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8|回復: 0

[農家] 【贤良三策董仲舒】诗解6太学养士举贤有功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8-12 21:2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贤良三策董仲舒】诗解6太学养士举贤有功
题文诗:
广览兼听,极群下智,尽天下美,至德昭然,
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悦德归谊.
功不加民,王心未加,遵其所闻,则高明矣;
行其所知,则光大矣.因用所闻,诚内致行.
亲耕藉田,以为农先,夙寤晨兴,忧劳万民,
思惟往古,务以求贤,未云获者,士素不励.
养士大者,莫大太学,贤士所由,教化本原.
郡守县令,民之师表,承流宣化;不贤,
主德不宣,恩泽不.吏不民,不用,
暴虐百姓,与奸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
阴阳错缨,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
长吏不明,使至于此.之论,称职为差,
以富訾,非谓累日.小材累日,不离小官;
贤材未久,不害辅佐.有司竭力,务业赴功.
今则不然,累日取贵,积久致官,廉耻贸乱,
贤不肖浑,未得其真.列侯郡守,择吏民贤,
岁贡二人,以给宿卫,观大臣能;贡贤有赏,
不肖者罚.实试贤能,量材授官,录德定位,
廉耻殊路,贤不肖分,天下,可得官使.
正文:
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智),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1)。夜郎、康居(2),殊方万里,说(悦)德归谊(义),此太平之致也。然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未加焉。曾子曰:『尊(遵)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于它,在乎加之意而已。』(3)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于内而致行之(4),则三王何异哉!
译文: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四海之内没有不顺服的。陛下广泛地观察,多方面听取,尽可能地吸取群下的智慧,具备了天下的美德,崇高的德行显耀普照,扩大到国外。远达万里的夜郎和康居悦服归心,就真是太乎到来的景象啊。但是恩德并没有施加到普通百姓身上,大概是您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吧。曾子说: 『尊崇自己所听到的道理,就高明了;实践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光大了。高明光大,不在于别的,在于对这些注意罢了。』希望陛下采用所听到的道理,诚心诚意按那些道理去做,那么,跟三王又有什么不同呢?
  (1)施于方外:言德被殊域。(2)夜郎:汉时西南夷,在今贵州省西部。康居:汉时西域国家之一,在今苏联境内咸海与巴尔喀什湖之间。(3)曾子曰等句:引文见【大戴礼·曾子疾病篇】。清阮元辑有【曾子】四卷。光大:即广大。(4)致行:推行。
陛下亲耕藉田以为农先,夙寤晨兴,忧劳万民,思惟往古,而务以求贤,此亦尧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获者,士素不厉(励)也(1)。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2),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无)应书者(3),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率)(4),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率)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今吏既亡(无)教训于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5),贫穷孤弱,冤(怨)苦失职(6),甚不称陛下之意。是以阴阳错缨,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皆长吏不明,使至于此也。
译文:陛下亲自耕种籍田来倡导农业,早起晚睡,为人民担忧,思念古代治世,用心寻求贤人,这也是尧舜的用心啊,可是没有得到贤人,这是因为平时对于士人没有鼓励劝勉的缘故。平时不培养人才却想寻求贤人,就好比不雕刻玉却要求玉有文采一样。所以培养人才没有比办好太学更重要的了,太学是产生贤士的地方,是教化的本源,现在各郡国的人都很多,可是有些郡国还没有应举贤良文学策问、作对策的人,造就是因为王道在那裹经常断绝。臣希望陛下兴办太学。聘请高明的教师来教育培养天下的士人,经常考问他们而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那么英俊的人才就可以得到了。现在的郡守、县令,就是百姓的老师和表率,是委派他们禀承君主的恩泽去宣扬教化的,师表不贤良,君主的仁德就得不到宣扬,恩泽就传布不到下面。现在官吏既然没有教育人民,或者不实行君主的法令,暴虐百姓,和坏人狼狈为奸,谋取私利,致使贫穷孤弱的人含冤受苦,流离失所,很不符合陛下的意愿。所以阴阳错乱,怨气充满,人民无法生活,在苦难中得不到救助,这都是郡守县令们不贤明,才造成这样的现象啊。
(1)励:劝勉。(2)关:由也。(3)对无应书者:言条对者皆不应经义。(4)师率:即师表。(5)与奸为市:谓守令与为奸的小吏交易求利。(6)失职:即失业。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1),吏二千石子弟(2),选郎吏又以富訾(资)(3),未必贤也。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4),非(所)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5)。是以有司竭力尽知(智),务治其业而以赴功。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殽(混淆),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6)。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陛下加惠,宽臣之罪,令勿牵制于文,使得切磋究之,臣敢不尽愚!
  译文:郡守、县令多数是出身于郎中、中郎,年俸二千石的大官的子弟选任郎官,又仗着有钱财,不一定贤明。而且古时候考核官吏的功劳,是按照做官是否称职来区分的,不以在任时间的长短为标准。所以才能小的人,虽然任职时间很长,还是小吏;有才能的人,虽然任职不久,并不妨碍他升迁为辅佐大臣。所以有职守的官吏,都竭尽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努力做好工作,争取立功。现在却不是这样,官吏们积累时间就可以得到高位,日子一久,就可以升官,所以廉洁和无耻混淆,好人和坏人不分,真正的贤才就无法得到。臣愚蠢地认为让各位诸侯、郡守、二千石各自选择他们管辖下的官吏和百姓中的贤才,每年荐举两人,用他们在皇宫中值宿守卫,而且还可以拿这件事来观察大臣的能力,如果荐举的人贤能,就给予奖赏;要是荐举的人不好,就加以惩罚。如果像这样,诸侯、二千石官都尽心寻求贤才,天下有才能的人就可以得到,授给他们官职加以任用了。遍得天下的贤人,那么三王的盛世也就容易做到,尧舜的声名也就可以赶上了,千万不要用做官时间的长短来计算功劳,实际考察官吏的贤能是上策,衡量了才能以后再授给官职,考察了德行以后再确定职位,那样,廉洁和无耻待遇不同,好人和坏人就能够区别了。陛下给臣恩惠,宽恕臣的罪过,教臣不要害怕主管官吏,使臣能够切磋研究,臣不敢不倾吐自己肤浅的见解。
(1)长吏:指郡守、县令。郎中:官名,秩三百石。中郎:官名,秩六百石。(2)吏二千石子弟:言汉时二千石官可以保任其子弟为郎吏,进而当上长吏。(3)选郎吏又以富资:汉制,限资十算(十万钱)乃得为官。(4)差:次也。(5)害:犹妨。(6)官使:任职使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