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4|回复: 0

[董仲舒] 《贤良三策董仲舒》诗解4伦常教正-化伪复真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8-3 2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贤良三策董仲舒》诗解4伦常教正-化伪复真
题文诗:
至道至情,真情心正,正心至教,至教自教,
自教知止,至教至化,至化自化,化真去伪.
教化不立,万民不正.万民从利,如水走下,
不教堤防,不能.教立,教废奸出,
其堤防,刑罚不胜.,教化为务.
大学教国,痒序化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
节民以礼,刑罚甚轻,不犯者,教行俗美.
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子孙循之,五百未败.
至周末世,大为无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
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
弃捐礼谊,先王道灭,自恣苟治,十四岁亡.
汉继秦俗,习俗薄恶,人民嚣顽,抵冒殊捍,
法出奸生,令下诈起,常欲善治,至今不可,
当,至当适时,适时更化,不更.
更化适宜,适宜民情,宜民宜人,复其性,
天性情真,仁谊礼信,五常之道,王当修饬;
五者修饬,受天之祐,德施方外,延及群生.
正文:
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1)自悲可致此物,而身卑贱不得致也。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2),又有能致之资(3),行高而恩厚,知(智)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义)主矣(4)。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 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5),渐民以仁(6),摩民以谊(义)(7),节民以礼(8),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卓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非义不取,是非,)
译文:孔子说:“凤鸟不来到,'河图’不出现,我恐怕要完了吧!”这是他悲伤自己的德行可以招致这些祥瑞,却因为自己地位卑贱而不能招来。现在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处在可以招致祥瑞的地位,掌握了可以招致祥瑞的形势,又有能招致祥瑞的资质,行为高尚而恩德广厚,才智聪明而意向美好,爱护人民而喜欢文士,可以说是有道义的君主了。然而天地没有感应,美好的祥瑞没有到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教化没有建立,没有把人民纳入正道吧。万民追逐利益,就好像水向下流一样,不拿教化作他们的堤防,就不能制止。所以教化建立而奸邪停止,是因为它的堤防完好;教化废止而奸邪并出,用刑罚也不能制止,这是它的堤防坏了。古代的王者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坐朝治理天下,没有不把教化当作主要任务的。在国都设立太学进行教育,在县邑设立县学、乡学实施教化,用仁来教育人民,用义来感化人民,用礼来节制人民,所以,虽然刑罚很轻,却没人违犯禁令,这是教化施行,习俗美好的缘故啊。
  (1)“凤鸟不至”等句:见《论语·子罕篇》。此意谓孔子自叹有王者之德而无王者之位,故无祥瑞(凤鸟至,河出图,皆王者之瑞)相应。(2)操:执持。(3)资:材质。(4)义主:有道之君。(5)庠序:古代学校名。(6)渐:谓感染之。(7)摩:谓勉励之。(8)节:节制。
  圣王之继乱世也,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复修教化而崇起之。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子孙循之(1),行五六百岁尚未败也。至周之末世,大为亡(无)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弃捐礼谊(义)而恶闻之,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而颛(专)为自恣苟简之治(2),故立为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自古以来,未尝有以乱济乱(3),大败天下之民如秦者也。其遗毒余烈,至今未灭,使习俗薄恶,人民嚣顽(4),抵冒殊捍(5),孰(熟)烂如此之甚者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6)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无)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无)益也。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矣(7),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诗》云:“宜民宜人,受禄于天。”(8)为政而宜于民者,固当受禄于天。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译文:圣明的君王承继乱世,他把乱世所遗留的一切痕迹都扫除掉,恢复教化,并且给以特别推崇。到了教化已经明了,习俗已经养成,子孙遵循推行下去,遇五、六百年仍然不会衰败。到周朝末世,君主非常无道,以致失去了天下。秦朝承继周朝以后,不但没有更改,反而比周朝末年更加无道,严禁文学,不许私自藏书,摒弃礼义,甚至厌恶听到礼义的话,他想把先王的道义完全毁灭掉,专门用自己放肆、苟且、简陋的一套办法来治理国家,所以做天子才十四年,国家就灭亡了。自古以来,还没有像秦朝这样用乱救乱,严重危害天下人民的。秦朝遗留下来的毒素像残余的火焰,到现在还没有熄灭,它使习俗薄恶,人民欺诈顽劣,抵触抗拒,犯法乱德,腐败达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孔子说: “腐朽的木头,不能雕饰啊;泥糊的墙,不能粉饰啊。”现在汉朝继承秦朝之后,社会状况就像朽木和泥墙,虽然想很好地治理它,却没有好办法。法令一颁布,奸邪接着就发生,命令一下达,欺骗跟着就兴起,好像用热水去制止沸腾,抱着木柴去救火,衹会越来越糟,没有任何益处。譬如琴瑟的音不协调,严重的必须把弦折下来重新安装,才能弹奏;处理政事不行,坏得厉害的,必须破旧立新,才能治理。应当重新张设琴弦而不改弦更张的,虽然有优秀技工也不能调理好;应当改革而不改革的,虽然有大贤人也不能整治好。所以汉朝得天下以来,常想好好治理,可是到现在还没治理好,问题就在于应当改革而没有改革。古人证过: “站在潭边羡慕别人捕到了鱼,不如自己回去编织鱼网。”汉朝临政并且想把政事治理好,到现在已经七十多年了,不如回头来进行改革,改革了就能好好治理,国家治理好了,灾害就会一天天消除,福禄也就会一天天到来。《诗经》上说:“适合于民,适合于人,接受天给予的福禄。”执政能适合人民,自然会得到天给予的福禄。仁、义、礼、智、信是五种恒久不变的道,这是王者应培养整饬的。这五种道能培养整饬好,就能得到天的保佑,鬼神也来赞助他接受祭祀,恩德就会普及到国外,扩大到一切生命。
  (1)循之:谓顺而行之。(2)恣:放纵。苟简:苟且简略。(3)济:益也。(4)嚚(yín)顽:奸诈,恶劣。(5)抵冒殊捍:谓触犯拒绝。抵:抵触。冒:冒犯。殊:绝也。捍:拒也。(6)孔子曰等句:引语见《论语·公冶长篇》。此意谓内质败坏,不可修治。圬(wū):以泥饰墙。(7)七十余岁:指自汉初至董仲舒对策之时。(8)《诗》云等句:引诗见《诗经·大雅·假乐篇》。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