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我們辦企業、辦教育,乃至從事各行各業,凡是能做到自正正他,都可稱『為政』。 有人問孔子,『你為什麼不從事政治啊?』 孔子說:『在家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把這種孝敬友悌之情推而廣之,施及百姓,這就是從事政治了。還有什麼算從事政治呢?』所以不要認為,只有從事政治的人才算為政,凡是自正正他的行為,都是『為政』。當然,有的人會問,只要把身修好了,就能管好國家嗎?西方人要管人管事、管財管物,而我們中國人卻認為把自身管好了,一切事都能管理好。是不是只要身修好了,這些事也能管好呢? 【大學】上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有德此有人』,如果一個領導有德行,受人尊敬,自然就會感召志同道合的人來。 【群書治要·中論】上,也是這樣說的,『故人君苟修其道義,昭其德音,慎其威儀,審其教令,刑無頗類,惠澤播流,百官樂職,萬民得所。則賢者仰之如天地,愛之如親,樂之如塤箎,歆之如蘭芳,故其歸我也,猶決壅導滯,注之大壑,何不至之有乎?』這句話意指,如果君主能修明自己的道義,彰顯自己美好的聲譽,謹慎自己的言行威儀,慎重地頒布教化和政令,刑罰沒有偏頗邪僻之處,恩澤廣泛地流布,百官都能安於自己的本分,以盡職盡責為樂,萬民就能各得其所、安居樂業。那麼賢德的人敬仰君主,就像敬仰天地一樣,愛戴君主就像愛戴自己的父母一樣,快樂得就像聽到了塤箎合奏產生的美妙音樂,愉悅得就像聞到蘭草的芬芳。所以賢德的人歸附,就好像是剛剛開閘了的洪水流向山谷那樣的通暢,哪有不來歸附的呢? 因此關鍵的問題,還在於領導是否有德行。如果領導有德行,就會感召志同道合的人;如果領導沒有德行,即使有德的人也會離他而去,這就是『有德此有人』。 下面說『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這個『土』,在古代是發展農業的基礎。現在我們發展任何事業,也都需要有基礎條件,比如說需要人力、技術、戰鬥力等等。如果領導有德行,就能感召有德行的人,有了這些人就能創造價值,獲得財利。 在【說苑】上,就記載着這樣一個故事:田忌離開齊國來到楚國,楚王就問他:『齊國和楚國經常想互相吞併,您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田忌回答說:『如果齊國任命申孺做將軍,楚國只要發動五萬兵士,派上將軍率領他們,就能帶着敵軍將領的首級而返;但是齊國如果換了眄子做將軍,楚國即使發動所有的兵士,大王親自出征,也僅僅能做到不被擒獲而已。』開始的時候齊國確實派申孺做將軍,於是楚國派上將軍率領五萬士兵來應戰。果然不出田忌所料,楚國軍隊帶了敵軍將領的首級凱旋而歸。後來齊王換眄子做將軍,楚王徵發所有的士兵,親自率兵出征,結果也僅僅是沒有被敵軍擒獲而已。 楚王回來就問田忌,他說:『先生您為什麼很早就知道這個結果呢?』田忌回答說:『申孺為人,有個特點:他侮慢輕視賢德的人,又瞧不起不賢德的人,所以無論是賢德的人還是不賢德的人,都不能為他所用,都不願意為他出力;但是眄子卻不同,眄子尊重賢德的人,又憐愛那些不賢德的人,所以無論是賢德的人、還是不賢德的人,都能為他賣命,這就是我能事先預料的原因。』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便可以看到,將軍有德行,就能感召士兵為他全心全力地付出,士兵竭盡全力去戰鬥,就能獲得勝利。相反,如果將軍好大喜功、剛愎自用,就很難獲得勝利了。這就告訴我們『有人此有土』,你把有德行的人感召來了,這些人就會竭盡全力地為你付出。 在【說苑】上也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對子賤說:『你治理單父,大家都很高興,非常滿意。你能告訴我你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嗎?』宓子賤就回答說:『我對待百姓的父親,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對待百姓的兒子,如同對待自己的兒子。同時,我還體恤孤兒,扶危濟困,百姓有喪事的時候,我都為他們感到哀痛。』孔子聽後說:『你已經做得不錯了,但是只做到這些還不夠。』宓子賤就接着說:『我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的人有三個,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的人有五個,我結交的朋友有十一個。』孔子聽後說:『像對待父親一樣恭敬對待的有三個人,可以教導百姓行孝了;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的人有五個,可以教導百姓行悌了;你結交的朋友有十一個人,可以教導百姓好學了,但是這還不夠。這是中等的善事,只有中等的人會歸附。』宓子賤聽了之後又說:『在百姓之中,比我賢德的人有五個,我對待他們非常恭敬。他們教導我治理國家。』 孔子聽後說:『想成就大事的人,秘訣就在於此了。以前堯舜都是非常謙恭地對待臣下,這樣才召來賢德之士幫助他治理國家,所以能夠尊敬賢德、舉薦賢德,這才是賢明的關鍵。可惜啊!你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你治理的地方大,你所取得的成就就可以遙追堯舜了。』這個故事也在告訴我們,『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德之人來到我們身邊,我們能恭敬、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需求,這些人就會發揮自己的能力,為百姓謀求福利。 摘自【群書治要·論語講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