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0|回覆: 0

[儒家學說] 【傅子】卷2舉賢詩解1舉賢之本正身一聽開至公路秉至平心禮賢下士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9-14 21:3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傅子】2舉賢詩解1舉賢之本正身一聽開至公路秉至平心禮賢下士
題文詩:
賢者聖人,所與共治,天下者也.故先王以,
舉賢爲急,舉賢之本,莫大正身,而一其聽.
身不正,聽不一則,賢者不至,雖至,
爲之用矣.古之明君,簡天下之,良材舉天,
下之賢人,豈家至而,戶閱之乎?開至公路,
秉至平心,執大象而,致之亦云,誠而已矣.
任誠,天地可感,況於人乎?傅說岩下,
之築夫也,高宗引而,相之呂尚,屠釣賤老,
文武尊而,宗之陳平,項氏亡臣,高祖以爲,
腹心四君,不以小疵,忘大德而;三臣不以,
疏賤自疑,建帝王業,不亦宜乎!文王,
舉周公旦,天下不以,爲私其子;外舉姜尚,
天下稱公.周公誅弟,而典刑立,桓公任讎,
而齊國治.苟其無私,他人之與,骨肉誅賞,
豈二法哉?唯至公然,後可舉賢.夏禹有言,
知人則哲.惟帝難之,因斯以談,君莫賢於,
高祖臣莫,奇於韓信.高祖,巴漢韓信,
去楚而亡,窮矣夫以,高祖之明,困而思士,
信之奇材,窮而願進,其相遭宜,萬里響應,
不移,相可取.然信歸漢,歷時而不,
見知非徒,不見知而,已又將案,法而誅之,
使不遇,滕公則身,不免戮死,不值蕭何,
則終不離,於亡命也,幸而得存.固水濱之,
餓夫市中,怯子安得,市人可驅,而立天下,
之功也哉?蕭何一言,不世交合,定傾功立.
豈蕭何其,知人之明,絕於高祖.而韓信求,
進之意曲,於蕭何乎?尊卑勢異,高下處殊.
高祖勢尊,而處高故,思進者難,蕭何勢卑,
而處下故,自納者易.然則居尊,高之位者,
其接人之,道固難在,卑下地者,其相知之,
道固易矣.執一至正,至正真情,真情賢致.

卷2舉賢
題解
本篇指出了爲政者要想得到賢才很難,因此教導其要真誠地依靠手下的臣子大量舉用賢能之士以治國。如原文所說:『昔人知居上取士之難,故虛心而下聽;知在下相接之易,故因人以致人。』
【原文】
賢者,聖人所與共治天下者也。故先王以舉賢爲急,舉賢之本,莫大正身而一[17] 其聽。身不正,聽不一,則賢者不至,雖至不爲之用矣。古之明君,簡[18] 天下之良材,舉天下之賢人,豈家至而戶閱[19] 之乎?開至公之路,秉至平之心,執大象[20] 而致之,亦云誠而已矣。夫任誠,天地可感,而況於人乎?傅說[21],岩下之築夫也,高宗引而相之。呂尚[22],屠釣之賤老[23] 也,文武尊而宗之。陳平[24],項氏之亡臣也,高祖以爲腹心。四君不以小疵忘大德,三臣不以疏賤而自疑,其建帝王之業,不亦宜乎!文王[25] 內舉周公旦[26] ,天下不以爲私其子,外舉太公望[27] ,天下稱其公。周公誅弟而典刑立,桓公[28] 任讎[29] 而齊國治。苟其無私,他人之與骨肉,其於誅賞豈二法哉?唯至公然後可以舉賢也。夏禹[30] 有言,知人則哲。惟帝其難之,因斯以談,君莫賢於高祖[31] ,臣莫奇於韓信。高祖在巴漢[32] ,困矣。韓信去楚而亡,窮矣。夫以高祖之明,困而思士,信之奇材,窮而願進,其相遭也,宜萬里響應,不移景[33]而相取(相取作將相可取)矣。然信歸漢曆時而不見知,非徒不見知而已,又將案法而誅之,向不遇滕公[34] ,則身不免於戮死,不值蕭何。則終不離於亡命,幸而得存。固水濱之餓夫,市中之怯子(子下有也字),又安得市人[35] 可驅,而立乎天下之功也哉?蕭何一言而不世[36] 之交合,定傾[37] 之功立。豈蕭何知人之明絕於高祖。而韓信求進之意曲於蕭何乎?尊卑之勢異,而高下之處殊也。高祖勢尊而處高,故思進者難,蕭何勢卑而處下,故自納者易。然則居尊高之位者,其接人之道固難,而在卑下之地者,其相知之道固易矣。

【注釋】
[17]一:統一,一 致。
[18] 簡:選擇。
[19] 閱:察看,視察,考察。
[20] 大象:大道,常理。
[21] 傅說:傳說爲傅岩築牆之奴隸。殷商王武丁夢得聖人,名日說。求於野,乃於傅岩得之。舉以爲相,國大治。
[22] 呂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其先祖伯夷掌管四岳有功,封於呂(今河南宛縣),子孫從封地改姓,故名呂尚。
[23] 賤老:微賤的老人。
[24]陳平:西漢開國功臣,謀略家。
[25] 文王:周文王。西周奠基人。
[26] 周公旦:周武王之弟,亦稱叔旦。西周政治家。
[33] 移景:又作『移影』,指經過了一-段時間。
[34] 滕公:本名夏侯嬰,西漢沛縣人,與劉邦是少時的朋友,跟隨劉邦起兵,屢立殊功。
[35] 市人:市井之人。
[36] 不世:非凡,罕有。
[37]定傾:使危險的局勢或即將傾覆的國家轉爲穩定。
【譯文】
賢人,是與天子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所以,先王以選拔賢人爲最迫切的事。選拔賢能的根本問題,最重要的是端正自身、專一聖聽。身不正,聽不專,賢才就選拔不上來,即使選拔上來,也不會被重用。古代英明的國君,選拔天下賢才,難道都要去每家每戶查問嗎?只要開啟公正之門,秉持公平之心,把握根本原則去招納英才,也就是說很有誠心就可以了。若抱有誠意,天地都能被感動,何況人呢?傅說是一個在山洞築牆之人,殷高宗武丁招納他來輔佐自己。姜尚曾是一個屠宰、垂釣的微賤老者,周文王、周武王尊崇重用他。陳平是從項羽那兒逃走的人,漢高祖把他當作心腹之臣。上述四位君主不因臣子有小毛病而忽視大德,這三位大臣不因疏遠微賤而缺乏自信。他們能成就帝王之大業,不是很應該嗎?周文王在本家族中選任周公旦,國人不認爲他是偏愛自己的兒子;在外姓中舉拔姜尚,國人說他公正。周公誅殺其弟,典制刑律的威嚴得到確立;齊桓公任用仇人管仲,齊國得到大治。如果不徇私情,那麼外人與親骨肉,在獎賞與處罰上,難道會有兩種法則嗎?只有十分公正才可以選拔出賢才。夏禹說過,能夠識別人才才是聰慧,即使是帝堯,尚且覺得很難。由此說來,國君沒有誰比漢高祖更賢明的了,臣子沒有誰比韓信更有奇才了。
漢高祖在巴郡、漢中時很困窘呀,韓信離開楚而逃亡時也走投無路呀!以漢高祖的賢明,困難中又渴求賢士;以韓信的奇才,困窘中又希望進身。他們的相遇,應該是不遠萬里而彼此呼應,不費功夫便可得到將相之才。可是,韓信歸漢後,長時間不被重用,不但不被重用,還打算按軍法誅殺之。假如不是遇見滕公,韓信則免不了會被殺;假如不逢蕭何,韓信最終不免流亡逃命。縱然有幸得以活命,這位昔日河邊的餓漢、市井中的膽小者,又怎能遇到一個(像劉邦那樣的)市井之人能逼迫其建立聞名天下的功勞呢?蕭何一番諫言, 使這一非凡的交往得以遇合,使決定社稷穩定與傾覆的功勳得以建立。這難道是蕭何知人之明勝過高祖,而韓信求進之心意委曲成全於蕭何嗎?這是因爲尊卑的情勢相異,高下的位置不同。高祖勢尊,處在高位,所以想求得進身的人比較難以見到;蕭何處在低位,所以接納人就比較容易。這就是說,處在尊高地位的人接納人的途徑確實不易暢通,而處在低下地位的人彼此相知的途徑確實容易暢通。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