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高某,男,66歲,飲食失時,暴飲暴食以爲常。患糖尿病12年余。曾服消渴丸、二甲雙胍等降糖藥,空腹血糖波動在8.0mmo1/L左右。
2012年3月7日,出現頭暈,口乾渴而乏力,空腹血糖12.0mmo1/L。住院西醫藥治療20天,症狀有所控制,但繼發全身瘙癢,皮膚顏色正常,無丘疹,上自頭皮下至足尖等無處不癢,心煩不安,晝夜如此,難易入眠。曾輸液抗過敏,口服西藥均無良效。患者要求中醫藥治療。
2012年3月28日來診:患者精神尚好,神志清晰,語言自如,食慾尚可,因全身皮膚瘙癢而心煩不安,坐臥不寧。脈沉緩無力,舌體胖有齒痕,舌質淡紅,舌苔白薄微干。此乃久病陰傷,氣陰不足,血虛化燥而致全身瘙癢。治宜益氣生津,活血除風潤燥。玉泉湯加味。
處方:甘葛根20克,麥冬15克,石斛15克,生地15克,太子參15克,百合20克,當歸12克,紅花10克,全蟲10克,蜈蚣2條,僵蠶12克,蟬蛻15克,百部12克,升麻10克,苦參15克。水煎服,一日三煎三服,上方連服5劑症狀明顯好轉,同上方繼服5劑。
4月8日複診:症狀基本消失,余有會陰部瘙癢但能忍受,其他皮膚均趨於正常,效不更方,再以原方繼服5劑。
4月14日複診,全身皮膚瘙癢消失,但會陰部稍有癢感,近期空腹血糖仍持續7.6mmo1/L左右,其他無所苦,爲避免復發,患者要求再服五劑以固療效。總共服中藥20劑,隨訪觀察月余未見復發。
按玉泉湯是余將玉泉丸改爲湯劑,湯劑是用水煎的液體,丸劑爲固體,是以水加粘合劑而製成的丸劑,二者同性異名,因劑型不同,但它的作用相同。它來源於明代【古今醫鑒】和清代【葉天士手集秘方】,其方組成有粉甘葛根、天花粉、生地、麥冬、五味子等。具有生津滋陰、潤燥止渴、益氣除煩的功效,主治肺胃陰不足之症。此患者久病傷陰致陰虛化燥,燥熱郁滯於肌膚腠理之間不得外越,而在肌腠隨營氣竄亂,故而全身皮膚瘙癢難以忍受。治療用玉泉湯生津滋陰潤燥,配以太子參、百合,生津補肺氣,敷布津液以清燥熱而煩自除。久病多虛,久虛多瘀,瘀中必有滯,加當歸、紅花以活血中之瘀,血中之滯。全蟲、僵蠶、蟬蛻鎮靜,清血中之燥熱,除肌腠皮膚之風邪。【內經病機十九條】:『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心者血也,血中鬱熱則瘙癢。用蟬蛻、升麻、百部、苦參除皮下瘀積之熱毒,使皮膚瘙癢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