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正遺規】的第一篇,是朱子的【童蒙須知】,對穿衣有很具體的規定:『做人都要從整齊端正身體來做起』,像古人常說,男子有三緊,『頭緊、腰緊、腳緊』。古代的人都是長發,要挽一個髻子,髻子用頭巾紮緊;『腰緊』是用腰帶束腰;『腳緊』是穿鞋襪要緊。 這三點如果不緊束,很散亂,就會使身體散漫不端莊,被別人輕視。像如果我們穿着一個拖鞋,很多人看了就會覺得不莊重,很散漫。久而久之,這樣的態度養成了,就給人留下不端莊的印象,被人輕視。【童蒙須知】講穿衣,脫衣的規矩方法。衣服脫下後,一定要整齊地摺疊好放在箱子裏,不可散亂放置,這樣既不會被塵土污穢污染,還容易找,不至於丟失;衣服穿久了就不免有污垢,一定要勤洗晾乾;有破處就縫補,有補丁沒有什麼,只要完整潔淨就好。這就是【弟子規】中所說的『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凡是日內所穿的衣服,夜裏睡覺時要更換下來,這樣衣服不會藏虱子跳蚤,不這樣做衣服就會損壞。如果能這樣,則不但威儀可使人效法,又能不浪費衣服。晏子有一席裘衣,穿了三十多年,雖然他的用意是以簡樸來感化世俗,但也是因為他愛護有道。這是警笞己身的關鍵,不能夠忽視。 在【養正遺規】中,對於行住坐臥,也有一些具體規定。古人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關於坐,它有這樣幾句話:『定身端坐,齊腳斂手;毋得伏框靠背,偃仰傾側。』坐的時候,要穩住上身,端正身子,兩腳併攏,兩手收斂,不要伏框倚靠,也不能夠俯仰、側伏,這就給人一種嚴謹的態度,坐有坐相,坐如鐘。 學立上,有學立的具體要求:『拱手正身,毋得跛倚欹斜。』拱手正身就是古人見面的時候要拱手表示恭敬,兩手相合以示敬意。站立時,要兩手相合、身體正直,不得歪斜不正,這是告訴我們站有站相。 還有學行,走路要有走路的樣子,也有兩句話,『籠袖徐行,毋得掉臂跳足』。古時衣服袖子很長,走路時要兩手相對伸入兩袖之中,這個叫『籠袖』,『徐行』慢慢地走,穩重的人,他們走路都非常地緩慢,不是急匆匆地。還不得甩臂跳躍,不能夠甩着胳膊大步流星又蹦蹦跳跳地,這樣都給人以一種不莊重的感覺,這是學行。這些都是告訴我們行、住、坐、臥確實要做到【弟子規】上所說的『步從容,立端正』,『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孩子從小受到這樣的教誨,他的行為就非常謹慎了。行為的謹慎還有很多具體的要求,在【弟子規】中講,『緩揭簾,勿有聲』,要能夠舉一反三,『緩揭簾,勿有聲』,就是能夠照顧到別人的感受。 在開門的時候也要輕輕地開門,關門也不要影響到別人的休息或者學習。『寬轉彎,勿觸棱』,有一個人學習【弟子規】,之後特別地感觸,他說:『我以前走路就經常碰到桌角,我不知道為什麼?學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知道要「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拿着一個空的容器,也要像拿一個盛滿了水的容器那樣小心翼翼,一定要雙手捧着。 小孩從小學到了這樣一種謹慎的態度,把照相機、攝像機這些貴重的東西交給他保管,也一定會很放心。因為他對一個空的容器都那麼謹慎小心,對這些貴重的東西,就更加注意保護了,這些態度都是『謹』的表現。 摘自【群書治要·論語講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