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55|回覆: 0

[儒家學說] 劉向【新序】卷9善謀上詩解6秦惠王不聽張儀不義之策而聽司馬錯之諫伐蜀得地廣國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0-24 21:3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新序】卷9善謀上詩解6秦惠王不聽張儀不義之策而聽司馬錯之諫伐蜀得地廣國
題文詩:
秦惠王時,蜀亂國人,相攻擊也,告急於秦.
秦惠王欲,發兵伐蜀,以為道險,狹難至而,
韓人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韓恐,蜀亂,
伐蜀恐韓,襲秦之弊,猶與未決.司馬錯與,
張子爭論,於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曰:
不如伐韓.秦惠王曰:請聞其說.張儀對曰:
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口,當屯留道;
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
二周之郊,誅周王罪,侵楚魏地.周知不救,
九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
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今夫,
蜀西僻國,戎狄之倫,弊兵勞眾,不足成名,
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於朝爭,
利者於市,三川周室,天下朝市,王不爭焉,
顧爭戎狄,去王遠矣.司馬錯曰:不然臣聞,
之欲富者,務廣其地,欲強,務富其民,
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王隨之矣.
今王地小,民貧故臣,願先從事,於易夫蜀,
西僻之國,戎狄之長,有桀紂亂,以秦攻之,
譬如以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廣國取,
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服焉服一,
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而諸侯不,
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又有禁暴,
正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天子惡名,
而未必利.有不義名,攻天下所,不欲危矣.
請竭: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之與國.
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將二國幷,
力合謀以,因乎齊趙,求解楚魏,以鼎予楚,
以地予魏;以鼎予楚,以地予魏,王不能止,
臣所謂,危也不如,伐蜀完秦.惠王曰善,
請聽子.起兵伐蜀,十月取之,定蜀,
蜀王更號,為諸侯使,陳叔相蜀,蜀既屬秦,
秦日益強,富厚而制,諸侯司馬,錯之謀也.
【原文】  秦惠王時蜀亂,國人相攻擊,告急於秦。秦惠王欲發兵伐蜀,以為道險狹難至,而韓人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韓,恐蜀亂;先伐蜀,恐韓襲秦之弊,猶與未決。司馬錯與張子爭論於惠王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子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今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狄之倫也,弊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狄,去王遠矣。』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者務廣其地,欲強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地小民貧,故臣願先從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狄之長也,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以豺狼逐群羊也。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服焉。服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而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又有禁暴正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請竭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將二國幷力合謀,以因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予楚,以地予魏;以鼎予楚,以地予魏,王不能止,此臣所謂危也,不如伐蜀完秦。』惠王曰:『善。寡人請聽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王更號為諸侯,而使陳叔相蜀,蜀既屬秦,秦日益強富厚而制諸侯,司馬錯之謀也。
【注釋】出自【史記·張儀列傳第十】
秦惠王欲發兵以伐蜀,以為道險狹難至,而韓又來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韓,後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韓襲秦之敝,猶豫未能決。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惠王之前[2],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3]。』

儀曰:『親魏善楚[4],下兵三川[5],塞什谷之口[6],當屯留之道[7],魏絕南陽[8],楚臨南鄭[9],秦攻新城、宜陽[10],以臨二周之郊[11],誅周王之罪[12],侵楚、魏之地[13]。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寶器必出[14]。據九鼎,案圖籍[15],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今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翟之倫也[16],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17],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翟[18],去王業遠矣。』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19],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20]。今王地小民貧,故臣願先從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翟之長也[21],有桀、紂之亂[22]。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23],不傷眾而彼已服焉。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而天下不以為貪[24],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25],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26],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27],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請謁其故[28]:周,天下之宗室也[29];齊,韓之與國也[30]。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將二國併力合謀,以因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31],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謂危也。不如伐蜀完[32]。』

惠王曰:『善,寡人請聽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33],遂定蜀,貶蜀王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34]。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
[1]苴蜀相攻擊:【華陽國志·蜀志】記云:『蜀王別封弟葭萌於漢中,號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與巴王為好,巴與蜀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於秦。』『苴蜀相攻擊』即指此。
[2]司馬錯:秦人,官為司馬,後遂以官為氏。
[3]其說:您的見解。
[4]親魏善楚:同魏、楚兩國親善。按:當時韓國正在侵襲秦國,同魏、楚親善,則可割斷魏、楚兩國對韓的援救,從而可以專心致力於伐韓。
[5]下兵三川:向三川出擊。下兵,出兵。三川,韓國所置郡名,以境內有黃河、伊河、洛河三水而得名。
[6]塞什谷之口:阻斷什谷的山口。什谷,一作『尋谷』,蓋什、尋聲相近而造成名相異。什谷在今河南鞏縣、登封一帶。本句【戰國策】作『塞轘轅、緱氏之口』,『轘轅、緱氏之口』同『什谷之口』地相近。
[7]當屯留之道:攔阻住屯留的通道。屯留,韓地,故址在今山西屯留縣東南十里,當時屬上黨地。按:攔阻住屯留的通道,即可截斷屯留的救援。
[8]魏絕南陽:魏國斷絕韓國經南陽出援之路。南陽,韓地,指今河南濟源、孟縣,沁陽一帶同魏國接壤處。
[9]楚臨南鄭:楚國兵臨南鄭。南鄭,古鄭地,故址在今河南鄭縣西二十五里,當時為韓國都城。
[10]秦攻新城、宜陽:秦兵再攻擊新城和宜陽。新城,故址在今河南伊川縣西南。宜陽,故址在今河南宜陽縣西北。新城和宜陽當時均為韓地。
[11]臨二周之郊:兵臨西周和東周的郊野。按:秦秋末期周敬王由王城(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市)遷都成周(故址傳說在今河南洛陽市東郊白馬寺之東)。至戰國前期周考王封其弟揭於王城,遂稱之為西周。至戰國中期周惠王又封其少子班於鞏(故址即今河南鞏縣),號為東周。東周和西周戰國時僅是兩個小國。
[12]誅:申討。
[13]侵:漸進,指影響和勢力逐漸擴大。
[14]九鼎寶器:【史記·武帝紀】記云:『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以象九州。後世遂把九鼎看作國家權力的象徵而稱之為寶器。
[15]案圖籍:掌握地圖和戶籍。
[16]戎翟之倫:古時泛稱我國西部的少數民族為戎。翟,通『狄』,古時我國北部地區民族名。此以戎翟之倫蔑稱巴蜀等國為野蠻落後之國。
[17]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使將士疲憊,讓百姓辛勞,卻又不足以成就霸名。
[18]顧:回顧,此處作『相反』解。
[19]務:專心致力。
[20]三資:三項基本條件,指上文所言廣地、富民、博德。
[21]長:酋長。
[22]有桀、紂之亂:謂蜀國之政治局面有如夏桀、殷紂時一樣的殘暴昏亂。
[23]繕兵:修制兵器。
[24]利盡西海:全部得到蜀國之利。西海,指蜀國。
[25]名實附:名和實均歸附得到,猶言名實雙收。名,指『不貪』、『不暴』。實,指得蜀國之地和蜀地之財。
[26]劫:脅迫。
[27]不義:指韓國無罪而討伐。
[28]謁:稟告。
[29]天下之宗室:天下諸國的大宗之家。按:周代宗法制以始祖之嫡長子為大宗,其所分封之諸國為小宗,故周天子則為大宗之家,是天下所分封的諸國的宗室。
[30]與國:相互友好之國。
[31]因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依靠齊、趙兩國的力量,並同楚、魏兩國求得和解。
[32]完:完全之策。
[33]十月,取之:據【史記·六國年表】,秦滅蜀在秦惠王二十二年(前316年)。十月,一說為秦惠王二十二年十月。一說為時歷十個月。
[34]陳莊:秦臣。
【段意】 寫張儀同司馬錯於秦惠王前論爭伐韓、伐蜀之利弊。張儀力主伐韓,以為伐韓可成王業,而伐蜀不足以成就霸名。司馬錯針鋒相對,以為秦國的擴展方向在蜀不在韓,力主伐蜀,以為伐蜀可名實雙收,又有禁暴止亂之美名;而伐韓劫天子,不利不義,自陷孤立。秦惠王以司馬錯之論為是,遂起兵伐蜀而滅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