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景【典語】卷3君道4臣職詩解任得其人必荷其責在其任者必知所職 題文詩:
王者所以,稱天子者,以其號令,政治法天, 而行故也.夫天之育,萬物也耀,之以日月, 紀以星辰,運以陰陽,成以寒暑,震以雷霆, 潤以雲雨,天不親事,萬事歸功,者以所任, 者得其宜.然握璇璣,以御七辰,調四時制, 五行此蓋,天子之所,為任者也.孔子有曰: 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帝王之盛,莫過虞舜, 昔帝堯末,而有洪水,滔天之災,民有昏墊, 之憂於是,咨嗟四岳,舉及側陋,虞舜既登, 百揆時敘,二八龍騰,並干唐朝,是故其能, 揚嚴億載,冠德百王.舜既受終,並簡俊德, 咸列庶官,從容垂拱,身無一勞,庶事歸功, 光炎百世,者所任得,其人也故.君道無為, 公正非私,知人善任.天子者所,以立公卿, 大夫列士,官非但欲,備員數設,虛位而已. 以天下廣,庶事總猥,非一人所,能周理故, 分官別職,各守其位.事有大小,官有尊卑. 人有優劣,爵有等級.三公也者,帝王所杖, 自非天下,之俊德當,世之良材,即不得而, 處其任也,處其任者,必荷其責,在其任者, 必知所職.匡輔社稷,佐日揚光,協齊七政, 宣化四方,三公之職.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大臣亦不,親細事譬,猶周鼎不,調小味也. 故尚書曰:元首叢脞,股肱惰哉,庶事墮哉. 此之謂也.陳平有曰:宰相也者,上佐天子, 下理陰陽,外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 卿大夫各,得任其職.此可謂知,其任者也.
君道
題解
此篇作者主要論述了為君之道。他認為作為君主發布政令要依照上天的旨意,要會指揮、領導朝廷官員,且任用的官吏應該都很稱職、賢德。只要這樣,便能夠『身無一勞,而庶事歸功,光炎百世』。
【原文】
王者所以稱天子[252] 者,以其號令政治法天而行故也。夫天之育萬物也,耀之以日月,紀之以星辰,運之以陰陽[253] ,成之以寒暑,震之以雷霆[254] ,潤之以雲雨,天不親事而萬事歸功者,以所任者得其宜也。然握璇璣[255] ,御七辰[256] ,調四時,制五行[257] ,此蓋天子之所為任者也。孔子日:『唯天為大, 唯堯則之。』帝王之盛莫過虞,昔帝堯之末,洪水有滔天之災,傑民有昏墊[258] 之憂,於是咨嗟四岳[259] ,舉及側陋[260] ,虞舜既登,百揆[261]時敘[262] ,二八[263] 龍[264] 騰[265] ,並干[266] 唐朝[267] ,故能揚嚴億載[268] ,冠德百王。舜既受終[269] ,並簡[270] 俊德[271] ,咸列庶官[272],從容垂拱,身無一勞,而庶事歸功,光炎[273] 百世者,所任得其人也。【注釋】 [252]天子:古以君權為神所授,故稱帝王為天子。 [255]璇璣:古代觀測天象的儀器中能運轉的部分。亦指整個測天儀器。
[256]七辰:指日、月及五星。
[257] 五行:金、木、水、火、土。
[258] 昏墊:陷溺。指困於水災。亦指水患,災害。
[259]四岳:傳說中我國堯舜時代的四方部落首領。
[260]側陋:微賤的地位。
[261]百揆:百官。
[262]時敘:指承順,順當。時,通『承』。百揆時敘,謂百揆莫不承順也。
[263]二八:二元、八愷的合稱。 【譯文】 君王之所以稱為天子,是因為他發布政令,都是效法上天而行動。上天孕育 萬物,是用日月來照耀、用星辰來紀年、用陰陽來調運、用寒暑來化成、用雷霆來震懾、用雲雨來滋潤而成的。上天不親躬理事,而萬事都歸功於天,是因為它所任者:都很稱職。然而,把握璇璣、駕馭北斗、調和四季、制定五行,這些都是天子所要承擔的內容。孔子說:『只有上天是最大的,只有堯效法上天。』帝業的昌盛沒有超過虞舜的。昔日堯帝后期,有洪水滔天而來的災禍,有眾民困於水患的憂愁。人們咨嗟憂愁,於是堯帝詢問『四岳』(指堯時的四個部落首領) 誰能擔當大任,於是『四岳』舉薦了出身低微之人(虞舜)。虞舜當上冢宰後,百官順承,『八愷』 『八元』等傑出人才被提拔,共同為唐堯朝廷做事。所以能夠顯揚威嚴於億萬年,使其美德在百王之上。虞舜在堯帝死後三年,接受了天下,遂選拔才智出眾、德行高尚之人,擔任各種官職。自己則從容不迫,垂拱而治,沒有一點煩勞,而眾多事業都歸功於他,以至於光耀百世,其原因就在於他所任用的皆是賢德之人。
臣職
題解
本篇主要討論臣子的職責。作者指出天子之所以設立公卿、大夫、列士等各種官職,不僅僅是為湊人數、設虛位。而是因為國家事務林林總總,不是君主一一個人能妥善料理的,所以要分官別職,使大臣各自恪守崗位。按照事務的大小判定職務尊卑,依據德才高低確定爵位等級,然後君王智慧這些官員,讓官員都能夠負起相應的責任,國家便會得到治理。 【原文】
天子所以立公卿[274] 大夫[275] 列士[276] 之官者,非但欲備員數[277] ,設虛位而己也。以天下至廣,庶[278] 事總猥[279],非一人之身所能周理[280] ,故分官別職,各守其位。事有大小,故官有尊卑。人有優劣,故爵有等級。三公者,帝王之所杖[281]也,自非天下之俊德,當世之良材,即不得而處其任,處其任者,必荷其責,在其任者,必知所職。夫匡輔社稷[282] ,佐日揚光[283] ,協齊七政[284] ,宣化四方,此三公之職。籩豆[285] 之事,則有司存,大臣不親細事,猶周鼎[286] 不調小味也。故書日:『元首[287] 叢脞[288] 哉,股肱[289] 惰哉,庶事墮哉。』此之謂也。陳平日:『宰相者, 上佐天子, 下理陰陽,外無四夷[290] 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其(其字疑衍)任其職也。』可謂知其任者也。
【注釋】 [284]七政:古代兵法指人、正、辭、巧、火、水、兵七者。【司馬法. 定爵】:『一日人,二日正,三日辭,四日
巧,五日火,六日水,七日兵,是謂七政。
[285] 籩豆:籩和豆。古代祭祀及宴會時常用的兩種禮器。借指祭儀。
[286]周鼎:指周代傳國的九鼎。
[287]元首:君主。
[288]叢脞:煩瑣。 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
語出【書·益稷】。國君做事細碎繁瑣而胸無大略,輔助他的臣子就會懈怠,這樣,任何事情也做不成功。叢脞:細碎;繁瑣。股肱:比喻輔助國君的臣子。惰:懈怠。墮:落,這裡是失敗、不成功的意思。
[289]股肱:原指大腿和胳膊。這裡比喻左右輔佐之臣。
[290]四夷: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291]萬機:當政者處理的各種重要事務。 【譯文】 天子之所以設立公卿、大夫、列士等各種官職,不只是為湊人數、設虛位。以天下之大,國家事務林林總總,不是君主一個人能妥善料理的,所以要分官別職,使大臣各自恪守崗位。事務有大小,所以官職也有尊卑之別。因為人有德才的高低,所以爵位有等級之分。三公,是帝王所倚仗的。如果不是天下才智出眾、美德淳厚的人,不是當今世上的棟梁之才,就不能擔任三公的職位。身在這個職位,就必須擔負起這個職位的責任;在這個職位上,就必須了解自己的職責。匡扶輔佐君主治理國家,幫助天子發揚光輝,協調整治『七政』,宣揚教化四方百姓,這是三公的職責。祭祀的事情,則由專門官員負責。大臣不過問小事,就像周鼎不調製小味一樣。所以【尚書】說:『君主處理瑣碎之事,大臣就會懶惰懈怠,政事就要荒廢了。』就是這個意思。陳平說:『宰相上要輔佐天子、下要調理陰陽,外要懷柔外夷、安撫諸侯,內要親近和順百姓,使公卿大夫各盡其責。』他稱得上是知道自己職責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