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03|回覆: 0

[儒家學說] 司馬遷【史記.八書禮書】詩解1緣情制禮作儀定尊卑貴賤序事有宜適物有節文禮廢樂壞循法守正見侮奢溢僭差顯榮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2-2 20:5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司馬遷【史記.八書禮書】詩解1緣情制禮作儀定尊卑貴賤序事有宜適物有節文禮廢樂壞循法守正見侮奢溢僭差顯榮
題文詩:
太史公曰:洋洋美德!宰制萬物,役使群眾,
豈人力哉?余至大行,禮官,三代損益,
乃知緣人,情而制禮,依人性而,作儀其所,
由來尚矣.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
以仁,義束縛以,刑罰故德,厚者位尊,
祿重者寵,榮所以總,一海內而,整齊萬民.
人安駕乘,為之金輿,錯衡以繁,其飾目好,
五色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樂鐘磬,
調諧八音,以盪其心;口甘五味,為之庶羞,
酸咸以致,其美情好,珍善為之,琢磨圭璧,
通其意故,大路越席,皮弁布裳,朱弦洞越,
大羹玄酒,以防淫侈,救其雕敝.如此是以,
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及,黎庶車輿,
衣服宮室,飲食嫁娶,喪祭之分,事有宜適,
物有節文.仲尼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
欲觀之矣.後,禮廢樂壞,大小相逾,
管仲之家,兼備三歸.循法守正,見侮於世,
奢溢僭差,者謂顯榮.自子夏門,高弟,
猶雲出見,紛華盛麗,入聞,夫子道樂,
二者心戰,未能自決,而況中庸,以下漸漬,
於失教被,服成俗乎?孔子:必也正名.
於衛所居,不合仲尼,沒後受業,之徒沈湮,
,或適齊楚,或入河海,豈不痛哉!
【原文】  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萬物,役使群眾,豈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禮官,觀三代損益,乃知緣人情而制禮,依人性而作儀,其所由來尚矣。
【譯文】
 太史公說:"禮的品格、功能,實在博大眾多而又盛美啊!它主宰萬物、驅策群品,豈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我曾到大行禮官那裡,研究夏、商、周三代禮制的演變,才知道,按照人情制定禮,依據人性制定儀,是由來已久的事了。
【注釋】
 <1>太史公:【史記】書中對漢代太史令官職的稱呼,這裡是司馬遷的自稱。另有不同解釋,略。 <2>洋洋:眾多、盛美貌。【詩·魯頌·閔公】:『萬舞洋洋』,毛註:『洋洋,眾多也』。又【索隱】說:『洋洋,美盛貌』。德:品格,功能。 <3>由於把禮的範圍擴大到人類社會以外,凡是客觀世界中的秩序、規律、都稱為禮。所以認為禮的作用、功能、非人力所為,是天賦的。其實,這是有意把禮神聖化的一種方法。自然界中的『禮』,與人類社會中的禮是兩碼事:前者非關人力,後者則完全是人力造就的。 <4>余:我。大行:秦官名,主管禮儀。 <5>三代:指夏、商、周三個朝代。損益:減少為損,增加為益。 <6>乃:於是。緣:緣故,因由。這裡作動詞用,可譯為『沿』字。人情:人具有的各種情感。【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不學而能』。禮:就是維護社會等級和秩序的規定或制度。古人有許多種解釋,【史記·正義】說:『天地位,日月明,四時序,陰陽和,風雨節,群品滋茂,萬物宰制,君臣朝廷尊卑貴賤有序,咸謂之禮。』把禮擴大到了人類社會以外的普通客體,這是儒者的普遍認識。又如【禮記·禮器】說:『禮也者,猶體也』。在【禮記·序】中,孔穎達引賀瑒的話解釋說:這有兩種意思,一是指物體,『言萬物貴賤、高下、小大、文質,各有其體』;二是指禮體,『言聖人製法,體此萬物,使高下貴賤各得其宜。』前者是指萬物的區別,或者說是秩序、等級,是客觀的;後者指維護這種區別的制度,是人為的。後者才是真正的禮。儒者為了把禮固定化,神聖化,才故意與事物固有的區別相混淆。 <7>人性:古人認為,人的情感之中先天具有的部分,叫做人性。如【禮記·中庸】說:『天命之謂性』。 <8>尚:久遠。
【原文】  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故德厚者位尊,祿重者寵榮,所以總一海內而整齊萬民也。人體安駕乘,為之金輿錯衡以繁其飾;目好五色,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樂鐘磬,為之調諧八音以盪其心;口甘五味,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情好珍善,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故大路越席,皮弁布裳,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雕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及黎庶車輿衣服宮室飲食嫁娶喪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節文。仲尼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譯文】
     做人的道理,千條萬條,無不貫穿一條基本準則,就是誘導人們,使知仁義,並以刑罰相約束。所以,德厚之人,地位尊顯貴重;俸祿多的享受榮耀恩寵,以此來統一天下人的意識,整齊人心。人的身體乘車馬感到舒適,就以金飾車,又雕鏤車衡,鑲金錯銀,加上繁瑣的裝飾;眼睛愛看五彩美色,就設計了黼黻文章等花紋,使外表形態更美好;人耳樂聞鐘磬等動聽的聲音,就調諧各種樂器以激盪人心;人口喜歡吃美味食物,就烹調出嘉肴異饌,或酸或咸,各盡其美;人情喜愛珍貴善美的物事,就以美玉製成圭璧,又加琢磨,以順人意。這樣下去,如何得了?於是,又製造了大路越席、皮弁布裳、朱弦洞越、大羹玄酒等,防止過分奢侈,挽救衰敗。所以,上至君臣等朝廷中的尊卑貴賤秩序,下到黎民百姓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的等級,事事皆有適宜之度,物物文飾皆有節制。孔子說:"禘祭自灌以後,次序顛倒,我不願再看了。"
【注釋】
 <9>人道:做人的道理。這個道理究竟是什麼?古人有許多說法:【易經·說卦】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意思是,人道就是指仁義;【禮記·喪服小記】說: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又有『君子之道』,小人之道等等。【史記·禮書】中所說的人道是指【喪服小記】中那種關乎人際之間等級關係的人道。經緯:即縱橫,方方面面。 <10>規矩:準則、標準。貫:貫穿。 <11>這句話的意思是,使天下人有共同的意識和行動。海內,四海之內。 <12>駕乘:即車馬。駕為車,乘為馬。 <13>金輿:古代車由三大部分組成,上為車蓋,下為車輪,中間的部分稱為輿(參見【周禮·考工記】『輿人為車』條)。輿就是俗話說的車架子或車盤,此處泛指車。金輿就是用金裝飾的車子。錯衡:車轅頭上的橫木叫做衡,又名車軛(【論語·衛靈公】:『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邢昺疏:『衡,軛也』)。鑲嵌花紋的車軛,稱為錯衡。 <14>五色:青、黃、赤、白、黑稱為五色。此處泛指一切漂亮的色彩。 <15>黼黻文章:【周禮·考工記】說:『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意思是青、赤、白、黑四種色彩,兩兩組合成的花紋,分別稱為黼黻文章。又【尚書·益稷】『黼黻』孔疏說:『黼文如斧形,蓋半白半黑似斧,刃白而身黑;黻謂兩'已」相背,謂刺繡為'已」字,兩'已」字相背也。』文章的花紋也是固定的,如【周禮·司服】注所說:『古天子冕服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藻、火、粉、米之類。表:動詞,表而出之的意思。能:之省文,同『態』字。 <16>八音:八類樂器發出的聲音,這裡泛指樂聲。八類樂器名見【周禮·大師】:『播之以八音:金、石、土、草,絲、木、匏、竹』。 <17>五味:酸、辣、苦、甜、鹹,合稱五味,此處泛指各種美好的滋味。 <18>庶羞:泛指美味食品。【周禮·膳夫】『羞用百二十品』,鄭註:『羞出於牲及禽獸;以備滋味,謂之庶羞』。意思是,肉類食品稱為羞;各種滋味齊備的羞稱為庶羞。庶,就是眾多的意思。 <19>酸咸:酸味、鹹味。這裡泛指滋味,可譯為或酸或咸。 <20>琢磨:玉、石的加工方法。【爾雅·釋器】說:『玉謂之琢,石謂之磨』。圭璧:玉器。大圭又名珽,就是笏板。璧是圓片形玉器,中有圓孔。璧徑稱為羨,孔稱為好,邊稱為肉。【爾雅·釋器】說:『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yuàn,院),肉好若一謂之環』。即只有邊是孔徑尺寸二倍左右的才稱為璧。如【周禮·考工記·玉人】說:『璧羨度尺,好三寸以為度』。又解:圭璧為同一物名。如【周禮·玉人】說:『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按鄭玄的解釋,圭璧就是『其邸(即『底』字,指圭下部)為璧的圭。 <21>大路:相傳是殷王使用的車子,木製,以其簡質近古,周朝以後祭天時使用。【禮記·明堂位】說:『大路,殷路也』。鄭玄註:『大路,木路也。』『漢祭天乘殷之路也,今謂之桑根車也』。古書對大路的解釋很多,除木路之外,又有玉路、金路、革路等,還有的認為凡天子賜於臣下之車,都稱為大路(參見【左傳】『僖28』、『定4』、『襄19』注等)。越席:即蒲草蓆。 <22>皮弁布裳:以白鹿皮做冠,白繒布為裳,是天子朝服之一。與皮弁相配的衣裳(上身所着為衣,下身所着為裳)都用素繒布。不加染色,也是表示儉樸的意思。 <23>朱弦洞越:【集解】引鄭玄語:『朱弦,練朱絲弦也。越,瑟底孔。』『練朱絲弦』是指用經過搗練的熟絲,染成朱紅色,製成的弦。熟絲製成的弦,柔軟堅韌,彈性好。 <24>大羹:又作泰羹。淡肉湯。玄酒:祭祀時用酒之中最尊貴的一種,是用水代替的酒。 <25>淫侈:【爾雅·釋詁】:『淫,大也』。侈即奢侈。故淫侈的意思是大奢侈,或謂之太奢侈、過分奢侈。 <26>雕敝:即因雕零而破敝,可譯為衰敗。 <27>序:次序、秩序,即等級。 <28>黎庶:黎民、庶民的省稱。分:分別,分野。 <29>節文,有節制的文飾。文就是文采、裝飾。 <30>禘:四時祭名。灌:祭祀中的一個步驟,指以酒灌地。
【原文】 周衰,禮廢樂壞,大小相逾,管仲之家,兼備三歸。循法守正者見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謂之顯榮。自子夏,門人之高弟也,猶云『出見紛華盛麗而說,入聞夫子之道而樂,二者心戰,未能自決』,而況中庸以下,漸漬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孔子曰『必也正名』,於衛所居不合。仲尼沒後,受業之徒沈湮而不舉,或適齊、楚,或入河海,豈不痛哉!
  【譯文】
 
周朝衰落後,禮制廢棄,樂制破壞,大小不按等級,以至管仲家中娶三姓婦女為妻。世上遵法律、守正道的人受侮辱,奢侈逾制的人名顯身榮。
  上自子夏這樣的孔門高弟,猶且說:"出門見到紛紜華麗盛美的事物而歡喜,回來聽到夫子的學說而歡喜,二者常在心中鬥爭,不能決定取捨"。更何況中材以下的人,長期處在失於教導的習俗、環境中了?孔子論衛國政治說:"必先正其名分。"但在衛國終於無法做到。孔子死後,受業門人沉淪星散,有的到了齊、楚,有的遁入河北、海內。豈不令人痛惜!
【注釋】
 <1>樂:古人所謂樂,除了指如今所說的音樂之樂外,還包括舞及舞所執器具,如干戚羽旄之類,參見下篇【樂書】。儒者變為禮、樂、刑、政,為治國四項根本,故樂的興廢十分重要。 <2>此語出【論語·八佾】:『管氏有三歸』。何晏註:『三歸,娶三姓女。婦人謂嫁曰歸』。邢昺疏:『禮:大夫雖有妾媵,嫡妻惟娶一姓。今管仲娶三姓之女』,不合禮法。 <3>奢溢:奢侈超過限度。滿而外流稱為溢。僭差:指差失、錯謬。【尚書·大誥】:『天命不僭』,孔安國注說:『以卜吉之故,大以汝眾東征四國,天命不僭差。』意思是:卜既得了吉兆,這是天命,必無差錯。 <4>高弟、弟子中次第高者。 <5>說:通『悅』。 <6>夫子:先生、長者尊稱為夫子。這裡是對孔子的尊稱。 <7>中庸:中等材能的平常人。庸作用或常解(見【說文】:『庸,用也』;【爾雅·釋詁】:『庸,常也』), <8>漬:浸漬、濡染。 <9>被服:被子和衣服,作用是復蓋和包裹。本句中被服二字做動詞使用,詞意與其作用意同。 <10>必也正名:必須把名分與實際不合者糾正過來。語出【論語·子路】。名分即身份、等級。 <11>沒:通歿,意為死亡。 <12>沈湮:沈通沉,沉淪;湮,湮滅、埋沒。 <13>適齊、楚:去齊國和楚國。事見【論語·微子】:『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大師、亞飯,樂官名;摯、干,人名。 <14>入河海:事見【論語·微子】:『鼓方叔入於河』,『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包咸解釋說:『鼓,擊鼓者;方叔,名;入謂居其河內』。古以河北為河內,河南為河外。又孔安國解釋說:『陽、襄皆名』,那未少師、擊磬為樂官名。海,邢昺解釋為海內,地域不詳。大約是指四海之內,謂其居無定址的意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