革之所为起也。道莫大乎诛暴,德莫加乎安民。凡为人君暴虐无道,万姓不安,若不除之,犹纵猛兽以害人物,畜鱼鳖以食蝙獭,罪莫大焉。 参考译文: 老子说:道德仁义的施行就像日月悬于天上,即使处于夷狄蛮貊之地也不能阻止君子行仁义之事,君子举止行为标准相同而任凭世俗非誉,君子思想行为时刻一致而能否通达在于时势,事功能够通行于世上就可以成功而行仁取义,行为合于当时的标准就可以立名隆誉。所以希望为天下人立功成名之君子,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势,采取谨慎的行动,一旦时机到来,必须随时而动,否则时机稍纵即逝。那些古时候善于用兵之人,不是妄求土地贪恋宝物,而是以图存平乱为民除害作为用兵的目标,而如果遇到了贪婪不已纵欲无度之人,就会残贼天下的百姓,使天下人人骚动,不得安宁。如果有圣人能够勃然崛起,讨伐强暴,平定混乱,为天下人去残除害,就可以澄清乱世,转危为安,所以王朝往往中间断绝而又复继。赤帝制造火灾,所以黄帝擒拿他,共工造成水害,所以颛顼诛灭他。教育人民以正道行事,引导四方首先以德服人,如果有的诸侯不听从劝善,那么就临之以威武之师,如果临之以兵锋仍然不听从,那么就必须使用兵革之力来制止他。杀害无罪之民,赡养不义之王,对于天下人民是莫大的祸害;聚敛天下之财,满足一人之欲,对于天下人民是最深重的负担;纵容一人之私欲,导致天下人祸患无穷,这是天道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立君,是为了禁暴诛乱的,现在暴君却假借着万民的力量,反过来残贼天下人,这是为猛虎添加翅膀的做法,怎么能够不除去他呢,所以畜鱼之人,必先除去蝙獭,以除去对鱼的祸害,饲养禽兽者,必先除去豺狼,以除去对禽兽的祸害,又何况希望养育天下百姓的君王呢!他一定会除去天下人民的祸害。所以如果人君失德,而圣王必然要以义兵用威,这就是兵革之事为什么会兴起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