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89|回復: 0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八):历代文史工具书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1-9-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国学网
  所谓文史工具书,是指为方便阅读文史类书籍而提供相关资料的书籍,起着一种阅读工具作用。文史工具书的种类很多,下面主要介绍:书目,索引,字典、辞典,年表、图志,典章制度,类书,域外汉籍及研究七类,每类下分若干子目。
  “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它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和收藏情况的工具书。其范围不仅包括《四库全书总目》和《全国总书目》这种综合性书目,也包括《中国地方志综录》、《历代人物年谱集目》、《司马迁著作及其研究资料目录》、《红楼梦书录》等专题性书目。
  “索引”:又称“通检”或“引得”,它是将每部书或丛书的内容,按一定的需要(如人名、地名、篇目、引书、逐句等)编为条目,供人们检索的工具。
  “字典”、“辞典”:是解释字、词的声音、意义、用法和形体构造,间或叙及源流的工具书。它包括古代的《说文解字》、《尔雅》和《广韵》之属;也包括近代的《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和《新华字典》之类;还包括《中国人名大辞典》和《中国地名大辞典》等专科性辞典。
  “年表”:是按年代顺序用表格形式编制的查考时间年代或历史大事的工具书。其中的纪年表供查考年代。其中可分为“纪年表”、“历表”、“大事表”等不同类型。“纪年表”如《中国历史纪年表》;“历表”可换算不同历法、纪年法的年、月、日,如《中西回史日历》;“大事表”则为查考大事及其年代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大事纪年》。
  “图录”:是用图象表现事物的工具书,它既包括《世界地图》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各种地图,也包括《中国历史图谱》和《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等各种文物图录。
  “典章制度:又称“政书”,它汇编历代或某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方面的资料供人阅读和查考。如《通典》、《文献通考》、《唐会要》等。
  “类书”:是辑录群书中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分类排比,以便寻检和征引,是查考古代事类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
  “域外汉籍及研究目录”:介绍国外图书部门收藏的文史类汉籍书目,作者有国外图书部门、学者,也有国人。主要以日韩为主。
一、书目

(一)综合类
  1、《崇文总目》,六十六卷,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翰林学士张观等奉敕官修,赐名崇文总目。六十六卷按四部分四十五类。经部八卷九类: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孝经类、论语类、小学类。史部十五卷十三类:正史类、编年类、实录类、杂史类、伪史类、职官类、仪注类、刑法类、地理类、氏族类、岁时类、传记类、目录类。子部三十三卷二十类:儒家类、道家类、法家类、名家类、墨家类、纵横家类、杂家类、农家类、小说类、兵家类、类书类、算术类、艺术类、医书类、卜筮类、天文占书类、历数类、五行类、道书类、释书类。集部十卷三类:总集类、别集类、文史类。全目共著录北宋前期图书三千四百四十五部,计为三万零六百六十九卷。著录丰富、体例完备,每类有叙释,每书有解题(主要为欧阳修所撰写)。体例为後来的晁公武、陈振孙所效法。《崇文总目》上承唐代“开元群书四部录”之馀绪,下启清代“四库全书总目”之先河,其间八百多年间,是唯一一部卷帙浩繁、体例完备的官修目录。该书目至南宋已不甚流行,清初开四库馆,清儒自《永乐大典》等书辑出叙释,撰成《崇文总目辑释》五卷、《补遗》一卷。其后,“粤雅堂丛书”、“后知不足斋丛书”、“丛书集成”等本,都属这后一个系统的翻刻或排印。
《崇文总目》因篇帙繁多,抵啎之处自所难免,後代有所修订,如:黄伯思《东观馀论》摘17条,焦竑《国史经籍志》有22条。郑樵作《通志·艺文略》,建议废《崇文总目》之解题。
  2、《郡斋读书志》,南宋晁公武(约1104—约1183)著,有20卷本(衢本)和4卷本(袁本)两个系统。该志是现存最早的、具有题要的私家藏书目录,基本包括了南宋以前的各类重要著述。著录图书一千四百九十六部,除去重见者,实为一千四百九十二部。(袁本著录一千四百七十部,除去重见,为一千四百五十九部。)其中,尤以唐、宋(北宋和南宋初)书籍为完备,可补两《唐志》和《宋史·艺文志》之缺。分类依当时通行之法,经、史、子、集四部之下设类,经部十类、史部十三类、子部十八类、集部四类,共四十五类。(袁本《前志》分四十三类。)书首有总序,每部之前有大序称“总论”,二十五个类目前有小序。(袁本《前志》九个类目前有小序。)小序未标明,置该类第一部书的题要中。“题要”包括书名释义,篇目、篇数及编次,成书原委,序跋或附录,体例、特点和内容介绍,辨伪与考订,前代书目的著录,版本情况,撰者的生平事迹。此外还有有关学术源流、典章制度、史实考辨以及评论文字。每类之内,各书大体依时代先后编次。史部立史评类,衢本集部立文说类,具有开创的意义。后来宋人赵希弁又撰《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附志》作为辑补。
  《郡斋读书志》最早为南宋杜鹏举刊刻的四卷本,另有姚应绩刊刻的二十卷本,这两个宋代蜀刻本俱已亡佚。现存有理宗淳祐九年(1249)游钧在衢州重刊二十卷本,后称衢本;同年,黎安朝在袁州重刊四卷本,后又汇《前志》、《附志》、《后志》合为七卷,后称袁本。自此,《郡斋读书志》在流传中形成衢本和袁本两个版本系统。商务印书馆1935年影印宋本,收入《续古逸丛书》、《四部丛刊》三编和《万有文库》二集。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孙猛校证的《郡斋读书志校证》,以汪士钟所刊衢本为底,合校以涵芬楼影印南宋淳佑袁州刊本,并作内容的疏证和考订,又附以赵希弁《读书附志》,是目前较完备的一个校点本。
  3、《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南宋陈振孙(约1186—约1262)著。原本五十六卷,分经、史、子、集四录,故书名中称“书录”。全书共分五十三类,在两宋官修书目基础上调整增补了门类。经录十类: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语孟类、谶纬类、经解类、小学类。史录十六类:正史类、别史类、编年类、起居注类、诏令类、伪史类、杂史类、典故类、职官类、礼注类、时令类、传记类、法令类、谱牒类、目录类、地理类。子录二十类:儒家类、道家类、法家类、名家类、墨家类、纵横家类、农家类、杂家类、小说家类、神仙类、释氏类、兵书类、历象类、阴阳家类、卜筮类、形法类、医书类、音乐类、杂艺术、类书类。集录七类:楚辞类、总集类、别集类、诗集类、歌词类、章奏类、文史类。每书各详其卷帙多少、撰人姓名及官称、成书及内容起止、重要序跋摘录等,间有史书考订,谓之“解题”。该书著录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超过南宋官修《中兴馆阁书目》所著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其“解题”的参考使用价值,也较《中兴馆阁书目》为优。私人藏书目录在数量、质量方面同时超越官修目录,该书是其转折点。它和《郡斋读书志是两部最早的私人藏书题跋。元马端临著《文献通考·经籍考》,即以晁、陈二目为主要依据;后世把目录学称为晁陈之学,更足见他们在目录学上的贡献。
《直斋书录解题》原本五十六卷,相传明代毛晋有半部南宋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有李盛铎旧藏传抄宋兰挥旧藏本,存二十卷。北京图书馆藏有元抄本,仅四卷(卷四七至卷五〇)。清代四库馆从《永乐大典》辑出,重编为二十二卷,刻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为今之通行本。今有有武英殿聚珍本、江苏书局本、《万有文库》本、《丛书集成》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聚珍版”为底本出版了校点本。
  4、明《文渊阁书目》,明杨士奇编,明初国家藏书的第一部书目。正统六年(1441),杨士奇等对文渊阁7297部图书,逐一清理勘对、进行分类,然后以《千字文》排次,按天字至往字,分为二十个字号,写成一本《文渊阁书目》。书目分为国朝、易、书、诗、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礼书、乐书、诸经总类、四书、性理(附实录、传、年谱等)、经济、史、史附、史杂、子书、子杂、杂附、文集、诗词、类书、韵书、姓氏、法帖、画谱(诸画谱)、政书、刑书、兵法、算法、阴阳、医书、农圃、道书、佛书、古今志(杂志附)、旧志、心志等四十类目,开创了有明一代分类的新风气。明嘉靖以后,文渊阁藏书大批流失,若干珍本秘册无可再见。所以,该书目就成为考订宋、元、明初散失之书的重要资料。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对勘《永乐大典》所收之书,世无传本者,往往见于《文渊阁书目》。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惟籍此编之存,尚得略见一代秘书之名数,则亦考古所不废也。”
  《文渊阁书目》原不分卷。《四库全书》本分为四卷,《读画斋丛书》本分为二十卷;又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有十四卷本。今流传较广的为《丛书集成初编》本,该本源出读画斋本。
  5、明《新订内阁藏书目录》,八卷。该书目是继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后对明内阁藏书编目。为万历三十三年,中书舍人张萱等人奉命校理内阁藏书时所撰。受《文渊阁书目》影响,分为十八类,全目八卷,以“圣制”、“典制”二部居首,以表明其官撰性质,然后于经史子集之外,增置类录、金石、图经、乐津、宋学、理学、奏疏、传记、技艺、志乘、杂部等。各书略注撰人姓名、官职及本书残全情况。并间有解题,虽文字简略,原书卷数也未全著,体例也不够完善,但稍胜于《文渊阁书目》,而成为考求明代官藏的重要目录之一。有民国适园陶湘精刻初印本;台北·广文书局1957年排印本。
  6、《遂初堂书目》,南宋尤袤(1127~1194)撰。尤袤家富藏书,在九龙山(今无锡惠山)下建有遂初堂,编《遂初堂书目》1卷。《遂初堂书目》(今传本)共收录图书3000余种。分为44类,对四部分类体系作了调整,突出本朝著作与新出现的图书,设有“小说”、“类书”、“乐曲”等小类。仅著录书名,部分款目著录作者。在经部书和一些史部书名之下简记版本情况,如记《史记》有“川本”、“严州本”。该目录中著录的版本有旧本、旧监本、秘阁本、京本、旧杭本、杭本等10余种,但未确记刻书地点与年月。该书开创了中国古代书目著录版本的先例。《遂初堂书目》有“从事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7、《江阴李氏得月楼书目摘录》(明)李鹗翀辑,清光绪14年(1888)江阴金武祥刻本。
  8、《百川书志.古今书刻》(明)高儒等撰,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6。
  9、《越缦堂读书记》,清李慈铭著,由云龙辑,是书为作者日记摘编。分为:哲学(包括易、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淮南子、韩非子等诸子、朱子语录、龙谿语录、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政治·社会经济,历史、地理、科学技术、军事、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综合参考等十一大类。所记各书,都是作者真正读过的,非转钞他人以讹传讹者可比,又能考订一些史书讹舛疏失,其中不乏创见。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精装二册。中华书局2006年版。
  10、《郑堂读书记》,101卷,清周中孚撰。这部大型书目体例模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即分经、史、子、集4部相分,以类从部,以属从类,分列著作名称、版别、卷帙、作者和内容提要,共71卷;又有补逸30卷,总计101卷。全书共收录自先秦迄清道光著述四千多种。因其晚出,收录了《总目》完工后乾嘉时期新刊的大量著述,而这一时期又正好是所谓“乾嘉学人”创作最丰的黄金时代,因此虽是一部目录学专著,但又蕴涵着丰富的史学评论和其他方面的治学见解,此又凸显出其独到的学术价值。商务印书馆1940年初版,1959年重印。
  11、《读书敏求记》,清·钱曾撰,上海扫叶山房,民国3年(1914)石印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读书敏求记校证》钱曾撰,管庭芬辑,章钰补辑,,台北·广文书局,《书目丛编》本,1967年版;北京·中国书店影印1985年版。
  12、《千顷堂书目》,清黄虞稷(1626~1692)辑。该书目是他以自己藏书为基础而编撰的明代著述目录。三十二卷,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五十一类排列,分四部,每部类下先列明人著述,后附南宋咸淳以下和辽、金、元各朝著作,总计收录明人著作一万四千余种,附载宋、辽、金、元四代著作二千四百余种,是现在反映明人艺文最全的目录之作。在不少类目之后附有南宋末及辽、金、元图书。每书著录著者、书名和卷数,必要时撰写有提要。明代编修《明史·艺文志》即以此书为蓝本。黄虞稷又与当时另一位藏书家丁雄飞相互传抄所无之书,后来二人订《古观社约》,约定每月十三丁雄飞到黄虞稷家,十五黄虞稷到丁雄飞家抄书论学,书林传为美谈。
  《千顷堂书目》在很长时期只有抄本流传。1913年被收入《适园丛书》第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初版,2001年再版。
  13、《铜琴铁剑楼藏书目录》,24卷,清·瞿镛(1794-1875)编撰,瞿凤起点校。此为铜琴铁剑楼藏书的编目。铜琴铁剑楼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瞿绍基及其子孙五代藏书处,与山东聊城“海源阁”、归安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全国四大藏书楼。解放后,瞿氏第五代传人瞿济苍将其家藏宋元明善本书52种1776册,通过文化部文物局捐赠给北京图书馆;瞿旭初将上海铁琴铜剑藏书楼藏书捐献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熟铁琴铜剑藏书楼又向北京图书馆捐赠宋元明善本书籍20种;1983年,瞿凤起陆续又向常熟市GOV捐赠古籍以及县志资料一千一百多册、名人札记六十九封、文物拓片两百零四件、拓本四册、期刊五百四十本。《铜琴铁剑楼藏书目录》有清光绪二十四年自刻本,台北·广文书局,1967年版。
  14、《铁琴铜剑楼藏藏宋元书目》,翟镛编,《书目类编》第31册,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版。
  15、《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翟启甲编,《书目四编》,台北·广文书局,1970年版。、16、《庐山钱尊王藏书目录汇编》,翟凤起编,《书目续编》,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3版;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版。
  17、《带经堂书目》,5卷,清陈树汋撰,清宣统3年(1911)顺德邓氏风雨楼刊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
  18、《旧山楼书目》(清)赵宗建撰,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2。
  19、《金山钱氏家刊书目》(清)钱培孙汇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1.2。
  20、《结一庐书目》,4卷,清朱学勤(1823—1875)编。此为编者藏书楼结一庐编目。
  结一庐为清代著名的藏书楼,位于杭州市塘栖镇,主人朱学勤家有“结一庐”,藏书甚丰。结一庐藏书大多来自长洲的“艺海楼”和塘栖劳氏的“丹铅精舍”;亦有于英法联军侵陷北京时,购得从怡亲王府散出之书。《结一庐书目》中,宋、元、明三代刊本和精钞本有数百种之多。其子朱澄又刊印《结一庐丛书》。朱学勤殁后,结一庐遗籍八十柜售与其婿张佩伦。其《结一庐剩余丛书》之版片亦归刘氏嘉业堂。张卒,结一庐之遗书始流散于沪杭间,文革中尽没为公有。1980年,政府允诺,或以35万元售于上海图书馆;或算捐赠,可得奖金20万元。至此,结一庐所幸存者,宋刻本24部、元刻本38部、明刻本178部、抄稿197部,共3274册,正式入藏上海图书馆。
  21、《读有用书斋古籍目录》佚名撰,曹元忠撰,民国间(1912-1949)石印本。
  22、《善本书室藏书志》,40卷,清丁丙(1832—1899)编,此为家藏书“嘉惠堂”珍本的著录。丁家世代经营布业,富于资财。丁丙自幼好学,一生淡于名利,终身不仕爱藏书,私人藏书丰富,沿用祖父丁国典的“八千卷楼”藏书楼,并将其新增加的藏书,名为“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小八千卷楼”,总藏书室名“嘉惠堂”,藏书近20万卷,其中善本珍藏2000余种,被列为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的珍本。丁丙重视地方文献的整理与印刊。光绪年间,编刊《武林往哲遗著》前编50种,后编10种,共96册。光绪九年起,与兄丁申编刊《武林掌故丛编》26集、208册,将存世的杭州掌故典籍多数包罗列入。还著有《庚辛泣杭录》、《武林坊巷志》、《于公祠墓录》、《北部诗帐》﹝北郭诗帐﹞、《北偶缀录》等。
  23、《郘亭见知传本书录》,4卷,清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號郘亭)编,见《书目五编》,台北·广文书局,1972年版。
  24、《宋元善本书经眼录》,3卷,清莫友芝编,书内收宋、金、元、明刻本及旧抄本130种,撰有提要和品评。有清同治年间刊本。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三辑)2009年版。
  25、《宝礼堂宋本书录》,四册),潘宗周.、张元济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4.12。
  26、《抱经楼藏书志(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五)》,(清)沈德寿撰,中华书局影印1990.4。
  27、《皕宋楼藏书志》,120卷,清陆心源编,《皕宋楼藏书志》是中国清代末期“四大藏书家”之一──归安陆心源(1834~1894)与其门人李宗莲合编的藏书目录,120卷,《续志》4卷。皕宋楼为陆心源藏书楼之一。收录陆氏所藏宋、元、明三代旧刻精钞并为世所罕见者600余种。每书除记书名、卷数、版刻及撰人姓名外,并详录书中序跋,间录藏章印记;宋、元两代刊本则备载行款缺笔,以便考核;《四库全书总目》未著录之书,更附以题解,是一部仿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等书体例的辑录体的藏书目录。传世有光绪八年(1882)陆氏10万卷楼刻本。陆氏藏书已于1907年全部转售于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皕宋楼藏书志》、《皕宋楼藏书续志(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一),中华书局1990.影印出版。
  28、《天一阁存见书目》,薛福成撰,为作者所检阅过的清代四大藏书楼宁波天一阁藏书中珍本提要。有清光绪15年(1889)台北:古亭书屋1970年印行。
  29、《新编天一阁书目》,骆兆平撰,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
  30、《嘉业堂钞校本目录.》、《天一阁藏书经见录》,周子美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
  31、《稿抄本明清藏书目三种》,清钱谦益编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
  32、《艺风堂藏书志》,8卷,《艺风堂藏书续志》8卷,清缪筌孙编,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91年版。《艺风堂再续藏书记》,中华书局1962.4年版。
  33、《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22卷,清莫伯骥(1878—1858)编,此为家藏典籍题跋,1948年由广州西湖路文光馆印刷出版,叶恭绰、容肇祖为该书作序,给予极高评价。莫伯骥晚年双目失明,且患有瘫痪症,1958年,莫伯骥病逝于澳门。
  34、《稽瑞楼藏书目录》,陈揆撰,为家藏书楼稽瑞楼藏书的编目。稽瑞楼是晚清常熟三大藏书楼之一(其余两家为翟氏铁琴铜剑楼、张氏爱日精庐)。有《滂喜斋丛书》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35年版;台北·广文书局《书目五编》,1972年版。
  35、《文瑞楼藏书目录》,金檀撰,有《读画斋丛书》本,.台北·广文书局《书目五编》,1972年版。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影印文物出版社1982影印。
  36、《贩书偶记》二十卷,孙殿起著。初版于1936年,线装八册;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本,精装一册,末附四角号码书名人名索引。该书收录的绝大部分是有清一代的著述,兼及辛亥革命以后迄于抗战以前有关古代文化的著作。这个书目有两大特点:第一,凡见于《四库全书》的一律不收,如有收录者必卷数、版本有异,故一向被看成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续编,只是没有提要而已;第二,非单刻本不录,间或有在丛书中者,必定是初刻单行本;而《四库全书》以后新出书,本来就是单刻本居多,故又可与上海图书馆所编《中国丛书综录》配合看,对查找现存古籍甚有帮助。《贩书偶记》还收录一部分《四库全书》失收的明代人的著作。
  37、《丛书目录拾遗》,孙殿起,《国学集要》第26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
  38、《汇刻书目》,清代顾修辑,王懿荣重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影印。是我国第一部丛书目录,共收丛书261种。由于是随手辑录,无一定顺序。光绪间傅云龙、朱学勤等分别为之续编、增订为《续汇刻书目》八册,有光绪二年刊本;上海千顷堂书局2005年石印本《汇刻书目》、《汇刻书目二编》。
  39、《中国丛书综录》(全三册)上海图书馆编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12——1962.12出版。其中中国丛书综录(一):总目(1959);中国丛书综录(二):子目(1961);中国丛书综录(三):索引(1962)。三册共它收编了全国四十一个主要图书馆所藏古籍丛书2797种(不包括“新学”和“佛学”),计子目7万多条,去其重复,得书38891种,是清代以来最精善最完备的丛书目录.。我国古代书籍的极大部分都可由此查到;有些书原来就没有单刻本,或者原刻单行本已佚而只有丛书本,更是非查《综录》不可。1979年上海图书馆又编成《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收录1902~1949年出版的非古籍丛书。
  40、《四库全书总目》(精装一册,)中华书局在解放前大东书局版《四库全书总目》基础上1965年新印。其中补录了《四库撤燬书提要》,又将阮元等《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作为附录。书后且附有四角号码书名及著者索引。另外,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也编有索引,极便使用。原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编印的《四库全书总目及未收书目引得》,可作为检索大东书局本及其它版本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用。由邵懿辰撰邵章续录的《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阮元撰傅以礼重编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胡玉缙撰王欣夫辑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余嘉锡的《四库提要辨证》等,对《总目》或《简明目录》作了补阙、匡谬的工作。杨家骆编辑的《四库全书大辞典》、《四库全书学典》,更便查阅。
  41、《文津阁四库全书提要汇编》,此为文津阁版四库馆臣为全书总目中每部书写的提要,与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略有不同,包括该书作者生平简历,该书主要内容、得失的评价,版本流传情况等。可与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勘。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的《》(全五册)。
  42、《四库未收书目提要》,阮元等编著。本书主要为进呈嘉庆皇帝御览为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作,进呈嘉庆皇帝御览。所受皆《四库》失收之古人著作和未收之清人著述。共收书175种,编为五卷。每卷之内,以所得书先后排序。据清学者严杰考证,其中《元秘史》十五卷,因词语俚鄙,未经进御。而《建炎笔录》三卷、《辩诬录》一卷,也因《四库全书》已收入而未进呈。另外《皇元征缅录》一卷、《招捕总录》一卷,本为《元文类》中所载,并非稀见之本,实为采访者未核其实而误录其内。《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主要贡献在于所收之书多为罕见之本。如卷一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百五十卷,其书不见于《宋史·艺文志》,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于北宋徽、钦二朝史实皆已缺失,藉杨氏此书,可以考见。又如卷二《群书治要》五十卷、《文馆词林》四卷、《臣轨》二卷、《乐书要录》三卷,皆为初唐旧集,其中大多至宋时已失传于中国。嘉庆间,阮元购得舶自日本的活字本,编成提要,遂使这些久已佚亡之帙得重光于世。另外,此书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未及之处作了一定的补正。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有清道光二年(1832)仪征阮氏刻揅经室外集本。1935年扫叶山房本是此书较常见的一个版本。中华书局1965年《四库全书总目》版此书和胡玉缙撰、王欣夫编辑《四库未收书目提要补正》2卷作为附录。
  43、《续四库提要三种》胡玉缙编,吴格整理。本书亦为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作,旨在补辑《提要》失收之古人著作,并增辑《四库》未收之清人著述共一千余种。所撰解题、提要钩玄,考订精核,为清人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以后续提要类著作中相当重要的一种。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续编》收《四库》应收未收、《提要》之引而未载,《四库》焚毁、《四库》所收非足本、中土久佚而归海外、自《大藏经》、《道藏》钞出之书凡七百四十余种;《许庼经籍题跋》收清人著述共四百余种;《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礼类稿》收书八十六种。书稿整理者吴格据胡氏遗稿整理标点,并补编目录、索引,以利读者查阅。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44、《四部丛刊书录》,是《四部丛刊》版本记录式的书目,为便于了解和检索《四部丛刊》之用。“四部丛刊”是从《四库全书》中辑出各种必读书和必备书,由张元济主编,商务印书馆从1922年到1937年陆续刊出,分为初编、一编、二编,共502种,3100多册。是我国二十世纪新出的大型丛书之一。
  有《四部备要书目提要、四部丛刊书录》(全五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
  45、《四部备要书目提要》,是《四部备要》解题式书目,为便于了解和检索《四部被要》之用。中华书局1920年至1936年陆续编辑出版。收丛书336种,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性质与《四部丛刊》相仿。但《四部丛刊》着眼于宋、元、明珍本影印,《四部备要》则偏重于应用,选择较有代表性的校本、注本。
  《四部备要书目提要》既是一部举要书目,也是一部古籍解题书目。书目按经史子集分类排列,前有“总目”以备检查。下面包括经部:十三经古注、十三经注疏、清十三经注疏、小学、经义各类;史部:二十四史、编年、古史、别史、杂史、载记、传记、奏议、地理、政书、史评、表谱、考证各类;子部:周秦诸子、儒家、农家、医家、算法术数、杂家、小说家、释道家、诸子大意之类;集部:楚辞、汉魏六朝别集、唐别集、宋别集、金元别集、明别集、清别集、总集、诗文评各类
  《四部备要书目提要》,中华书局1936年版;《四部备要书目提要四部丛刊书录》(全五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
  46、《四部总录》。丁福保等曾收集晁公武、陈振孙以来各种读书志、藏书志、题跋及散见各文集中之序跋、书后等,编成一部古籍解题的汇编式书目《四部书目总录》,达二千余卷,著录之书约二万种,但未刊行。解放后由周云青重新整理,改名《四部总录》,由商务印书馆分编出版。书后有书名人名索引。
  47、《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编1935—37年间出版。收录一百部较重要的丛书,计4107种图书。此书一般大型和中型图书馆都收藏,被它所收录的图书,或系难得的秘本,或出名家之手,校刻精善,又印成3999册单行本,翻阅很方便,所以有很高的使用价值。1960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重新编印的《丛书集成初编目录》,可以直接查到三九九九册书的顺序号。
  48、《四库禁毁书丛刊》,以姚观元《清代禁毁书目》、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和陈乃乾《索引式的禁书总录》所著录的图书为主要收录范围。,北京出版社1997年分十期出版。每期内依经、史、子、集四部排列。辑出的是编修《四库全书》期间被抽毁和全毁的书籍,其中以集部书占多数,其次是史部。其禁毁重点是关于辽事(入关前满汉关系)和南明史的著作,另有经部、子部和丛书中的一些书籍。但《四库禁毁书丛刊》不是清代所有禁书的总汇,不收录清乾隆以后的各种禁毁小说、戏曲。所收禁毁书以刻本、活字本、抄本为主,石印本、铅印本、影印原刻本酌情收录,点校本不予收录。
  49、《清代禁毁书目(补遗)》,清姚觐元编、邓实补遗,包括全毁书目、抽毁书目、禁书总目与补遗,它和孙殿起辑《清代禁书知见录》同是查考清代禁毁书籍的主要工具书。商务印书馆1957年出版二书的合订本,且附书名人名索引,使用极为方便。另有《四库撤燬书提要》和吴慰祖校订、商务印书馆1960年出版的《四库采进书目》(原名《各省进呈书目》),亦可参考。因为《四库采进书目》中所列进呈的书,都在《四库提要》成书以前,所以许多禁毁的书尚能编入目录,关于书名、卷数、本数、作者、籍贯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可以补正清代禁毁书目所未备。
  50、《传世藏书》、季羡林主编,是一套囊括我国从先秦到晚清历代重要典籍的大型丛书。计一千余种,三万卷。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库,每库又分若干部类,共计二亿五千万字、一百二十三册。南方出版社1997年版。
  51、《故宫善本书目》,张允亮编,1934年故宫博物院铅印本。
  52、《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四卷,赵万里编,1933年北平图书馆木刻本。
  53、《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八卷,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编,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
  54、《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55、《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图书馆1958年铅印本。
  56、《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上海图书馆1957年版。
  57、《图书年鉴》,杨家骆编,图书辞典馆1933年出版。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图书事业志;下册是1912—1933年间全国新书目录,分为总类、哲学、语文学、文学论著、创作文学、翻译文学、艺术论著、教育、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社会科学、经济、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等十四类,部分书目下有作者介绍和内容提要。
  58、《全国总书目》,平心编,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版。是书收录了1911—1935年间出版的新书约二万种,注明其作者(译者)、定价、出版者。书前有分类目,书后附主题索引、洲别国别索引、外国著者人名索引。其著录原则以当代人的著述、译作和单行本图书且尚在书店发售者为主,因此是一本查考1935年以前出版的旧平装书的主要工具书,目前尚无别的书目可以代替此书。
  59、《全国图书馆书目汇编》,冯秉文编、中华书局1958年出版。
  60、《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于1939~1949年间完成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善本书录》,后陆续增加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古籍善本,只完成初稿。后经刘修业、傅振伦、杨殿珣等整理订正,198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4400余种古籍善本。作者对所收之书均详细著录书名、卷数、行款、板框,著者、编校者、刻印者的姓名、字号和籍贯,刻工姓名、刻书地点、收藏家的印章及校语,序跋作者姓名及写作年月,重要序跋或记全文或摘录。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未提及之书,则补撰提要(《四库全书总目》中已有提要,则只注明所在卷数,不再重新撰写)。其提要侧重于考辨版本源流,记述校刻者或刻书故实、著者事迹和古籍内容,对一书的篇目、内容残缺、真伪、流传等均予以考辨。全书按经、史、子、集4部分类法编排。书后附书名、撰校刊刻人名、刻工人名与刻书铺号等索引。
  61、《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62、《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63、《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64、《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65、《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丛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66、《抗战时期出版图书书目(1937—1945)》,重庆市图书馆编,1957、1958年出版。此书分两辑,第一辑收书一一七五二种,第二辑收书五四八一种,合共一万七千余种。主要收录了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上海、汉口、长沙、桂林、昆明、永安等地出版的图书,老解放区及沦陷区的出版物极少收录,是了解抗战时期国统区国书出版情况的极有用的工具书。
  67、《全国总书目》(上下册),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中国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书目收录8.55万余种书。是图书年鉴性质的综合性、系列性图书目录,自1949年以来,逐年编纂。它依据全国各正式出版单位每年向中国版本图书馆缴送的样书信息编纂而成。全书分为“分类目录”、“专门目录”和“书名索引”三部分。所收图书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文献著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著录。1949~1955年各年度的《全国总书目》由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主要反映新华书店发行和经销的图书,仅选录部分私营书店图书。1956年度以后改由版本图书馆编辑,1966年编辑工作中断,1971年恢复,出版了1970年度《全国总书目》,以后陆续出版1972~1982年各年度的《全国总书目》,1987年出版1966~1969年各年度《全国总书目》,1988年出版了《1949—1986全国内部发行图书总目》。90年代起,由于出版物增多,《全国总书目》篇幅加大,每年以上下两册形式出版。
  68、《中华民国出版图书目录汇编》,中央图书馆编目组编辑,中央图书馆1985年出版。全书七辑二十册,分为:总类、哲学类、宗教类;自然科学类、应用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中国史地、世界史地、语文类、美术类十大类,后附题名索引、著者索引。第一辑1964年出版,收录1963年12月之前出版物;第二辑1970年出版,收录1964/1-1968/6出版物;第三辑1975年出版,收录1968/7-1974/12出版物;第四辑1980年出版,收录1975/1-1979/12出版物;第五辑1985年出版,收录1980/1-1983/12出版物;第六辑1989年出版,收录1984/1-1988/12出版物;第七辑1995年出版,收录1989/1-1993/12出版物。
  69、《民国时期总书目》,北京图书馆编,田大畏任总编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1997年起按学科分卷陆续出版。它以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的藏书为基础,收录1911年至1949年9月间中国出版的中文图书124000种(未收录线装书和中、小学教科书)。所收图书大部分撰写内容提要。所有图书都注有收藏馆代号。各分册附书名音序索引和笔划检索表。该书按学科分成20卷出版。这20卷及各卷所收图书总数是:《哲学心理学》,收书3450种;《宗教》,收书4617种;《社会科学总类》,收书3526种;《政治》,收书14697种;《法律》,收书4368种;《军事》,收书5563种;《经济》,收书16034种;《文化科学》,收书1585种;《艺术》,收书2825种;《教育体育》,收书10269种;《中小学教材》,收书4055种;《语言文字》,收书3861种;《中国文学》,收书16619种;《世界文学》,收书4404种;《历史地理》,收书11029种;《自然科学》,收书3865种;《医药卫生》,收书3863种;《农业科学》,收书2455种;《工业技术交通运输》,收书3480种;《综合性图书》,收书3479种。
《民国时期总书目》上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清史稿•艺文志》,下接1949年以后的全国总书目,成为中国连续性书目中重要的一环。美国的联网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已与国家图书馆合作,共同建立机读目录数据库,使用查阅更为方便。
  70、《中华民国期刊论文索引》、《中华民国出版图书目录》,台北·国家图书馆1987年前后印行。
  71、《台湾地区汉学论著目录》,台北“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中心1987年前后编印。
  72、《中国历代艺文总志经部及集部目录》,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87年前后印行。
  73、、《中国文化研究论文目录》(1946—1979)、台北·国家图书馆1987年前后印行。
  74、《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初稿》,屈万里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5年版。
  75、《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本,四册,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编委会1967年在台北编印。
  76、《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中央图书馆编,1969年,台北。
  77、《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编委会编,1983年出版,该院所藏善本古籍图书,由宋迄清,约有二十万册。其中承继自清宫旧藏图书者,有许多珍本秘籍与珍贵之宋元佛经,以及清康熙、乾隆二朝的藏文《甘珠尔经》、《清文全藏经》等。另外,杨守敬于光绪六年(1880年)在日本收购大量善本旧籍之观海堂藏书,亦于民国初年售予政府移交该院。1985年“教育部”又将北平图书馆馆藏精品拨交该院保管。《总目》已于2003年度进行数位化处理,完成“善本古籍及其附图”影像文件42,000页、后设数据目录文件1,250册,建置及校正「善本古籍数据库」查询系统10,000笔。方便计算机查阅。
  78、《台湾公藏普通本线装书目书名索引》,台北·中央图书馆1982年编印。
  79、《台湾公藏善本书目人名索引》,台北·中央图书馆1972年编印。
  80、《台湾文献目录》一册,中国文化学院台湾研究所编,该所1965年印行,收录该所中日文藏书。
  81、《台湾研究中文书目》(史地之部),一册,王庆之主编,台北·环球书社1976年版,此为美国亚洲学会《台湾研究资料专刊》之一。收录“国立中央图书馆”以及台湾省分馆、台湾大学、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等21个单位收藏的有关台湾史地方面的书籍,约2000部。每条著录书名、卷册、著者出版社、收藏处。
  82、《台湾研究中文书目》(社会科学之部),一册,王庆之主编,台北·环球书社1976年版,此为美国亚洲学会《台湾研究资料专刊》之三。收录“国立中央图书馆”以及台湾省分馆、台湾大学、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等21个单位收藏的有关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7840种。分为总论、统计、教育、礼俗、社会、经济、财政、法律、军事等类。每条著录书名、卷册、著者出版社、收藏处。
  83、《台湾公藏宋元本联合书目》,昌彼得编撰,台北·中央图书馆1955年出版。
  84、《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善本书目》,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编,1967年。
  85、《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普通本线装书目》,中央研究院史语所1970年编印。
  86、《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总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编印。前书计正编四十四卷,线装二十四册,1933年出版;补编十二卷,线装六册,1936年出版。后书分正续编,正编计上下二册,1948年出版;续编一册,1951年出版。江苏国学图书馆即今南京图书馆的前身,创建于清末。上述书目由于该馆藏书丰富,著录完善,分类详细,又将线装、平装、丛书本和单行本图书统一编目等优点,一向受到重视,对于今天查考古籍和近代旧的平装书也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87、《安徽文献书目》,安徽省图书馆编辑、安徽人民出版社1961年出版。收录安徽历代作者约千七百人的近四千种著述,按时代顺序排列。此目为安徽省图书馆、博物馆和安庆、桐城、歙县等图书馆五个单位的联合书目,却限于馆藏,收录仍然不够完备,所以应参考其他大型图书馆书目予以增补。
  88、青岛市图书馆《馆藏明清两代山东人著作书目》,青岛市图书馆1956年编印。
  89、《前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藏南京文献目录、南京掌故书目》,南京博物院1957年编印。
  90、《兰州各图书馆馆臧西北文献联合书目》,甘肃省图书馆等1957年编印。
  91、《北京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主编、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1959年出版。
(二)专科类
【经义、宗教类】
  92、《隋书经籍志》,(唐)长孙无忌等撰,本书收录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载现存典籍,著录“别集”四百七十三部,“总集”一百零七部。分四部四十七类,总计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种,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亡佚书目,以夹注方式依类附入。各部、各类之末,仿照《汉书艺文志》体例,附以总序、小序,简要说明诸家学术源流及其演变。对于唐以前古籍的品类、流变,主要靠本书的记载而略可考见其大概。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其中附录清张鹏一《隋书经籍志补书目》节录,并编有书名和著者索引。
  93、《伪书通考》,张心澂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初版,1954年新版,1957年又出修订本,分上下两册,附有四角号码书名索引。这是一部近乎总结性的辨伪书目,把前人关于辨伪的专著和论文,以及一些分散在各方面的考订成果,收集起来,间附编者按语,辨及之书共达1104部之多,极有参考价值。
  94、《经义考》,三百卷,朱彝尊著。是上古到清初的经学著作总目录。有商务印书馆1935年《丛书集成》本。《经义考》不收文字、音韵,谢启昆为补其缺陷而著《小学考》五十卷。有嘉庆二十一年树经堂原刻本,咸丰二年重刊本,浙江书局刻本,光绪十五年石印本。
  95、《十三经论著目录》,台北·国立编译馆主编,洪叶文化事业有公司2000年陆续印行。全书八册,收录先秦至1993年经学研究的中文论著。包括著作和论文两大部分。专书包括专著和学位论文;论文包括期刊论文、报纸论文论文集论文、会议论文。包括十七种经学研究目录:朱守亮编的《诗经论著目录》,许锬辉《尚书论著目录》,董金裕《周易论著目录》,刘兆祐《周礼论著目录》、《仪礼论著目录》,《礼记论著目录》,黄俊卿《三礼总义论著目录》,刘兆祐《左传论著目录》,简宗梧《左传论著目录》,周何《春秋公羊传论著目录》、《春秋谷梁传论著目录》,傅武光《论语论著目录》、《孟子论著目录》、《四书总义论著目录》、《孝经论著目录》,汪中文《尔雅论著目录》,黄尚信、李启原、郑卜伍《论著目录》,《群经总义论著目录》。收录包括专书、诗话、提要、序跋以及学位论文、报刊论文、论文集论文等各类论文。各册体例因对象略有不同。以朱守亮编的《诗经论著目录》为例,分为:通论、基本问题、注释翻译、国风研究、大小雅研究、三颂研究、语言文字研究、札记、诗经反映的文化风貌、诗经比较研究、诗经研究史、敦煌诗经卷子、诗经在国外、丛书论文集等十四类。每类再分子目,如基本问题类分为:采诗与删诗,篇名研究、逸诗,六义,诗序,诗教,诗与乐歌六个子目。后附参考书目。
  96、《两汉诸子研究论著目录》(1912—1996),陈丽桂主编,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8年版。该书收录1912—1996年间学者研究两汉诸子之论著。以两岸三地学者的研究为主旁及日、韩、欧美学者论著,1997年部分论著亦收入,共六千余条。全书包括五个部分:通论;两汉诸子学重要课题,如黄老思想、阴阳五行、谶纬等研究论著;两汉诸子学相关典籍,如《黄帝内经》、《白虎通》、《太平经》、《周易参同契》等的研究论著;两汉诸子及诸子学专著,如陆贾与《新语》,贾谊与《新书》等研究的论著;对与两汉诸子学发展有一定关系的学者如司马迁、郑玄的研究论著。五个部分下列两汉学术思想通论,陆贾与《新语》,贾谊与《新书》,晁错、公孙弘、刘安与《淮南子》,司马迁与《史记》,黄帝内经,白虎通义,太平经等二十五个子目。后附录五种:收录期刊一览表,收录报纸一览表,收录论文集一览表,收录外文期刊、论文集一览表,作者索引。
  97、《两汉诸子研究论著目录》(1997—2001),陈丽桂主编,台北·汉学研究中心2003年版。该书自《两汉诸子研究论著目录》(1997—2001)之后,续收1997—2001年间学者研究两汉诸子之论著。体例亦同上。附录中将收录期刊一览表和收录报纸一览表合为一表。
  98、《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12—1987)(上下)林庆彰主编,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89年版。该目录为1912—1987年间海峡两岸、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欧美等以中文撰写之经学研究论著目录,共收录专书、论文集、期刊、报纸等约14200余条。分为:群经总论,周易,尚书三礼,春秋三传,四书、尔雅,孝经、石经、谶纬十一类,每类下再分子目。附录有:所收期刊、报纸、论文一览表,作者索引。
  99、《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88—1992)(上下)林庆彰主编,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9年版。此为作者主编的《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12—1987)续编。该目录为1988—1992年间,海峡两岸、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欧美等以中文撰写之经学研究论著目录,共收录专书、论文集、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等约15000余条。分为:群经总论,周易,尚书三礼,春秋三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尔雅,孝经、石经、谶纬十四类,体例同上。
  100、《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93—1997)(上中下)林庆彰、陈恒嵩主编,台北·汉学研究中心2002年版。此为作者主编的《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88—1992)续编。该目录为1993-1997年间,海峡两岸、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欧美等以中文撰写之经学研究论著目录,共收录专书、论文集、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等约18000条,体例同(1993—1997)编。
  101、《朱子学研究书目》,林庆彰、连清吉、金培懿主编,台北·学生书局1988年版。
  102、《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林庆彰主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5年版。该书收录1900—1993年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欧美等国研究乾嘉学术的重要论著条目。乾嘉前后学者研究与乾嘉学术有关者也一并收录。全书分为四编:清代学术通论,乾嘉学术通论,四库学,乾嘉学者分论。学者类以乾嘉学者生卒年为序,始于顾栋高(1679—1759),迄于马国翰(1794—1857)。专书类以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页数、出版时间排列、论文类依作者、篇名、期刊名、卷期、页数、出版时间排列。
  103、《晚清经学文献目录》,林庆彰、蒋秋华主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6年版。该目录收录1901—2000年间中国大陆、台湾,日本,欧美邓地研究晚清经学的论著条目。部分条目与主编者另一种《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相同。该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为清代学术通论,下编为晚清经学家分论,以晚清经学家生卒年为序,始于龚自珍(1792—1841),迄于刘师培(1884—1919)。体例亦同于《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后附:引书书目,作者索引。
  104、《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北宋徽宗时释惟白撰,是极为详细的解题书目,所录之书多至一千零四十九种,《大藏》所收,大半已在。
  105、《大藏圣教法宝标目》,清原居士王古撰,亦为《大藏经》简明的解题书目。
【史学类】
  106、《二十五史补编》,开明书店1936年版。是专收史书的补表、补志的丛书,其中共收录三十二种艺文经籍补志,计有:(1)《汉艺文志考证》十卷,(宋)王应麟。(2)《汉书艺文志拾补》六卷,(清)姚振宗。(3)《汉书艺文志条例》八卷首一卷,(清)姚振宗。(4)《汉书艺文志举例》一卷,(民国)孙德谦。(5)《前汉书艺文志注》一卷,(清)刘光蕡。(6)《补续汉书艺文志》一卷,(清)钱大昭。(7)《补后汉书艺文志》四卷,(清)侯康。(8)《补后汉书艺文志》十卷,(清)顾怀三。(9)《后汉艺文志》四卷,(清)姚振宗。(10)《补后汉书艺文志》一卷考十卷,(民国)曾朴。(11)《补三国艺文志》四卷,(清)侯康。(12)《三国艺文志》四卷,(清)姚振宗。(13)《补晋书艺文志》四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刊误一卷,(民国)丁国钧撰,丁辰注并撰刊误。(14)《补晋书艺文志》六卷,(清)文廷式。(15)《补晋书艺文志》四卷,(清)秦荣光。(16)《补晋书经籍志》四卷,(民国)吴士鉴。(17)《补晋书艺文志》四卷,黄逢元。(18)《补宋书艺文志》一卷,聂崇岐。(19)《补南齐书艺文志》四卷,陈述。(20)《隋书经籍志补》二卷,张鹏一。(21)《隋书经籍志考证》十三卷,(清)章宗源。(22)《隋书经籍志考证》五十二卷首一卷,(清)姚振宗。(23)《补南北史艺文志》三卷,徐崇。(24)《补五代史艺文志》一卷,(清)顾怀三。(25)《宋史艺文志补》一卷,(清)黄虞稷、倪灿撰,卢文弨录。(26)《西夏艺文志》一卷,(清)王仁俊。(27)《辽艺文志》一卷,(民国)缪荃孙。(28)《辽史艺文志补证》一卷,(清)王仁俊。(29)《补辽史艺文志》一卷,黄任恒。(30)《补元史艺文志》四卷,(清)钱大昕。(31)《补辽金元艺文志》一卷,(清)倪灿撰,卢文弨录。(32)《补三史艺文志》一卷,(清)金门诏。是阅读和研究史志书目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
  107、《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1949—1973),复旦大学图书馆、历史系合编,1973年印。计收编1949年10月至1973年6月出版和重印的有关中国古代史图书两千余种,按性质和时间顺序分别排列。可与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等1975年编印的《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相配合使用。
  108、《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杭州大学图书馆资料组1962年编印。
  109、《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简介》,国务院法制局编、法律出版社1957年出版。
  110、《中国历代兵书目录》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军事出版部军事图书馆1957年编印。
  111、《隋唐五代史论著目录》(1900——1981)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隋唐史研究室,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12、《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初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1962年印。收录关于中国近代史方面的中外文参考书。
  113、《鸦片战争书目解题》,齐思和编,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之后。
  114、《太平天国资料目录》,张秀民编,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附录。
  115、《捻军资料丛刊征引书目》,中国史学会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
  116、《洋务运动书目解题》中国史学会主编,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洋务运动》附录。
  117、《中法战争书目解题》,中国史学会主编,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中法战争》一书之前。
  118、《中日战争资料书目解题》,中国史学会主编,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中日战争》附录)。
  119、《戊戌变法书目解题》,中国史学会主编,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戊戌变法》附录。
  120、《义和团书目解题》,中国史学会主编,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义和团》一书之后。
  121、《五四运动论著目录初稿》,台北·国家图书馆参考组编,台北·国家图书馆2009年版。该书汇整1949年至2009年出版的有关五四运动的专书、学位论文、期刊论文、论文集论文和报纸评论,共收录1559笔书目资料,分为专论、书目资料、作者索引、题名索引四个部分。专论收录有代表性的四篇论文。书目资料分为十一类:中山研究、书评书目与方法、哲学与宗教、科学与技术、教育与礼俗、社会与文化、政治与经济、历史与外交、传记与回忆、语言与文学、艺术。
  122、《台湾、琉球资料联合目录》,福建省图书馆1972年编印。
  123、《我国南海诸岛资料联合目录》,福建省图书馆1973年编印。
  124、《东西南沙群岛目录及重要资料选辑》,福建师范大学1974年编印。
  125、《东北地区民族历史地理文献目录》(内部资料),中央民族学院研究室1973年编印。的除收录中国、朝鲜、日本和西文文献外,还收编了中、日文报刊上发表的部分论文资料,可供查找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考古、民族、地理方面的图书资料之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历史研究所等1961年编印的《蒙古史研究图书目录(汉籍部分)》。
  126、《新疆研究参考书目(中文之部)》,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等1962年编印。
  127、《云南民族史史料目录解题》,方国瑜编,云南大学1957年印。
  128、《有关西藏的图书目录》,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59年编印。
  129、《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王鹤鸣等主编,为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家谱编写的提要。上海图书馆收藏中国家谱原件约11700种,为大陆最多(其次是北京,约8000种,包括国家图书馆3000种)。该提要主要是:始祖、始迁祖、。迁徙路线、卷次内容,有价值资料等,不足百字,没有考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30、《中国地方志综录》朱士嘉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初版,1958年增订重印。这部书的优点是著录的方志比较完备,又注明全国二十多个大型图书馆收藏方志的情况,具有联合目录的功用,缺点是有些书的纂修人和卷数著录有错误,藏书情况也不够准确,有待进一步修订。
  131、《浙江地方志考录》,洪焕椿编著、科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
  132、《上海方志资料考录》,上海师院图书馆1963年编印。另有1964年编印的馆藏建国前《上海地方资料中文书名目录》。
  133、《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公藏方志目录》,台北“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中心1987年前后编印。
  134、《台湾文献书目解题第一种方志类》,台北·国家图书馆1987年前后印行。
  135、朱士嘉的《中国地方志综录》,商务印书馆1935年初版,1958年修订重版。
【文学艺术类】
  136、《汉书·艺文志》,(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目录文献。共分六略,收书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每略有总序,每家之后有小序;对先秦学术思想的源流演变,作了简明的叙述。商务印书馆1955年印,1965年重版。书末附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其中收集散佚书目有三百一十七部。自先秦至汉中叶止的古代书目,大致已包括在内。最后有书名人名索引。
  137、《唐书·经籍艺文合志》。其中《旧唐书经籍志为(后晋)刘昀》撰,《新唐书艺文志》为(宋)欧阳修等撰。除《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外,它是现存较完整的史志书目,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唐朝的著述和古书概况,以及古籍至唐代散佚的情形。为便于参考检查,商务印书馆把两志合为一编,于1956年出版。合并时以旧志为主,分上下两栏,互相对照。同时将罗士琳等撰写的《旧唐书校勘记》中的第二十八、二十九卷(即经籍志部分)作为附录,以便参阅,末附四角号码书名人名综合索引。
  138、《补五代史·艺文志》清宋祖骏著,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将清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对勘作为附录。
  139、《宋史艺文志·补·附编》,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本书包括三个部分:(1)元脱脱等修《宋史艺文志》;(2)清黄虞稷、倪灿撰,卢文弨订《宋史艺文志补》;(3)宋时官修,清徐松、叶德辉、赵士炜辑考之书目五种,即《四库阙书目》、《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中兴馆阁书目》、《中兴馆阁续书目》、《宋国史艺文志》,作为附编。书后附四角号码综合索引。
  140、《辽金元史·艺文志》,(清)倪灿、黄虞稷、钱大昕等撰,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辽金元三史原先都没有纂修艺文志,商务印书馆把清人补撰的三朝史志书目如倪灿和卢文弨《补辽金元艺文志》、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及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等十四种,汇为一编,分朝排列,末附索引,甚便检查。
  141、《明史·艺文志·补编·附编》,(清)黄虞稷原稿,王鸿绪、张廷玉等删定;商务印书馆1955年出版,分上、下二册。该书将清傅维鳞《明书经籍志》、明王圻《续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乾隆中官修《钦定续文献通考经籍考》作为补编,又将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和清宋定国、谢星缠合编的《国史经籍志补》作为附编一并收入。这对于我们今天考查明人著作及明以前著作在明代的留存情况均有一定的帮助。
  142、《中国文学论著集目》,台北·国立编译馆主编,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96年出版。《集目》共十四册,分为正编、续编,各七册。分别是通代(王国良主编),先秦两汉(韩复智主编),魏晋南北朝(王国良主编),隋唐五代(罗联添主编),两宋(刘德汉主编),辽金元明(王民信主编),清(宋隆法主编)。所收以研究中国文学的论著,兼及翻译、校注、索引、书志、资料汇编等。每一册按文体分为通论、诗、文、小说、戏剧等;每类分中文、日文、韩文、英文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包括著作、论文、翻译、校注、索引、书志、资料汇编等。均以出版、发表时间先后为序。书后附有作者索引。
  143、《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述论著作论文索引》,此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述论》的索引。《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述论》,四册,陈友冰主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该书是对1978年至2010年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状况的述论。共四册,分别是:第一卷《先秦汉魏六朝》,第二卷《隋唐五代》,第三卷《宋辽金》,第四卷《元明清近代》包括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总体特征;八个历史时段文学研究的整体情况;各个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研究情况;各个时段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的研究情况。附录《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述论著作论文索引》分八个时段辑录1978年至2010年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著和主要论文。
  144、《中国文学史书目提要》,黄文吉编撰,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版。该书收录1949年至1994年间台湾出版的各类中国文学史著作,包括尚未正式出版硕博士论文和大陆、香港学者在台初版的著作。其中各类中国文学史著作263种,其中专著185种,论文78种。全书分为文学思想、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各体文学史、台湾文学史五编。每编之下再分类,如各体文学史下分为诗史、戏剧史、小说史、散骈文史、民间文学史、民族文学史、儿童文学史七类。每类下再分小类,如诗史类分:通代、断代、诗经辞赋史、乐府史、词史、曲史、现代诗史七小类。各体文学之理论、批评史则排在各体文学史之末。“提要”主要包括:作者介绍、出版情况、成书经过、内容简介、评论得失和影响。书中附录包括:中国文学史总书目(1880—1994);中国文学史总书目作者索引。
  145、《中国历代诗文别集联合书目》王民信主编,共14辑,台北·联经出版社1980—1982间陆续出版。收录对象为台湾地区图书馆藏和坊间刊行的论著。特色是将著者的生平传记、墓志铭、年谱者皆一一收入,作为附录。
  146、“台湾地区博士论文目录”,陈友冰摘编,见国学网。
  147、《二十世纪诗经研究文献目录》(1901—2000),寇淑慧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148、《清代诗经著述现存版本目录初稿》,蒋秋华、王清信编,为吴宏一主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版《清代诗话见知录》附录。
  149、《清代楚辞类著述版本目录》,崔富章编,为吴宏一主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版《清代诗话见知录》附录。
  150、《唐代文学论著集成著作提要、论文目录》,傅璇琮、罗联添主编,项目执行人、副主编陈友冰,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此是《唐代文学论著集成》的附录。《唐代文学论著集成》是收录中国大陆、港澳1949年以来、台湾1945年以来关于唐代文学研究著作和重要论文。共十册,分为《当代中国唐代文学研究论文选》《当代中国唐代文学研究著作提要》两种。其中《论文选》为论文摘要,《著作提要》为提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词曲、作家论、作品论、作家群体研究、流派研究、唐诗史、唐诗学、敦煌学等;各种研究手段,如考据、辑补、汇编、编年、年谱、专论、综论、通论等范围。每卷后附这个时段的“唐代文学研究著作目录”和《论文要目》,以方便研究者使用。该书由两岸三地十五位唐代文学学者参加编写,其中大陆七位,港澳一位,台湾七位。如此众多的两岸三地学者共同参加一项大型课题,在当时还是第一次。
  151、《唐代文学论著集目》,罗联添编,王国良补编,台北·学生书局1984年版。学生书局曾于1979年出版台湾大学罗联添教授编撰《唐代文学论著集目》。1984年又将其东吴大学(现任台北大学)教授王国良的“补编”合并印行。全书共收录当代学者研究唐代文学的论著。收录的两岸三地学者论著自1907年—1978年,日韩欧美学者自1900——1976.著作以已出版为主,硕博士论文酌量收入。目录分为:通论、作家及其作品、传奇小说、敦煌变文四大类,每类再分子目。书后附:引用文献、索引笔画检字表,著译者索引(中文部分、西文部分)。
  152、《唐代文学西文论著选目》,(美)倪豪士编,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88年编印。此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唐代文学教授倪豪士编撰的一本欧美研究唐代文学的论著选目。选目为对唐诗总集、110多位唐代作家以及别集、诗文研究的论著索引,包括翻译、专著、论文等。后附作者索引。全书111页,仅是选目。
  153、《台湾地区古典诗词研究学位论文目录》,彭正雄、彭雅铃编,《汉学研究通讯总56、57、58期。
  154、《词学研究书目》,二册,黄文吉主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该书目主要收集1912年至1992年间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日本、韩国、欧美、苏联等各国学者研究中国词学的成果。包括著作和论文两种研究成果。著作包括专著和论文集,论文包括期刊论文、报纸论文、学位论文、论文集论文、会议论文、台湾国科会奖助论文六种。共收专书2500余种,论文10200余篇,条目总计12702条。全书分为十一类:总论、唐宋综论、唐五代、宋金元综论、两宋、金元明清综论、金元、明、清、民国、域外词人与词学。每类下再分小类,如总论类下分:合集、选集、词史、词派、体制、结构、词律、辑佚、辞典、学术会议等小类。各代作家则分为“背景资料”和“作品研究”两项。前者包括:传记、年谱、生平考辨、思想、著作等;后者包括总论和分论两个部分。书后附录:收录期刊一览表(中文、日文、韩文、英文);收录报纸一览表;收录论文集一览表((中文、日文、韩文)。
  155、《词学论著总目》,四册,林玫仪主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5年版。该书收录1901年至1992年间中外词学相关资料目录。包括大陆、台湾、香港三地,以及新加坡、日本、韩国、加拿大、法国、苏俄、德国、意大利、瑞士、匈牙利等地出版中国词学资料。包括著作和论文两大部分。其中专书包括专著和学位论文;论文包括期刊论文、报纸论文论文集论文、会议论文、台湾国科会奖助论文五种。专书以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页数为序,论文则以作者、篇名、刊名、卷期、年月、页次为序。全书计分四大类:词学总论、词籍、词学杂著、词家与词作。词学总论收录与词学理论有关论著,分为综述、特质、起源、流变、派别、词调、词谱、格律等二十目;词籍收录丛编、合集、总集、选集、书目、索引、辞典、词学期刊及论文集等;杂著包括三类:1、札记、随笔、翻译、词汇、用语、名句、联帖;2、序跋、论词书信、论词日记;3、研究状况、消息报道。词家与词作,按历代顺序先总论一代,再分论词人。书后有八个附录:1、鉴赏类书籍选析词作索引;2、1901年以来重要词学丛刊目录;3、1901年以来三大词学期刊(词学季刊)、《同声月刊》、《词学》)总目;4、本书收录中外文期刊总目;5、本书收录中外论文集总目;6本书收录中文报纸总目;7、本书参用之书目索引;8、本书所收论著作者索引。
  156、《敦煌学研究论著目录》,郑阿才、朱凤玉主编,台北·汉学研究中心2000年出版。该书收录1908—1997年大陆、台湾、香港三地以及日本学者有关敦煌学研究相关资料,包括专著、期刊论文、论文集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和报纸论文共11650条。分为:目录、总论、历史地理、社会、法制经济、语言文字、文学、经子典籍、宗教、艺术、科技、综述十二类,每类再分若干子目。如目录类分为:写卷目录、石窟目录、图版录文、研究目录、其它五个子目。子目下再分小类,如写卷目录子目下分为:综合、英藏、法藏、俄藏、日藏、中国、其它、专题目录八个小类。书后附录:1、本书收录期刊?报纸、论文集一览表;2、作者索引。
  157、《敦煌学论著目录(1909——1983)》,刘进宝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58、《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敦煌研究院资料中心编,《敦煌研究》1987年8期。
  159、《敦煌歌辞研究论著汇录》,颜廷亮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60、《汤显祖研究文献目录》,陈美雪编,台北·学生书局1996年版。该书收录1900—1995年间大陆、台湾、香港三地以及日本、欧美等国研究汤显祖专著和论文条目。1900年以前部分传记资料和1996年部分论著也有收录。专书包括专著和收入丛书者,论文包括期刊论文、论文集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和报纸论文,共1484条。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汤显祖各种著作版本及对一些作品评点,包括全集、诗文集、戏曲合集、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评点作品等类;下编为后人研究汤显祖及其著作论著,包括:传记、年谱、作品总论、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诗文与小说研究,评点作品、汤沈之争、学术活动、对外影响、论文集、书目文献等类。每一类下再分若干小类。如上编“汤氏著作”中“牡丹亭”类,下分明刊本、清以来刊本、点校本、改定本、选注本、曲谱、外文译本七小类;下编“后人研究论著”中“牡丹亭”类,下分概述、作成时代、本事探源、主题与思想、写作艺术、各出析论、人物研究、名物研究、札记、比较研究、改编剧本、影响与评价、外文译本、文献目录十三小类。后附: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毛效同编)目次;引用工具书目录;引用专书、论文集目录。
  161、《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王晓传辑录、作家出版社1958年出版。分中央法令、地方法令、社会舆论、因果报应四编,附录几种被禁毁的“淫词小说”书目。这是查考元明清禁毁小说、戏曲的有用工具书。
  162、《中国古典戏曲总录》,中国戏曲研究院主编,1957年作家出版社等单位陆续出版。总录计划编印八编:一、宋金元杂剧院本全目;二、宋元戏文全目;三、元代杂剧全目;四、明代杂剧全目;五、明代传奇全目;六、清代杂剧全目;七、清代传奇全目;八、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书目。书后附“引用书籍解题”、“作家名号索引”和“杂剧名目索引”。
  163、《曲海总目提要》,46卷,近代董康(1867~1947)编辑。该书是《乐府考略》和《传奇汇考》两种戏曲目录的提要。《乐府考略》和《传奇汇考》是在清康熙末年先后编成的两种戏曲目录。著者不详。两书内容、体例基本相同,现均无完整本传存。王国维、陈士弓、董康各得部分残本。董康即采用《乐府考略》、《传奇汇考》的原文,按作品产生年代先后,分别卷帙,编成《提要》。提要汇录了自元至清代乾隆年间684种杂剧、传奇。叙述了它们的情节,并辑录了很多考证材料其中很多作品现已失传或为世所罕见,极富资料价值,成为便于查检的重要的工具书。但书名虽为“曲海总目”,所收剧目却远远不全,遗漏甚多;提要部分,疏于考证,剧名和作者,或张冠李戴,或主观误定;有的剧情介绍与原作相距很远,应用时都需加以考订。1959年,北婴编撰了《曲海总目提要补编》,编者从不同传本的《传奇汇考》中编辑了《曲海总目提要》所漏收或文字不同的剧目72种,又对《曲海总目提要》作了200多条补充和修正。
  《曲海总目提要》有1928年上海大东书局铅印本,剧目不分杂剧、传奇的类别,无索引。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重排本,始区分类别,对原书的疏讹也作了考订。并附索引。
  164、《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十卷,孙楷第著,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所收以语体旧小说为主,计已佚未见及现存诸书共八百余种,对各书版本、概要均有叙述。书后有书名索引、著者姓名及别号索引。
  165、《晚清戏曲小说目》,阿英编,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出版。该书包括《晚清戏曲录》和《晚清小说目》两部分,成书约在1940年前后。《戏曲录》共录161种书,其中传奇54种,杂剧40种,地方戏51种,话剧16种。所录以晚清为界,略及民国初年,以石印本、排印本为主,兼及木刻本、未刊稿。限于已收得者,仅知其名者不录。所录各书均有扼要说明,叙明著者、版本、出版年月、内容本事等。《小说目》分创作、翻译2卷,以单行本为主,旁及杂志所刊,录创作479种,翻译628种。以笔划为序。每书说明,详略不一,基本包括著者、卷数(回数、册数)、各种版本等。中国小说书目,先有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目》及《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两种行世,两本著录中国旧刊小说,达六、七百种,惟于晚清部分,仅得40余目。阿英的《小说目》则补充其不足。对查考晚清戏曲、小说极为有用。《晚清戏曲小说目》系就家藏书编著,难免有遗漏,编者拟据嗣后所得,加以增补订正,但未果。
  166、《中国文言小说书目》,袁行霈、侯忠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全书分为五编,分录先秦至清文言小说。书目下注明作者,见于何书,历代版本,并间有考证。书后附书名索引。
  167、《清代诗话见知录》,吴宏一主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版。该书是清代346种诗话的目录提要,主要参阅:郭绍虞《清诗话》、吴宏一《清代诗学初探》、郑静若《清代诗话叙录》、蒋寅《清代诗学著作目录(附民国)》、蔡镇楚《清代诗话考略》、张寅彭《清代诗学书目辑考》《清代诗学书目辑考续》、《清代诗学书目辑考续二》的。全书包括五个部分:清代诗话见知录(大陆地区)、(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日本收藏清诗话初编,韩国收藏清诗话初编。所收清诗话,依次列书名、卷数、作者及版本馆藏资料。编目则以成书年代或作者生卒先后为序。书后附有:清代诗话编著者生卒年表初编;清代诗话馆藏单位简称表;书名索引和作者索引。
  168、《清词别集见知录汇编》、为两岸学者吴熊和、严迪昌、林玫仪合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7年版。该书专收清词别集,零星不成卷数者则不收。酬唱、联句亦不收。共收清词作者二千余家,别集资料六千余条。依词集名、卷数、作者、版本及出处为序。按笔画检索。后附:合集、选集、个人词集子目,请词别集藏书单位索引,别集作者单位索引,检索极为方便。
  169、《中国画学著作考录》,谢巍撰,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出版。历代书目无论官修私撰,皆以经史为重,书画方面的著作收录甚少。《四库全书总目》中艺术类书画之属,收书七十一种,存目五十二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收录甚富,原计划收录画学著作3000,,因篇幅过巨,出版时删去以题画诗为主的别集约800种,现收录2200多种。本书从经、史、子集以及家谱、笔记、小说和释道等古籍,钓稽收录了自汉至近代三千余种成卷或单独成篇的中国绘画论著,凡是中国绘画的史传、论说、作法、图谱、品评、画录、题赞、杂识、鉴定、收藏、器用、装裱等著作,不论前人著录或已佚失均予收录。所著录的书,不论其为单行本、合编本、汇编本、丛书本、类书本,或为写绘本、稿本抄本、刻本、活字本、石印本、彩色套印本、木刻水印本、影印本、油印本、打印本、缩微本,也都一一收著。同时对每一种论著的作者、版本和收藏情况以及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讹误、窜乱、真伪等问题均加以详尽的考辨,并附以内容提要。该书以考证、考辨、考补为主,故书称“考录”。一些善本,或为罕见的书,都注明收藏单位,或私人藏家姓名,以供查阅。是迄今为止收录最为齐全的一部中国绘画论著目录解题类著作,也是查阅、运用古代画学著作的工具书。书后附书名、作者索引,以便检索。
  170、《历代中国画学著述录目》,虞复编、朝花美术出版社1958年出版。作者参考各种相关著录200余种,计收历代画家2300余人的画作目录近50000条,一一按姓氏排比编辑,并标明出处。
  171、《书画书录解题》,余韶宋撰。国立北平图书馆1932年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收录东汉迄近代论书画之书凡860余种,基本包括了中国历代有关书画艺术、书画理论方面的重要著作。全书分为“史传、作法、论述、品藻、题赞、著录、杂识、丛辑、伪托、散佚”十类,四十目,并列“未见”一类于十类之后,以俟续补。该书采用叙录体著录书画类图书,正文前的总目叙略,极便于读者了解各书的内容主旨,学术流别及著述得失。提要之后,还采用辑录方式,附载大量有关资料,包括择要辑录原书序跋、诸家书目及其他书中的有关资料,汇集了诸家研究成果。所作诸书提要,皆书必亲见,言必己出,注重考证,非辗转传抄者可及。
  172、《中国古代音乐书目》,中国音乐院音乐研究所编、音乐出版社1961年出版。
【语言文字类】
  173、《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胡厚宣编,中华书局1952年出版。辑录自1899年至1949年这五十年中有关甲骨学的中、日、英、法、德、俄各种文字的专书书目和论文篇目,共计八七六种,分类编纂,详注出版时期及版本出处。后附著者、篇名、编年三种索引,极便检查。
  174、《甲骨文论著简目》,载陈梦家著《殷虚卜辞综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
  175、《金石书录目》,容媛著,1936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全书分十类:总类,金类,钱币类,玺印类,石类,玉类,甲骨类,匋类,竹木类,地志类。原书十卷,附方志中金石志目、金石丛书目各一卷。后有按朝代排列之人名通检和笔划书名通检。
  《国立中央图书馆金石拓片简目》,国立中央图书馆特藏组编,台北·国家图书馆1983年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