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論衡】卷2累害篇詩解1福非己力禍不由我未進身被三累己用身蒙三害 題文詩:
凡仕宦有,稽留不進,行節亦有,毀傷不全, 罪過也有,累積不除,聲名亦有,暗昧不明, 才非下也,行非悖也,又知非昏,策非昧也, 逢遭外禍,累害之也.非唯人行,凡物皆然. 生動之類,咸被累害.累害自外,不由其內. 不本累害,所從生起,徒歸責於,被累害者, 由智不明,暗塞於理.物以春生,人保之以, 秋成人必,不能保之.卒然馬踐,刀鐮割莖, 生者不育,至秋不成.不成之類,遇害不遂, 不得生也.鼠涉飯中,捐而不食.捐飯與彼, 不污者鈞,以鼠爲害,棄而不御.而君子之, 累害與彼,不育之物,不御之飯,同一實也. 俱由外來,故爲累害.修身正行,不能來福; 戰慄戒慎,不能避禍.禍福之至,幸不幸也. 故此而曰:得非己力,故謂之福;來不由我, 故謂之禍.不由我者,謂之何由?由鄉里與, 朝廷夫鄉,里有三累,朝有三害.累生鄉里, 害發朝廷,古今才洪,行淑之人,遇此多矣. 何謂三累?凡人操行,不慎擇友,同心恩篤, 異心疏薄,疏薄怨恨,毀傷其行,此一累也. 人才高下,不能鈞同.同時並進,高者得榮, 下者慚恚,毀傷其行,此二累也.人之交遊, 不能常歡.歡則相親,忿則疏遠,疏遠怨恨, 毀傷其行,三累三害:位少人眾,仕者爭進, 進者爭位,見將相毀,增加傅致,將昧不明, 然納其言,此一害也.將吏異好,清濁殊操. 清吏日增,鬱郁之白,舉涓涓言,濁吏懷恨, 徐求其過,因纖微謗,被以罪罰,此二害也. 郡將或幸,佐吏之身,納信其言.吏非清節, 拔人越次,迕失其意,毀之過度.清正之仕, 抗行伸志,遂爲所憎,毀傷於將,此三害也. 夫未進也,身被三累,己雖用也,身蒙三害, 孔丘墨翟,雖不能免,顏回曾參,不能全身.
【原文】
2·1凡人仕宦有稽留不進(1),行節有毀傷不全,罪過有累積不除,聲名有暗昧不明(2),才非下,行非悖也(3),又知非昏(4),策非昧也(5),逢遭外禍,累害之也(6)。非唯人行(7),凡物皆然。生動之類,咸被累害(8)。累害自外,不由其內。夫不本累害所從生起(9),而徒歸責於被累害者,智不明,暗塞於理者也(10)。物以春生,人保之;以秋成,人必不能保之。卒然牛馬踐根(11),刀鐮割莖,生者不育,至秋不成。不成之類,遇害不遂,不得生也。夫鼠涉飯中,捐而不食。捐飯之味,與彼不污者鈞(12),以鼠爲害,棄而不御(13)。君子之累害,與彼不育之物,不御之飯,同一實也(14)。俱由外來,故爲累害。 【注釋】
(1)稽留:停留。(2)暗昧:昏暗。(3)悖(b8i倍):違背。
(4)知:通『智』。昏:糊塗。(5)策:計謀。昧:愚昧。
(6)累:毀傷,禍害。(7)行:實行,施行。(8)咸:全都。
(9)本:探究,推原。(10)暗塞:愚昧不明。 (11)卒(cu促):同『猝』。卒然:突然。
(12)鈞:通『均』,同樣的。(13)御:進食,食用。(14)實:等。
【譯文】 一般人做官常有保持原狀不被提升的,品行節操有遭到毀謗而不完美的,罪過有累積而不能免除的,名聲有不清白的,這不是由於他們才能低下,也不是品行違反情理,更不是頭腦糊塗,主意不高明,而是碰上了外來的災禍,接連受到損害的緣故。這種遭變累害的情況,不僅在人類中存在,但凡有萬物的地方都是如此。只要有生命能活動的東西,都全會被毀傷損害。這些毀傷損害都來自外界,並非從他們自身產生。人們不去追究累害從何產生,而只是把責任歸罪於被累害者,真是些頭腦糊塗,不明事理的人啊。使作物在春天萌芽生長,是人力可以保證的;但是到秋天一定要有好的收成,卻是人力未必能保證的。不知何時牛馬踐踏了作物的根,鐮刀割斷了作物的莖,長得好好的卻不結實,到秋天沒有收成。沒有收成的作物,是遭受禍害發育不順利,未能長成的緣故。老鼠爬進飯中,只好扔掉不吃。其實扔掉的飯的味道,跟那些沒有被弄髒的飯,味道是同樣的,只是由於老鼠的損害,只好拋棄不吃。受毀謗損害的君子,跟那些不成熟的作物,不吃的飯,是同等的。受害因素都從外界而來,所以稱爲『累害』。
【原文】
2·2修身正行,不能來福;戰慄戒慎,不能避禍。禍福之至,幸不幸也。故曰:得非己力,故謂之福;來不由我,故謂之禍。不由我者,謂之何由?由鄉里與朝廷也。夫鄉里有三累,朝廷有三害。累生於鄉里,害發於朝廷,古今才洪行淑之人遇此多矣。何謂三累三害?凡人操行,不能慎擇友。友同心恩篤(1),異心疏薄,疏薄怨恨,毀傷其行,一累也。人才高下,不能鈞同。同時並進(2),高者得榮,下者慚恚(3),毀傷其行,二累也。人之交遊,不能常歡(4)。歡則相親,忿則疏遠,疏遠怨恨,毀傷其行,三累也。位少人眾,仕者爭進,進者爭位。見將相毀(5),增加傅致(6),將昧不明,然納其言(7),一害也。將吏異好(8),清濁殊操(9)。清吏增鬱郁之白(10),舉涓涓之言(11),濁吏懷恚恨,徐求其過,因纖微之謗,被以罪罰(12),二害也。將或幸佐吏之身,納信其言。佐吏非清節,必拔人越次(13),迕失其意(14),毀之過度。清正之仕(15),抗行伸志(16),遂爲所憎,毀傷於將,三害也。夫未進也,身被三累,己用也,身蒙三害,雖孔丘、墨翟不能自免(17),顏回、曾參不能全身也(18)。
【注釋】
(1)篤(du堵):厚。恩篤:感情深厚。
(2)並進:這裡指一起去做官。
(3)恚(hui會):怨恨。
(4)歡:喜悅,快樂。這裡指感情融洽。
(5)將:指東漢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太守,因爲大守同時又兼管軍事,當時習慣上稱『將』。
(6)傅:通『附』,附蓋,增益,過分。致:達到。
(7)然:認爲是對的。
(8)將吏:將的下級官吏。異好(hao號):不同的愛好。
(9)清:清高,這裡指品德好。濁:污濁,這裡指品德壞。
(10)鬱郁:茂盛的樣子,這裡形容品行非常清白。
(11)涓涓:美好。這裡指高明。
(12)被:加。
(13)越次:不遵照常規,任意提拔。
(14)迕(wu伍):違背,牴觸。失:改變,不符合。
(15)仕:通『士』,這裡指官吏。
(16)抗:通『亢』,高尚。伸:展開。
(17)墨翟(di敵):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傳說是宋國人,長期居住在魯國,曾做過宋國大夫,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又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18)顏回(公元前521~前490年):字子淵,春秋末魯國人,孔子學生。孔子極稱讚他的德行,後來歷史上尊爲『復聖』。曾參(sh5n身):曾子(公元前505~前436年),名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武城(今山東省費縣),孔子的學生。以孝著稱,【史記】說他『能通孝道』,作【孝經】。後來歷史上尊爲『宗聖』。
【譯文】
修養身心端正品行,不能得福;戰戰兢兢小心謹慎,不能躲避禍害。禍福的到來,只是幸運與不幸運。所以說:得到好處,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所以稱它是福;災難的到來,不是由於本身原因,所以稱它是禍。不是由於自身原因,說說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在鄉里與朝廷。鄉里有三累,朝廷有三害。累產生在鄉里,害發生在朝廷,古往今來才能洪大品行賢淑的人,遇到這些情況多了。什麼叫三累三害?就一般人的操行來看,不能慎重選擇朋友。朋友之間同一條心,感情就深厚,不能同一條心感情就會疏遠淡薄,一疏遠冷淡就產生怨恨,就毀謗傷害朋友的品行,這是一累。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不可能等同。同時一起去做官,才能高的得到榮升,才能低的(由於沒當上高官)就慚愧怨恨,就毀謗傷害朋友的品行,這是二累。人之間互相來往,不可能總是感情融洽。歡喜的時候就相親相愛,忿恨的時候就疏遠冷淡,一疏遠怨恨,就毀謗傷害朋友的品行,這是三累。 職位少而想做官的人多,當官的都爭著要進升,升官的又要爭地位。於是見到郡守就相互詆毀,過分誇大和捏造事實,郡守糊糊塗塗還沒有弄清真相,就相信並接受了那些意見,這是一害。郡守下面的官吏愛好不樣一操行的好壞也不一樣。操行高尚的官吏,名聲越來越清白,不斷提出高明的建議,操行惡劣的官吏,心裡藏著私憤,慢慢等待時機,找別人的過錯,憑著一些小誹謗,就給別人加上罪名進行懲罰,這是二害。郡守有的寵信輔佐官吏的品節,就相信並接納其意見。輔佐的官吏操作不清白,一定會任意提拔親近的人,對不順從、不符合他們心意的,就大肆詆毀。清廉端正的官吏,品行高尚,志向遠大,於是被他們所憎恨,就在郡守面前詆毀傷害他們,這是三害。唉,還沒有做官,自己就遭受三累,當了官,自己又要蒙受三害,即使是孔丘、墨翟也不可能避免,顏回、曾參也不可能保全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