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漢字網 現在,全世界拉丁字母已經在120個國家成為正式的文字,不用拉丁字母為正式文字的國家也有拉丁字母的拼寫法,作為輔助文字或拼音符號。中國的漢語拼音方案在1982年成為了漢語羅馬字的國際標準(標準號:ISO7089),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在制定各種非拉丁文字的羅馬字轉寫標準。
國際拉丁化的浪潮席捲了全世界,這是國際語言文字生活中引人注目的大事。
當然,國際拉丁化浪潮也有受到阻礙的時候。前蘇聯在十月革命之後,也就是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之間,曾經以中亞的突厥民族為主,掀起拉丁化的浪潮,阿塞拜疆率先於1923年實行了拉丁化,接着,前蘇聯的各種突厥文字以及其他使用阿拉伯字母的文字都紛紛改用拉丁字母,創製了30多種少數民族拉丁化文字。中國在蘇聯的華僑也制定了拉丁化的中文。這個聲勢浩大的拉丁化運動得到了列寧的支持,後來斯大林反對拉丁化,主張蘇聯所有要求改造和創造文字的民族,都必須採用俄文字母,字母不足可以補造新字母。根據他的命令,前蘇聯所有已經制定的拉丁化民族文字,都一律改用俄文字母。俄文字母是地區性的字母,拉丁字母是國際化的字母,採用俄文字母,不便於在國際上進行文化和經濟交流,特別在信息網絡時代,在網絡上不用拉丁字母幾乎寸步難行,因此,在蘇聯解體之後,這些國家又醞釀重新改用拉丁字母。
蒙古於1921年獨立。1940年,在蒙古人民革命黨的第10次代表大會上,決定採用新文字,並成立了以黨中央總書記澤登巴爾為首的新文字中央委員會負責新文字的工作。新文字中央委員會在採用拉丁字母還是採用俄文字母作為新文字的問題上,進行了反覆的研究,最後決定採用俄文字母來改革自己的舊文字。在俄文字母表的基礎上,增加兩個新字母,共35個新字母。1941年5月部長會議和黨中央聯席會議通過了這35個蒙古新文字字母,1941年11月又通過了新文字的正詞法,從1943年開始,全國範圍內都採用了新文字。現在蒙古境內的主要出版物,都用新文字出版,學校的課程也以新文字講授。在世界範圍內的拉丁化浪潮中,蒙古人民共和國沒有被捲入這個浪潮。這是蒙古人民共和國根據自己的國情在文字改革上作出的決策,也是世界文字地位規劃工作中的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面。
朝鮮也進行了文字改革運動。朝鮮早在公元1世紀時就接受漢字文化,早期的歷史書都是用漢語的文言文寫的,後來創造『吏讀』,用漢字來書寫朝鮮語,儘管使用吏讀,正式文字仍然是漢語的文言文。朝鮮在李英宗8年(1443年)時制定了【訓民正音】的拼音字母方案,共28個字母,這套字母的形式是按照發音器官的形狀造成的,字母的排列也是按照發音的原理,先輔音後元音,輔音字母的順序,先不吐氣輔音後吐氣輔音,元音字母的順序,先單純元音,後複合元音。字母近似漢字的筆畫,疊成漢字的方塊形式,這種形式的文字是一種內部音素化的拼音音節方塊字,叫做『諺文』。諺文字母雖然少,但是音節組合很多,文獻中出現過的音節組合字達4951個,仍然是一個大字符集。【訓民正音】於1446年李世宗時刊印,【訓民正音】上說:『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所謂『諺文』,就是通俗文字的意思。諺文後來在李朝燕山君時曾一度停止,1894年,朝鮮政府宣佈【訓民正音】可以作為公用文字,此後漢字和諺文一直混合使用。1948年,朝鮮開始廢除漢字諺文混合體,在供給一般人閱讀的各種報紙、雜誌、書籍、公文中完全停止使用漢字,改而使用『諺文』。現在,諺文已經用於朝鮮國家事務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韓國繼續使用漢字諺文混合體,可是減少了漢字的數目,文學作品也全用諺文。韓國教育部1972年公佈1800個漢字,要求中小學生掌握。朝鮮的文字改革走的是一條民族形式拼音文字的道路。 |
|