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卷11上義詩解7兵以正道撥亂反正
題文詩: 君子至情,至道至德,道德之備,猶日如月, 夷狄蠻貊,不易其旨.趣舍同即,非譽在俗; 意行均即,窮達在時;事周於世,即事功成; 務合於時,即名譽立.立功名者,簡行於世, 謹慎於時,時之至也,間不容息.古用兵者, 非利土地,非貪寶賂,存亡平亂,爲民除害. 貪慾之人,殘賊天下,萬民騷動,莫寧其所. 有聖人出,勃然而起,討伐強暴,平亂除害, 以濁爲清,以危爲寧,撥亂反正,不得中絕. 赤帝火炎,黃帝擒之,共工水害,顓頊誅之. 教人以道,導之以德,德之不聽,臨以威武, 臨之不從,制以兵革.殺無罪民,養不義主, 害莫大也,聚天下財,贍一人慾,禍莫深焉, 肆一人慾,長海內患,天倫不取,天道不容. 君所以立,以禁暴亂,今乘萬民,反爲殘賊, 以虎傅翼,何謂不除.夫畜魚者,必去蝙獺, 養禽獸者,除其豺狼,牧其民者,尊道貴德, 去其殘暴,兵革之起,起不得已,不得不起. 正文: 老子曰:道德之備猶日月也,夷狄蠻貊不能易其指,趣舍同即非譽在俗,意行均即窮達在時,事周於世即功成,務合於時即名立。是故立功名之人,簡於世而謹於時,時之至也,即間不容息。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地而貪寶賂也,將以存亡平亂爲民除害也,貪叨多欲之人,殘賊天下,萬民騷動,莫寧其所。有聖人勃然而起,討強暴,平亂世,爲天下除害,以濁爲清,以危爲寧,故不得不中絕。赤帝爲火炎,故黃帝擒之,共工爲水害,故顓頊誅之。教人以道,導之以德而不聽,即臨之以威武,臨之不從,則制之以兵革。殺無罪之民,養不義之主,害莫大也,聚天下之財,贍一人之欲,禍莫深焉,肆一人之欲,而長海內之患,此天倫所不取也。所爲立君者,以禁暴亂也,今乘萬民之力,反爲殘賊,是以虎傅翼,何謂不除。夫畜魚者,必去其蝙獺,養禽獸者,必除其豺狼,又況牧民乎!是故兵革之所爲起也。 (默希子注) 老子曰;道德之備,猶日月也,夷狄蠻貊,不能易其指。苟有道,雖蠻貊之邦行矣,無道,其如諸夏何?趣舍同,即非譽在俗;意行均,即窮達在時。事周於世,即功成;務合於時,即名立。是故立功名之人,簡於世而謹於時,時之至也,即間不容息。夫濟傾弱立功名者,睹其機厄寧容瞬息。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地而貪寶賂也,將以存亡平亂,爲民除害也。貪叨多欲之人,殘賊天下,萬民騷動、莫寧其所。有聖人勃然而起,討強暴,平亂世,爲天下除害,以濁爲清,以危爲寧,故不得不中絕。赤帝爲火災,故黃帝擒之。共工爲水害,故顓頊誅之。此二君勃然而起者,非欲尊其勢位,利其土地,貪其寶貨,去其殘賊,安其人民,爲天下除其虐害,不得已而用之也。教人以道,導之以德,而不聽,即臨之以威武,臨之不從,則制之以兵革。殺無罪之民,養不義之主,害莫大也。聚天下之財,贍一人之欲,禍莫深焉。肆一人之欲,而長海內之患,此天倫所不取也。言天亡之,桀、紂是也。所爲立君者,以禁暴亂也,今乘萬民之力,反爲殘賊,是以虎傅翼,何謂不除?夫畜魚者,必去其蝙獺,養禽獸者,必除其豺狼。又況牧民乎?是故兵革之所爲起也。道莫大乎誅暴,德莫加乎安民。凡爲人君暴虐無道,萬姓不安,若不除之,猶縱猛獸以害人物,畜魚鱉以食蝙獺,罪莫大焉。 參考譯文: 老子說:道德仁義的施行就像日月懸於天上,即使處於夷狄蠻貊之地也不能阻止君子行仁義之事,君子舉止行爲標準相同而任憑世俗非譽,君子思想行爲時刻一致而能否通達在於時勢,事功能夠通行於世上就可以成功而行仁取義,行爲合於當時的標準就可以立名隆譽。所以希望爲天下人立功成名之君子,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勢,採取謹慎的行動,一旦時機到來,必須隨時而動,否則時機稍縱即逝。那些古時候善於用兵之人,不是妄求土地貪戀寶物,而是以圖存平亂爲民除害作爲用兵的目標,而如果遇到了貪婪不已縱慾無度之人,就會殘賊天下的百姓,使天下人人騷動,不得安寧。如果有聖人能夠勃然崛起,討伐強暴,平定混亂,爲天下人去殘除害,就可以澄清亂世,轉危爲安,所以王朝往往中間斷絕而又復繼。赤帝製造火災,所以黃帝擒拿他,共工造成水害,所以顓頊誅滅他。教育人民以正道行事,引導四方首先以德服人,如果有的諸侯不聽從勸善,那麼就臨之以威武之師,如果臨之以兵鋒仍然不聽從,那麼就必須使用兵革之力來制止他。殺害無罪之民,贍養不義之王,對於天下人民是莫大的禍害;聚斂天下之財,滿足一人之欲,對於天下人民是最深重的負擔;縱容一人之私慾,導致天下人禍患無窮,這是天道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立君,是爲了禁暴誅亂的,現在暴君卻假借著萬民的力量,反過來殘賊天下人,這是爲猛虎添加翅膀的做法,怎麼能夠不除去他呢,所以畜魚之人,必先除去蝙獺,以除去對魚的禍害,飼養禽獸者,必先除去豺狼,以除去對禽獸的禍害,又何況希望養育天下百姓的君王呢!他一定會除去天下人民的禍害。所以如果人君失德,而聖王必然要以義兵用威,這就是兵革之事爲什麼會興起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